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10月:中央批覆同意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填海《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公開諮詢

作者: 岳平

澳門10月:中央批覆同意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填海《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公開諮詢0

踏入10月的首日,本澳全城歡慶一年一度的國慶節佳日,這一天,本澳市民還迎接了松山步行系統的啟用時刻;特別的好消息,還有中央政府批覆同意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填海的重大喜訊。然而,下旬本澳再現數宗疫情個案,珠澳通關須持24小時核檢陰性證明;青洲中學停課全校師生7天5檢; 當局公佈美獅美高梅防疫措施; 珠澳限次通關暫延至明年1月31日。此外,本澳還有不少熱點事件:內地下月始受理居民赴澳門旅遊電子簽注申請;政府代表立法會介紹輕軌東線工程;澳門首份詳細規劃草案東區2公開諮詢;立法會明年度預算1.98億元;政府修法擬將數字貨幣納入法定貨幣;立法會一般性通過《修改〈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法案;教育中心涉騙持續進修逾百萬元;議會一般性通過控酒法法案;公共泊車制度一般性通過。

松山步行系統10月1日啟用

環松山步行系統於國慶節假10月1日啟用,大批居民假期到場打卡體驗和拍照,均讚步行系統便利、環境好。松山行人隧道連接新口岸區與高士德大馬路一帶,兩區之間的步行距離將由目前繞行松山的約 1,100米,縮短至約400米,行人隧道內並設有自動步行系統,以及可直通松山跑步徑的升降機。市政署形容是一項益於廣大居民的民生工程,大大縮減行人出行的距離,步行系統也進一步完善區內步行環境,回應市民安全便捷的出行需求。

中央政府批覆同意

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填海

中央政府29日批覆同意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填海。民航局表示,填海工程將按需要分段進行,總填海面積超過129公頃。澳門國際機場完成最終擴建後,年客運承載能力將達1,500萬名乘客。

澳門國際機場的填海工程主要包括:一. 把跑道人工島嶼與現有兩條滑行橋之間的水域填土,擴大停機坪容量,以增加飛機停泊位和構建快速脫離道;二. 維持跑道長度不變,但延伸跑道末端安全區,以滿足國際民航組織的新安全標準;三. 跑道人工島嶼與停機坪中間預留95米寬的水道。新建土地和設施將大大地擴充客運大樓和通用航空設施的承載力,並且增加跑道容量。

新聞局稱,行政長官賀一誠代表澳門特區政府對中央政府給予特區的重大支持致以衷心感謝。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則表示,已組成擴建填海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要求工程設計公司60天內完成施工方案並協商有關海域監測的相關任務,同時準備填海工程時間表,準備好落實資金的和實施計劃後,一同提呈報審程序。

新聞局稱,特區政府自2017年起持續與國家有關部委就此項工作保持緊密溝通,按照指導要求開展了水利、環評等方面的多項重要專題研究。2021年8月,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交澳門國際機場擴建用海申請和完整報告。

賀一誠表示,澳門特區成立以來,中央政府一直給予澳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優惠政策。今年9月,經聽取澳門當前經濟形勢和有關工作情況的匯報後,中央政府決定支持加快澳門旅遊復甦和基建發展,積極回應了廣大澳門居民的關切。澳門國際機場的擴建填海有助拓展澳門特區發展空間,更有利於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助力澳門經濟復甦並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目標打下堅固基礎。

珠澳通關須持24小時

核檢陰性證明

珠澳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30日表示,接珠海方面通知,根據疫情防控需要,自2022年10月30日18時起,所有經珠澳口岸入境、出境人員均須持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該措施暫定5天。如疫情穏定,從11月5日零時起,出境人員恢復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通關。至於其他疫情防控措施保持不變。

青洲中學停課

全校師生7天5檢

30日早上公佈的陽性病例的兩名同住兒子相繼核檢呈陽性,為青洲中學初二級學生。教青局局長龔志明宣佈,青洲中學即日起至11月5日停課7天,實施7天5檢,涉及師生約1,000人,他們的健康碼會變為黃碼,需要自我健康管理,避免外出和聚集,盡量留家;停課期間學校將安排在家適度學習。他又稱,有需要隔離的師生已有序安排醫學觀察,學校會全面清潔消毒。

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表示,兩名確診學生為青洲中學初二級學生,分別為甲班和乙班,當局已把整班學生和曾經為他們授課的老師進行管控。兩名學生亦有參加田徑隊訓練班,已把相關學員及帶教老師作為核心密切接觸者。估計相關人數約90人。

當局公佈美獅美高梅防疫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30日消息,珠海29日晚上通報1名43歲澳門女居民10月25日與珠海陽性病例在珠海地下商場順達快遞有共同軌跡,衛生局隨即安排採樣和醫學觀察30日凌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已送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一步診治。患者在10月24日和26日核酸檢測陰性,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列為輸入性病例。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該名澳門女居民是路氹美獅美高梅娛樂場的莊荷,10月24日、26日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並分別於10月26日早上7時至下午3時、10月27日早上7時至下午3時、10月28日早上7時至11時上班。故此,對其工作地點採取以下措施,直至另行通知:娛樂場暫停營業;酒店餐廳暫停營業;附設於酒店內的商店暫停營業;暫停酒店内所有聚集活動;暫停接收新入住客人;娛樂場、酒店工作人員及酒店住客即時10月30日至11月1日就地隔離。

內地下月始受理居民

赴澳門旅遊電子簽注申請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31日消息,為進一步便利內地居民申辦赴澳門旅遊簽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決定,自11月1日起在全國公安機關出入境窗口啟用智能簽注設備受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申請。公佈指,自11月1日起,內地居民前往戶籍地或常居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辦赴澳門團隊旅遊簽注和個人旅遊簽注,可以持有效往來港澳通行證,使用智能簽注設備自主提交簽注申請,無需提交紙質申請材料;國家工作人員等法律法規另有規定要求的人員,仍需在人工窗口申請辦理;來自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和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不得使用智能簽注設備。

公告又呼籲外出居民須密切關注內地及澳門疫情形勢和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嚴格遵守防疫規定,合理安排出行計劃,確保健康安全。

珠澳限次通關暫

延至明年1月31日

珠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29日發佈通告表示,珠澳口岸通關場所限次通行措施延長三個月,至2023年1月31日晚上12時。

具體措施如下︰

一、珠澳口岸通關場所限次通行措施暫定再延長三個月,從2022年11月1日凌晨零時至2023年1月31日晚上12時。

二、珠澳通關人員每日(當日凌晨零時至晚上12時)限進出拱北口岸、青茂口岸總計往返一次,從橫琴口岸、灣仔口岸、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通道通關不限次數。

三、跨境學童及陪護家長(僅限一名)實行名單管理,每日限進出拱北口岸、青茂口岸總計往返兩次。

四、粵澳跨境貨車司機、緊急公務人員和危重症醫療救治人員、殯儀館接送人員實行名單管理,按原規定的口岸通關,不限進出次數。

五、旅行團體指定從橫琴口岸、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通道進出。

政府代表立法會

介紹輕軌東線工程

政府代表18日到立法會介紹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和輕軌東線工程,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等官員列席。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表示,輕軌東線預計2022年第4季招標,預計2028年完工,線路全長7.7公里,共設6個車站,均為地下站點,服務覆蓋範圍500米。

林煒浩稱,東線與氹仔及在建的延伸線(延伸媽閣站、橫琴線及石排灣線)將產生協同效應,提升輕軌網絡覆蓋範圍及客流量。屆時輕軌總長度增加至約24公里,公交覆蓋率由現時約3.3%提升至16%,日均運載量約13.7萬人次。而目前氹仔線的日均客流量約2,000人次。

澳門首份東區-2詳細

規劃草案公開諮詢

澳門首份詳細規劃草案東區-2(即新城A區)7日起公開諮詢六十天,至十二月五日結束。根據詳規草案規劃,該區土地面積共一點七四平方公里,預計人口共九點六萬,建設三點二萬個單位,包括二點四萬個經屋、四千個社屋及四千個其他類型房屋單位。由八個政府部門組成的跨部門委員會,包括工務局、文化局、市政署、交通局、房屋局、旅遊局、公建局及環保局連同顧問公司的代表7日下午於馬交石炮台馬路三十三號五樓多功能室,向城市規劃委員會介紹“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公開諮詢”,並回應城規委員及傳媒提問。

東區-2共有七十六幅土地,當中四十九幅為H2類居住用地,面積約四十三點四萬平方米,佔區內總用地面積約百分之二十四點八。居地用途可同時兼容其他用途,尤其零售、餐飲及辦公室。規劃建三萬二千個居住單位,其中經濟房屋約二萬四千個,社會房屋約四千個,其他類型房屋約四千個。經屋均衡佈局於北片區、中北片區以及中南片區,為區內主要的房屋類型。社會房屋主要在北片區。其他類型房屋佈局於中南片區及南片區。諮詢文本第五十二至五十四頁附表,詳細載明了每幅土地面積、最大許可地積比率、最大許可覆蓋率及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等資料。

立法會明年度預算1.98億元

立法會細則性17日通過2023財政年度立法會預算案,立法會行政委員會主席梁安琪引介時表示,明年立法會總預算金額約為1.98億元,較2022年最初預算金額,減少26.5萬元,減幅為0.13%。

其中在人員開支方面增加199萬元,主要涉及現有人員晉升產生的開支;運作開支因取得財貨及勞務減少151萬元。另外,其他經常性開支、設施及設備金額均較去年減少,而轉移、資助及補助的金額與上年度預算開支金額相若。

政府修法擬將數字貨幣

納入法定貨幣

行政會17日完成討論《貨幣設立及發行的法律制度》法律草案,有關法案將送交立法會審議。法案建議,將數字形式貨幣納入澳門法定貨幣,並賦予與傳統類型的紙幣和硬幣同等地位,相關制度將通過特別法例規範。

因應電子支付工具發展和公眾消費模式改變,法案建議訂定免除強制接受現金的例外情況,接收硬幣數量上限由100個調低至50個,同時新增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拒絕接受法定貨幣將構成行政違法,將被科處1,000至1萬元的罰款。

法案還建議,為適當區分用於紀念重要事件的紙幣以及用作一般流通用途的常用紙幣,法案引入“紀念紙幣”類型,允許紀念紙幣和硬幣、連體紙幣套裝和具特別包裝的常用紙幣和硬幣的銷售,刪除“特別用於錢幣學方面的硬幣”的貨幣類型。貨幣的設立、面額、種類及特徵由補充性行政法規許可,以行政長官批示許可貨幣的發行數量及後續數量的增加。修改流通貨幣的收回程序,發行實體須維持接收和更換擬收回流通貨幣的義務。

行政法務司司長、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介紹,鑑於現行規範發行貨幣制度的第7/95/M號法令實施至今超過二十七年,為完善澳門特區貨幣設立及發行的法律制度,與內地和香港的經濟環境及法律制度互相銜接,特區政府制定《貨幣設立及發行的法律制度》法案。

立法會一般性通過《修改〈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法案

立法會17日一般性通過《修改〈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及相關法規》法案。法案主要涉及修改公務員調動制度,公務員轉職的相關規定,以及臨時定期委任制度,同時亦建議完善人事管理的相關規定。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政府現時嚴格控制人員額度,現有公務員約3.45萬多人,但各部門之間出現工作分配不均的情況,且不屬個別現象。他指出,現時調動人員須要公務員、調出的部門、接收的部門三方同意才能達成,故執行上存在困難,成功案例少,今次修法旨在解決上述問題。

張永春表示,未來調任人員可由公務員或部門提出,最終會視乎整體公共部門工作需要,由監督實體作決定,調動同範疇部門屬相關司長權限,跨司調動則屬行政長官權限。至於會否設電子平台,讓想調任的工作人員表達意願,張永春稱曾探討可行性,但涉及個人私穩、平台操作及權限等,暫時仍未具條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