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8月:設立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維護國家安全法》展開公開諮詢

作者: 岳平

踏入八月,本澳歷經為期40天的抗疫大戰,8月2日,應變協調中心宣佈即日起步入為期六天的“穩定期”,意味著全澳清零社會重啟,可喜可賀;《維護國家安全法》展開為期45日的公開諮詢,全民熱議;特首先後二份批示,均引人關注:設立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行政長官、訂定明年博彩桌及博彩機數量上限;此外,本月社會熱點事件還包括:教青局職員暗中操控某青年社團詐騙活動資助款項;立法會細則性審議《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業務制度》法案;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及相關法規》法律草案;立法會大會一般性通過《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法案;教青局公佈開學防疫措施;議員倡吸引往“不友好國家”留學的內地生來澳就讀大學;向外僱發放3000元消費卡提議引發批評;珠澳通關人員進出所有珠澳口岸通關場所總計往返1次;關閘或青茂出入境事務站離境前往珠海每天各限一次;澳入境珠海須持24小時內核檢測陰性證明; 十七萬人次寛關翌日經青茂口岸出入境;的士駕駛員補貼計劃預算約1650萬;特區公報刊登《2021澳門廉政公署工作報告》。

進入為期六天“穩定期”

8月2日,應變協調中心宣佈即日起步入為期六天的“穩定期”,至8月7日結束。意味著全澳清零社會重啟。

行政長官昨頒佈批示,“穩定期”內解除多項防疫措施,娛樂場所重開、餐廳恢復堂食、公務員復工、公共部門服務正常運作、銀行全面營運。但堂食、進入不能全程佩戴口罩或長期停留的場所,需出示自採樣日起計三日內的核酸檢測採樣證明或陰性結果證明。

衛生局長羅奕龍表示,在“穩定期”內核檢費用全免。重點人群維持每天一檢,但由八類降為四類,清潔服務業、外賣配送員、公共巴士和的士司機以及室內裝修工作人員仍屬重點人群,須每日一檢。原屬重點人群的保安服務業、餐飲服務業、在外留宿家傭、地盤工不再列重點人群,與離家工作人群一樣三天一檢。同時,進入不能全程佩戴口罩或長期停留的場所,需出示自採樣日起計三日內的核酸檢測採樣證明或陰性結果證明。市政署開放全部兒童遊樂區、戶外健身器材、燒烤區、自由波地及室內活動中心等設施。山頂醫院亦恢復有限度探病,限制每次進入病房人數為每張病床不超過兩人,五歲以下小童暫時不能探病。

十七萬人次寛關

翌日經青茂口岸出入境

8月3日傍晚六時澳珠口岸恢復免隔離通關寬關後,8月4日,大批居民及外僱選擇距離關閘口岸最近且較方便的青茂口岸出入境,離境大堂被逼爆,馬路上亦人山人海。

根據警方資料,凌晨零時至午夜十二時,經青茂口岸出入境約十七萬六千一百人次,其中入境約七萬七千一百人次,出境約九萬九千人次。

特首批示設立

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

8月8日的《特區公報》,第142/2022號行政長官批示,設立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澳門醫院策略發展委員會以及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澳門醫院籌備辦公室。該委員會由8名委員組成,當中一半是國家衛健委推薦的內地委員,屬醫院管理範疇的專家或專業人士,其中1人任委員會主席。其他委員分別為則有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代表、衛生局代表一名、財政局代表一名以及本澳具有醫院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士。

據第143/2022號行政長官批示,籌備辦公室亦直屬社會文化司司長並在其指示下運作,旨在統籌啓用離島醫院的各項籌備工作,包括負責制定新醫院的組織架構設置、管理及運作機制、分階段啟用計劃、人員制度、跟進採購工作以及推動專項立法工作。

兩批示於本年8月11日起生效,委員會及辦公室存續期至明年 (2023年) 底,並可續期。

特區公報刊登《2021澳門

廉政公署工作報告》

8月3日特區公報刊登《2021澳門廉政公署工作報告》。報告顯示,廉署去年以維護廉潔選舉為重心,除開展連串宣傳活動,提供多個平台及途徑接收選舉投訴或檢舉之外,還主動巡查各類高危賄選場所,重點監察餐飲活動、社團派發禮物及頒發敬老金等活動。

至選舉結束,共進行13,089次巡查,開立28個調查卷宗,包括4個偵查卷宗及2個輕微違反卷宗,部分案件已節選載於報告中。廉署指出,已迅速調查及依法處理與選舉相關的違法案件,成功達到事前、事中、事後的全方位預防及打擊的效果。

廉署去年全年共收到712宗投訴或舉報,當中涉及選舉的有179宗,經整理並合併標的重複的投訴或舉報資料後,具條件立案並送交反貪局跟進的有119宗,送交行政申訴局跟進的有226宗,不具條件立案歸檔或轉介權限部門處理的有310宗。

反貪工作方面,廉署除了成功追緝長期生活在內地的前土地工務運輸局(現土地工務局)前領導歸案外,還偵破多宗涉及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和違紀案件,同時查處多宗與私營部門賄賂有關的案件。此外,2021年涉及各類基金詐騙的案件數字較往年明顯下降,廉署認為有關情況顯示連續多年嚴厲打擊詐騙公帑和不斷改進的制度性建設,初見成效。

的士駕駛員補貼計劃

預算約1650萬

8月5日行政會完成討論《減輕因2022年疫情對的士駕駛員造成負面影響的補貼計劃》行政法規草案,預算約1650萬。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表示,計劃共有4200名的士司機受惠,當中有3000多名的士司機於8月透過自由職業援助計劃領取1萬元援助款項,他們可透過今次計劃於9月再領取2000元燃料補貼;剩下約800多名司機則可全數領取1.2萬元燃料補貼。

法規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向2022年1月1日至7月31日期間持有或曾經持有由交通事務局發出的有效的士駕駛員證,且在該期間累計從業時數滿35小時的的士駕駛員,發放澳門元一1.2萬元的燃油及能源補貼。

二、法規規定不可兼收,如受益人同時符合條件收取第33/2022號行政法規《減輕因2022年疫情對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造成負面影響的援助款項計劃》任一類別的援助款項,則只能獲發扣除援助款項後的差額。

行政法規自公佈翌日起生效。

澳入境珠海須持

24小時內核檢測陰性證明

8月3日珠澳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發新聞稿表示,根據當前疫情形勢變化,經珠澳聯防聯控機制協商一致,現就出入珠澳人員的通關條件通告如下:

一、2022年8月3日下午18時起,自澳門出境前往珠海人員須持24小時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二、自澳門出境前往珠海人員須提前通過“健康珠海”小程序落實申報,入境珠海後主動向目的地所在社區、單位、酒店報備,落實“3天2檢”(已持有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抵珠後視為完成第一次,入境珠海後48小時內再完成一次核酸檢測),前3天原則上“兩點(居住點和工作點)一綫”,不乘坐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

三、因拱北口岸舊廳封閉進行消防改造,新廳正在安裝設備,須延遲至8月5日早上6時投入使用,通關健康管理措施與其他口岸保持一致,因此,澳門關閘口岸配合拱北口岸同步延遲至8月5日早上6時恢復通關,期間出入境車道不受影響。

四、現行珠海入境到澳門人員的通關條件保持不變。後續將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動態調整。所有通關人員須嚴格遵守上述防疫政策,否則將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關閘或青茂出入境事務站

離境前往珠海每天各限一次

治安警察局4日下午表示,治安警察局局長根據第16/2021號法律《澳門特別行政區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許可的法律制度》第一百條之規定,自2022年8月5日6時起,對本澳相關出入境事務站施行以下相對應的臨時措施:

1. 除旅行團外的通關人士經關閘(不含客、貨車道)或青茂出入境事務站離境前往珠海,每天各限一次。超出次數的人士,須選擇本澳其他出入境事務站離境前往珠海,港珠澳大橋出入境事務站、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出入境事務站、內港碼頭出入境事務站不限離境次數;

2. 因應珠方指定旅行團入境口岸,故旅行團須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事務站或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出入境事務站離境前往珠海。

珠澳通關人員進、出所有珠澳口岸通關場所總計往返1次

8月7日珠澳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表示,接珠海方面通知,根據珠海當前疫情形勢變化,經協商,現就所有珠澳口岸通關場所實施限次措施通告如下:

自2022年8月9日零時起,珠澳通關人員每日(當日零時-24時)限進、出所有珠澳口岸通關場所總計往返1次。

除以下人士,不限進出次數、不限通關口岸:

粵澳跨境貨車司機、跨境學童及陪護家長(僅限1名)、緊急公務人員、危重症醫療救治人員、殯儀館接送人員,須實行名單管理。

上述名單以外的旅客通關往返超過1次,須按程序審批並指定經橫琴口岸通關。

上述措施暫定1個月至2022年9月8日24時,後續將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動態調整。所有單位和個人須嚴格遵守上述防疫政策,違反規定造成疫情傳播的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向外僱發放3000元消費卡

提議引發批評

中華總商會8月4日向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呈交第2個百億抗疫經援措施的建議,中總理事長馬志毅表示,當得知政府推出“第二個百億”經援時,隨即向包括中總團體會員在內的各行各業徵集意見,經廣泛收集不同行業對經援措施的意見,根據“第二個百億”的普惠性質和“後清零”振興經濟等因素,並盡量控制在不超過百億元預算下,中總經深入分析及梳理有關意見後,共得出二十條具有針對性、精準性的意見和建議。基本意見包括:一是發放一次普惠性全民抗疫現金補貼;二是對未能受惠於《2022年百億抗疫援助措施》中“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的,且2022年起處於嚴重虧損的中小商號,可申請援助;三是對被強制停業商號給予一次性經濟援助;四是為“擴客源”計劃增資源,引客注活水;五是關愛外地僱員,發放三千澳門元消費卡以增強共同抗疫信心;六是延長家居及企業商號水電補貼計劃六個月,同時對企業商號電費補貼作出優化;七是延長“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當中向外僱發放3000元消費卡提議,引發不少澳門居民批評。行政長官賀一誠回應第二個百億經援措施問題時則正式“落閘”,表明有關普遍措施只向澳門居民發放,外僱無份,第二個百億的主要方向定義為“普惠”、“屬澳門居民的”。第二個百億計劃就要到10月、11月才有條件發放,所以當時就要決定修改財政預算案。

議員倡吸引往“不友好國家”留學的內地生來澳就讀大學

8月9日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官委議員龐川就澳門高等教育,在立法會答問大會向行政長官賀一誠提問。龐川表示,有高等教育界人士聽聞,有非本地的相關部門對澳門高等教育在內地收生有不同的看法。他問及賀一誠,特區政府有無計劃與內地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和解釋,以免本澳高校對收取內地學生產生太大障礙。

龐川稱,據教青局,2021/2022學年澳門高等院校所有在校生共約四萬四千人,其中,非本地生約有二萬八千人。龐川又指,在澳洲的內地留學生共約十萬人,在英國的超過二十萬人,在美國的更是超過三十萬人。他提出,與其讓內地學生前往「不友好國家」留學,不如歡迎他們來澳門留學,同時可支持本澳經濟發展。

賀一誠回應時稱,現時本澳高等院校正慢慢趨向產業化,就如近年本澳高校對外招生比例提升,在政府資助減少時,高校仍能擴大規模等。在2021學年,公立高等院校對外招生比例已由25%調至30%,私立高等院校則由50%調升至60%。

教青局公佈開學防疫措施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8月12日下午公佈開學防疫措施,高等院校及非高等教育學生及教職員必須在開學日前10日返回常居地(澳門、珠海或中山),以及在開學當天須持72小時內核酸採樣證明,檢查方式由學校負責執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