樊登:樊登读书APP创始人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别相信

樊登:樊登读书APP创始人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别相信0

很多人被“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这句话耽误了。

李嘉诚曾讲:“别人都说我善于冒险,其实讲错了,我这一辈子创业,没有冒过一点儿风险。”

一开始,李嘉诚卖塑料花。他在别人工厂里干过,塑料花怎么生产、怎么卖掉、能赚多少钱等他清清楚楚;他请的生产和销售,都比他待过的工厂里的还要好,怎么可能不赚钱?

后来,他投资房地产,也有人说他冒险,他还是觉得不对。李嘉诚在投资房地产的早几年,就开始研究那些标的,他心里很清楚它们值多少钱,只是等一个最好的价格而已,所以不是冒险。

因此,让你的风险变大的绝对不是创业,而是你的无知、傲慢和不学习。

创业是一门手艺,它可以让你像学走钢丝一样,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成为专业人士。而不是仅凭着一句“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就想All in入局,卖房、借钱来创业,赌一把;或是据此永远不投资、不创业、不冒险。

创业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风险。优秀的企业家从来都不是冒险的人,而是更善于控制风险的人。创业者必须懂得这一点。《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就是这个道理。

降低创业风险的基本逻辑

认知:和父母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创业成就的大小

在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之后,我发现大量创业者跟父母的关系都很差。

有一个很富有的房地产商,拥有非常壮观的五星级酒店,但每天都过得极其焦虑,生活质量很差。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慢慢熟悉之后才明白:他和父母的关系有问题。

有一天,我问他:“你跟你爸妈的关系怎么样?”

他说:“哎呀,往死里打。”

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往死里打他,导致他与父母的关系很差,以至于后来他每次跟母亲见面时都会吵架,吵完之后又觉得很内疚,但下次见面时两人还是会吵架。

说到这里,或许你能明白我为什么要在开篇先说创业者与父母的关系。很多创业者历经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眼瞅着要修得正果,但就是输在最后一关。他们不是拿不到钱,就是拿到了钱便挥霍一空,就像跟父母相处一样,冲动行事。

出现这种问题时,大家要反思一下和父母的关系,反思你们是否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你没有资格去原谅父母,他们对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并不需要你的谅解。或许看到这里,有的读者会问:“按照你的说法,我的父母经常打我,难道这也是对的吗?”

我的答案很简单,就一个字——“对”。因为在那个具体的时间节点和场合环境下,囿于他们的认知体系,他们能做的最好选择就是打你,这是他们的认知局限决定的。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局限,我们必须理解父母在认知局限下作出的选择。对此,你有且仅有一种正确的对待方式,那就是感谢。

当你能够发自内心地感谢你的父母,你才能跟整个世界和解,淡定地走上创业的道路,真正通过创业赚到钱。否则,不管付出多少努力,你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创业风险和危机,结局都不会太好。这是低风险创业的第一个准备。

行为: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在我看来,低风险创业的底层逻辑有很多,其中最为核心的当属“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这句话不是我自创的,而是受益于我曾听过的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的一堂课。

谷歌公司的口号是“完美的搜索引擎,不作恶”(The perfect search engine, donot be evil),我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句话,它恰好体现了我想讲的两个关键点:“优雅”和“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谷歌公司的优雅体现在“不作恶”上,而它也确实解决了互联网用户长期存在的搜索难题。

2019年年初,我在太原演讲时,有一个做知识付费的同行问我:“樊登老师,你们现在的个人版App已经拥有了1400多万用户,App的周活大概几百万,你们还做了老年版、少儿版、企业版、创业版等,这些版本为什么都要单独做一个App,而不是在母App里帮它们开一个入口?这样流量不是能直接导过去吗?既省成本,效果还很明显?”

这是典型的传统营销思路,和我一直以来秉持的优雅原则不符。如果用导流的方法孵化新产品,万一产品有问题,你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我从来没想着一口吃成胖子,从刚开始做樊登读书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一般每月会进行两次大型演讲,剩下的时间就窝在北京看书,即便如此,樊登读书照样过得很好,增长的速度非常快。

因为我们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以正确的姿态,解决了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高速增长从来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是必然的结果,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后半句话——如何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解决的前提是发现。你只有找到这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它。

你应该去哪里寻找低风险创业的机会呢?我总结了三点:抱怨、洞察和体验。

先说抱怨。

创业者在寻找问题时最应该做的就是经常收集抱怨,看看身边有哪些人在抱怨哪些事,这是非常重要的创业途径。

Facebook最早只是哈佛大学校园内部产品。马克·扎克伯格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当时他听到很多同学都在抱怨,说寻找其他同学的联系方式有时很难,应该有一个哈佛大学的花名册,而要从学校的层面来推动这件事显得尤为困难。

扎克伯格觉得自己能比学校更快更好地做出来,Facebook就是这个抱怨的产物。

我可以再举几个大家身边的例子。比如,经常外出办事的人抱怨“打车越来越难”,所以有了滴滴打车,有了共享出行;再比如,过去经常有人抱怨“方便面不好吃,总是那几种口味,经常吃不健康”,所以有了美团和饿了么,有了现在异常火爆的互联网外卖行业。

樊登读书也是抱怨的受益者之一。大家在逛书店时,应该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这么多的书,根本没法挑”,这句抱怨有没有让你联想到什么?你是不是想过应该每周给有需求者推一本书。这不就是樊登读书正在做的事情吗?当然,在此基础上,樊登读书又做了很多延展和创新,但灵感的来源正是这些抱怨的爱书人。

这就是抱怨中潜藏的创业机会。每当你听到身边有人在抱怨,你都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从这个抱怨中找到未来发展的路。能想到解决方案自然最好,实在想不到也没关系,起码你锻炼了自己的商业嗅觉和思维能力。

再来说洞察。

乔布斯曾说过一句颇为经典的话:“我们不会到外面做市场调研,只有差劲的产品才需要做市场调研。”

客户永远只会对自己已知的事物有需求,并且需求主要表现在更好、更多、更快、更便宜等方面,难有其他更多的需求。

乔布斯的观点源自于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在汽车普及之前,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这时候问客户,他自然会说马车,而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四个轮子的钢铁怪兽”。

汽车和苹果手机这种颠覆性的创意从何而来?创意肯定不是来自当前客户的抱怨,而是来自洞察。

洞察是深入客户生活和灵魂中的观察。你要比客户还了解他,将自己彻底带入他的生活,这时你才能够洞察一些机会。

洞察是多方观察后形成的立体结果,千万不要因为洞察了某一结果就沾沾自喜。越往深处挖掘,你的收获会越大。要想真正洞察低风险创业的机会,创业者必须进入客户的生活,跟他的灵魂融为一体,从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最后说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忘掉你的创始人身份,把自己当成普通用户,亲自试用自己的产品。体验的关键在于忘记自己的能力、背景和身份。

微信产品负责人张小龙有一个观点,颇为业界同仁称道,他称之为“小白”模式,即像“小白”一样思考如何做产品。这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

行业专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过于看重个人的感受。他们对行业十分熟悉,以致形成了惯性思维,人为地放大了创业的风险。

比尔·盖茨是我一直以来都很崇拜的商业前辈,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PC时代。然而,人无完人,他在体验方面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

Windows的确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但肯定算不上完美的产品,存在着各种漏洞,隔几个月就要升级更新一次,否则运行速度就会大幅度降低,影响用户体验。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对于比尔·盖茨而言,Windows里所有的漏洞都算不上漏洞,他本人就是研发人员出身。对于一些小漏洞,他自己就能解决,即便没工夫,随便打个电话,就能让微软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上门为他排忧解难。但像我们这样的普通Windows用户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体验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研发产品的时候,创业者请先去掉身上的光环,千万不要从创始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产品,而要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消费者。

如果不能从用户角度思考,你会理所当然地犯一个错误——认为对于你做的每个产品,用户都会认真学、认真用,这是创业者的大忌。

创业者必须具备快速切换到“小白用户”角度的能力,学会自己先去体验,然后让你的员工以及他们的家人也去体验。

反脆弱——低风险创业的核心

低风险创业的核心体现在反脆弱上。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为,没有人能通过简单地模仿复制别人而成功。任何创业秘密、商业节奏和团队管理手段,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和背景都难以复制。

真正能够有效帮助创业者降低风险的,是反脆弱的结构设计。从不确定中找到生存点和发展点,这就是低风险的创业过程。

一个具备反脆弱能力的创业项目,最重要的设计特征是成本有底线,但收益没上限。就算你一直亏本,最多到达成本的底线,而不会无休止地亏损下去,但你可以不停地赚钱,不会出现明显的“天花板”。反之,脆弱的商业结构,如果一切顺利自然能够挣钱,但赚的钱是有上限的,一旦亏钱则将出现 “无底洞”。

例如,餐饮行业就是典型的脆弱模式,“四高一低”:税费高、房租高、原材料成本高、人力成本高,但利润低。

餐饮行业对黑天鹅事件的抵御能力很差,一旦门口修路或者隔壁装修,生意就会大幅下滑,甚至天天亏钱。因为你的人力费、房租和税费还得正常支出。不会控制成本的饭馆,很容易倒闭。

也许会有人质疑:麦当劳也是开饭馆的,这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从表面上看,麦当劳是连锁餐饮行业,最初遵循传统的创业模式,赚到钱就开分店。但后来它转变了商业结构,做起了知识产权生意,高度标准化的店铺就是它的IP。

打破收益的“天花板”,而成本却由加盟商自己买单。这样一来,麦当劳便有了极强的反脆弱性,即便黑天鹅事件真的出现,也不会对其产生致命影响。

樊登:樊登读书APP创始人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别相信1

设计反脆弱的商业结构,目的就是将失败的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不断放大收益的上限。这样,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会极大地增强,并有充分的转圜余地,可自由选择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