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要為中國式現代化添磚加瓦 助力加油
作者: 王定昌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彈指一揮間,十年後的今天,令世人矚目且具劃時代意義的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明確發出號召,“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國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奮鬥與滄桑,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勝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打贏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脫貧攻堅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煥發出蓬勃生機活力,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後,發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吹響14億多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共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集結號。
路漫漫兮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中國式現代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全靠我們自己去創造!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新一屆政治局常委記者見面會上所說:“現在,我們正意氣風發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無疑將成為當今中國人民心中夢寐以求的美麗畫卷和指導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也必將成為本世紀中國共產黨人留給國際社會認識和探尋中國式發展密碼的新“盲盒”。
“中國式現代化”是二十大為世界百年大變局下的中國“走什麼樣的路”擘畫出的行動路線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其充滿了人類對文明、進步、和諧、安寧、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與憧憬,值得全中國人民為之努力,為之奮鬥!
澳門作為我國實行“一國兩制”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中的一員,與國家保持步調一致,接受中央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澳”,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發展必須毫不動搖。
澳門特區面積雖然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近七十萬人口,但地理位置特殊,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等與內地不同。回歸祖國二十三年來,為保持澳門特色及繁榮穩定發展,中央人民政府對澳門實施“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政策,並舉全國之力支持澳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度使澳門成為世界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被譽為我國“一國兩制”的典範。
但伴隨著國際形勢的複雜多變及世紀疫情的影響,澳門特區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都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經濟嚴重下滑、企業面臨生存考驗、失業率上升、部分市民生活遇到困難等等。
面對現狀,祖國永遠是澳門堅強的後盾,無論是在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團結協作抗擊疫情、維護社會安寧穩定、設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澳經濟多元發展、提高口岸通關效能、逐步恢復遊客訪問澳門等,中央人民政府都給予了全力支持。
習近平主席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中央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
習近平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囑托,澳門必須倍加珍惜,要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充分發揮自身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協作服務平台,以及以中華文化為流行、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紐帶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助力加油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行政長官賀一誠提到,“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爲‘一國兩制’偉大實踐指明了前進方向、振奮了人心士氣。偉大祖國正在迎來新的更好的發展,必將為澳門的發展進步提供更多寶貴的機遇。”澳門必須積極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勇敢創新,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不斷譜寫新的篇章,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