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5月: 審計報告抨文產基金不顧利益衝突 特首批示廉署調查文產基金問題
作者: 岳平
踏入5月,澳門社會關注事件紛湧,當中熱點有: 特首批示廉署調查文產基金問題、引新檢測機構爭取降核檢收費、政府補助僱主聘待業居民兩萬、新城A區與B區海上建纜車引劣評、電消優惠5月10日起登記、《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展60日公衆諮詢 、湖畔業興經屋嚴重甩磚報告出爐、《檔案法》允公帑購私人檔案、跨工區暫停凌晨通關、審計報告抨文產基金不顧利益衝突、鄭新聰任澳中聯辦主任、賀一誠歡迎鄭新聰履新 、《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五方面規範公資企運作、保安部隊通則規範入職晉升、新“博彩法”修訂文本重大修改、進口製售電子煙最高罰廿萬等等。
特首批示廉署查文產基金報吿揭示問題
審計署12日公佈《文化產業基金的資助監察工作》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批評文化產業基金資助的多個項目存在利益衝突,但原文化產業基金在開支核銷上把關不嚴,對不少明顯的問題視而不見。報告引起坊間迴響,促當局徹查及問責。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13日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特區政府重視《文化產業基金的資助監察工作》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及當中揭示的問題。行政長官已批示,要求廉署按其法定權限,對審計報告中提及的問題,以至倘有的其他違法事宜或行為展開調查。
引新檢測機構爭取降核檢收費
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早前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在六月十日前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單人單檢降至不高於每人份十六元人民幣,多人混檢降至不高於每人份五元人民幣。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28日出席活動時透露,政府一直都有爭取調整核酸檢測費用,現亦收到有數家檢測機構有意在澳門提供服務,政府會根據相關標準如檢測人員專業性、有沒有合資格實驗室、設備和試劑等。若具備相關資格,期望能引入更多競爭者來澳,藉此降低檢測費用。目前已知有一家檢測機構會在較短時間獲批准,希望在六月內可完成相關工作。
新城A區與B區海上建纜車引劣評
按照《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未來主要通道規劃示意圖,在新城A區與B區的通道重疊一條科學館與A區的跨海纜車線。身兼主席的林衍新主動向傳媒揚言,有旅遊界的委員非常支持跨海纜車的思路。相關委員很希望跨海纜車能為澳門帶來新的“網紅點”,給旅客和市民“打卡”;無論日間或夜間,跨海纜車可以發揮吸引的作用,推動分流:“(旅客)唔使去晒大三巴、金光大道。”“我哋好多巴士路線一日嘅運量都未必達到六千人次。”又提出,將有十萬居民的新城A區,南北將有輕軌東線,東西也需出行設施——可以透過纜車前往皇朝區,再在六公里的綠色濱海綠廊步行至媽閣,將會相當舒服。
有傳媒提出,政府有否考慮跨海纜車的營運、維修開支等問題?林衍新回應:“纜車而家(係)非常、非常初步嘅一個概念。聽市民,特別旅遊業界或者各個持份者嘅意見。真係一張白紙!”他表示,政府聽取意見,思考本澳需否增加適合步行的輔助工具,需否更好發展旅遊觀光點。至於營運、維修、風速等問題,若將來有機會規劃才詳細考慮,續稱:“現階段我冇嘢可以再補充。”
議員梁鴻細認為若建設跨海纜車除了需要考慮維修、保養、造價等外,更要考量安全及可靠。質疑當局以重慶纜車經驗套在本澳是否合適?因為重慶是全國風速最低的地區,風速每秒約○點九至二點一米,但本澳平均風速為每秒三點五米以上,加上經常受颱風、陣風等影響,有安全及可靠之虞。
交通事務局長林衍新回應表示,跨海纜車與新城A、B區間的連接通道是兩回事。纜車不會考慮作為連接A區與科學館的主要通道,只是當有條件時作為旅遊景點或方便居民由新城A區步行至皇朝區的輔助交通設施。
政府補助僱主聘待業居民兩萬
行政會完成討論《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行政法規草案,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勞工局長黃志雄、副局長陳俊宇27日出席行政會新聞發佈會介紹計劃詳情。
張永春表示,為鼓勵增加就業崗位,穩定本澳居民就業,特區政府制訂《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行政法規,向增聘待業居民的僱主發放補助,以提升僱主聘用待業居民的意願。
法規主要內容包括,一、合資格僱主在維持原有本地僱員數目的基礎上,於特定期間增聘待業的本澳居民(包括永久及非永久),可向勞工事務局申請發放補助。僱主增聘的每一名僱員,可一次性獲發為期六個月,合共一萬九千九百六十八澳門元的補助款項。為鼓勵僱主聘用更多待業居民,補助名額不設上限。
二、增聘的本地僱員須於入職前六十日內處於非受僱狀態,且與僱主不屬配偶或具有事實婚姻關係,又或不屬同膳宿且為第二親等內的親屬關係的人士。
三、獲發補助的僱主須遵守特定義務,包括維持原有本地僱員數目、維持與增聘僱員的勞動關係不少於十二個月、及在首十二個月內不得與僱員協商安排無薪假等。倘僱主不遵守有關義務,則須按規定返還相應的補助款項,並須承擔倘有的法律責任。
根據行政長官批示,原有本地僱員數目是以僱主在今年五月三十一日已聘請並已於財政局登記的本地僱員數目作計算;增聘僱員的特定期間為今年六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該行政法規自公佈翌日起生效。
電消優惠5月10日起登記
“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5月10日上午九時起接受登記, 居民可到金管局網頁(https://registration.amcm.gov.mo/econsumption/terms_zh.html)登記以“實名認證的移動支付”或“電子消費卡”領取優惠。居民如登記沿用去年的移動支付工具,可透過簡便程序完成去年本人及獲轉移優惠的登記。如去年轉移人今次想更改領取方式,需先重新登記。登記期內滿十八歲的居民也需重新登記。滿十二歲的居民除可登記消費卡或轉移父、母/監護人的移動支付工具外,可選擇存入本人實名認證移動支付工具。
經科局、金管局及市政署轄下三個服務點可供居民自助網上登記。金融機構合共九十一個服務點可協助居民即場網上登記,服務點清單可瀏覽(https://www.dsedt.gov.mo/econsumo/zh-hant/self_reg_loc.jsp)。部分機構服務點會於周末加開服務,詳情可向金融機構查詢。社工局總部、轄下四個社會工作中心及分站、康復服務綜合評估中心、健康生活教育園地或連結表內的對外服務機構(連結:https://www.dsedt.gov.mo/econsumo/docs/tc/cu_list_2022.pdf),亦可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協助。詳情可瀏覽社會工作局網頁(https://www.ias.gov.mo)或致電二八二二·一一五○查詢。
《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展60日公衆諮詢
《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24日起開展公衆諮詢為期六十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交通事務局長林衍新、交通規劃處長蕭日鵬,23日下午三時到立法會向議員介紹規劃,新一個十年規劃提出大力發展軌道交通,二四年前將完成氹仔線延伸至媽閣站,二五年前完成石排灣線和橫琴線。爭取二八年完成東線工程,屆時澳門輕軌線網共約廿四公里,人均軌道運營線路長度由目前每萬人○點一四公里增至○點三公里。
林衍新昨向議員介紹,未來十年交通總願景是陸路交通運輸系統朝着為居民及旅客提供更安全、綠色、高效、便捷和宜行的出行服務方向發展,支撐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實現城市發展目標。總策略則是在堅持貫徹“公交優先”的核心原則下,結合總體資源約束條件,推動陸路交通運輸系統再提升、再優化和再平衡。總思路是採取“兩個落實”,全面落實地面道路交通、軌道交通、步行交通三張網絡,全面落實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及政策法規三方面。
根據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二○年公開諮詢的輕軌東線方案,初擬全長約七點六五公里,預計設有六個車站。北起關閘附近地區,沿馬場北大馬路以及友誼橋大馬路對開海岸至新城A區,再沿A區中央綠廊向南延伸,並經海底隧道連接新城E區。新城E區的車站將會連接現時輕軌氹仔線的氹仔碼頭站。當局完成並公佈了諮詢總結報吿後,於去年三月中判出設計合約,合約期一百八十天。
由媽閣延伸至關閘的西線,將因應客流實際需要開展規劃研究。但報告初步研究表明,西線讓輕軌線網增加六公里,車站五百米半徑範圍內覆蓋約廿五萬居住人口,預估輕軌日客流量達廿四點二萬人次。若優先建設西線關閘至林茂塘段,長度將增加二點二公里,預估日客流量約達十八點八萬人次。
完善口岸交通方面,規劃提出,二五年輕軌橫琴線接入橫琴口岸,並與珠海城軌便捷銜接。預測至三○年,關閘口岸、青茂口岸日均跨境出行量約四十萬人次,並規劃研究輕軌西線在關閘、青茂口岸設站,實現客流快速集散。近期則增加橫琴口岸、青茂口岸巴士線路或班次;遠期配合輕軌線路開通,調整巴士線路。
湖畔業興經屋嚴重甩磚報告出爐
廉政公署《關於湖畔大廈及業興大廈公共位置牆身瓷磚嚴重剝落之全面調查報告》20日出爐。
廉署在報告中指出,在綜合分析調查所得的人證物證後,暫未能認定在湖畔大廈及業興大廈的工程招標、審批及監督程序上存在貪腐行為。湖畔大廈在電梯大堂及公共走廊的牆身使用的瓷磚尺寸,被發現不符合行政當局原本提出的尺寸要求。
內文提到,建造商建議採用的瓷磚牌子要求使用尺寸為四百毫米乘以四百毫米,此尺寸明顯跟行政當局原本提出的瓷磚尺寸三百毫米乘以三百毫米要求不符。前建設辦曾建議建造商按當局要求的瓷磚尺寸,但建造商未有理會,並自行訂貨及施工。
在驗收階段,湖畔大廈被抽樣檢查的公共走廊牆面超過九成五的次數被檢測出空鼓情況,但仍簽署臨時接收筆錄。在樓宇保養期間,湖畔大廈公共走廊多次出現脫磚情況,房屋局多次透過前建設辦要求承建商修繕,但始終無對各座樓宇所有樓層牆磚進行詳細檢查及記錄,且無提供改善方案以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而只是以“掉一塊、補一塊”的方式提供維修;直至樓宇確定接收後至今,湖畔大廈各樓層仍不時“甩磚”。
業興大廈方面,在施工及驗收階段中,無任何負責單位曾要求對大廈公共走廊的瓷磚進行拉拔測試。在簽署臨時接收筆錄後,業興大廈公共地方牆身在保養期間,陸續出現瓷磚剝落情況,前建設辦及房屋局只督促承建商跟進維修,並無及時查證成因,確實追究問題是出在設計抑或建造階段,又或兩者皆是。
廉署報告指出,涉案兩個經屋項目所出現的大面積脫磚問題,批評前建設辦及房屋局均存在行政不當。在涉及兩個經屋項目脫磚事宜的預防、維護等問題上,凸顯前建設辦與房屋局之間欠缺協調與合作,兩部門各自為政,未見嘗試在跨部門工作上進行更多的溝通與協調,導致居民產生對政府部門相互卸責、追責無門的不良之感,跨部門協作精神嚴重欠缺。
報告提到,當中,前建設辦在房屋局詢問或索取兩個涉案經屋項目的資訊時不予積極配合。在房屋局索取湖畔大廈建造工程的監理公司對該大廈單位作出的檢查記錄時,更以建造及保養責任與房屋局無關為由而拒絕提供。從而直接導致房屋局在後續出現脫磚問題時,因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參與程度及掌握的信息有限,使其依法履行監督與統籌的職能受到妨礙,前建設辦有關行為實屬行政不當。
至於房屋局從兩廈管理公司獲得涉及共有部分的牆身瓷磚大量剝落的消息後,一直只擔任着信差角色,僅限於將問題轉介給前建設辦跟進或陪同跟進,未見積極擔起《新經屋法》賦予其監督與統籌職能;對於前建設辦未能及時準確地調查出有關脫磚成因及責任歸屬時,並無嚴肅要求前建設辦切實執行《公共工程承攬合同之法律制度》的規定,同樣有不作為的行政不當之嫌。
報告還指出,有關瓷磚選材、尺寸未符合當局要求,鋪設工藝及技術欠缺嚴謹規定,批評有關部門謹慎態度欠奉。而抽樣檢查公共走廊牆面發現大量空鼓情況,相關部門態度漠視,則反映行政機關、監理及監察單位在工程監督的工作表現均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