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何以約會一座“和平”之城
山東省濰坊市虞河路和鳶飛路之間的虞河南岸,散落著幾座歐式建築。百年前,外國人在此傳教、施醫、教學,並將之稱為樂道院。二戰期間,樂道院一度成為日軍設立的集中營、關押著2000多名外國僑民。如今,這裡成為一座承載歷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博物館。
這片土地雖然經百年巨變,但國際主義、人道主義、和平主義的精神內涵始終未變。經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批准,濰坊成功入選“國際和平城市”。當後人在此回望歷史,不禁感歎:沒有路通向和平,和平本身就是路。
上一篇:
修改國安法必須字斟句酌板上釘釘
下一篇:
就業配對有工沒人做引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