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化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王亚平摘要:阅读既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其创新创造的力量源泉。本文通过分析阅读文化建设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校建设阅读文化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为高校全面建设阅读文化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阅读文化 大学高质量发展 对策研究
阅读既是文化的理解、认同、吸收和消费的过程,又是文化的传承、借鉴、创造和生产的过程。正是通过人们不断地阅读、吸收和创造,不断地丰富、超越和发展自己,才使人类文化薪火不绝,灿烂光大。可以说,人类文明进化史和阅读活动发展史是相辅相成的。从高校层面来说,在大学这个可塑性极强的成长发展阶段,阅读文化的介入和渗透,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巨大影响。建设阅读文化,使其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成为一种价值认同,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驱动大学生的思想创新和价值创造,以阅读文化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
阅读文化建设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阅读是人类探索未知、创造自我的重要认识活动。大学阅读文化是指以大学生为阅读主体,以大学课本、课程参考书、课外读物或自然和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作为阅读客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文化认知与思考活动的过程和现象[1]。加强大学阅读文化建设,形成“人人爱阅读、处处飘书香”的校园氛围,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国家繁荣、民族兴盛和社会进步的遗传密码,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一是阅读文化建设是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人类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有比较系统的可供记录和阅读的文字,“智山慧海传薪火”,悠远绵长的阅读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对文化、文明、智慧和力量的追求,是对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的一种认同、崇拜、吸收和创新,大学建设阅读文化,促使大学生通过阅读增强对文明和文化的了解、理解,通过思想的滋养和精神的鼓舞,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延续。二是大学阅读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的保障和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生是强国建设的有生力量,大学作为大学生学习、研究、传播知识和创造的场所,其丰富的阅读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安静的阅读环境、先进的阅读设备,为大学生构建阅读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文化强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方式。一是阅读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国之大者”,树立伟大理想。二是阅读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好的书籍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滋养思想,鼓舞精神,指引行动。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提高思想水平,从而更好地表达内心、理解世界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三是阅读文化建设可以促使大学生修身养性。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往今来,阅读就与修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讲“格物致知”,“格物”就是读书,其提倡“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2]。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3]。综上所述,阅读能陶冶性情,可以促使大学生达到一种理性的自觉和明澈,使大学生把德行培养、人格完善和自身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正确地辨别是非美丑,遇事心平气和。
阅读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学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是其培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竞争。大学阅读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阅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个阅读过程,其实是大脑在不断思考、想象、推理、判断等活动,能促进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得到较好的发展,对其智力乃至综合实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二是阅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大学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和持续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等。三是阅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自古以来,阅读与创新创造就存在着某种正相关关系,俗话说:“读书为根,创造为花。”阅读是创造的基础,只有经过读书的习知、明志,才能够力行、得果。概言之,阅读可以唤醒生命这颗种子的美好和神奇,培养出与创新息息相关的学习、理性、人文和科学精神。
阅读文化建设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加强阅读价值引导宣传,使大学生崇尚阅读。一是加强阅读权利和责任宣传,帮助大学生明晰阅读既是个人的权利,又是个人的责任。联合国《图书宪章》第一条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阅读的利益”[4]。同时,阅读还是一种责任,这是个人对自己的责任,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通过阅读可让学术道理不断转化为大学生自我实现和追求高尚的动力,充实和笃定大学生内心,进而让阅读积聚的能量充实和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投入到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发展大势中,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成就和对国家及人类的释放、反哺。二是加强崇文尚读的优良传统宣传。“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自古有崇文尚读的优良传统,如“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等勤勉读书的典故和鲁迅嚼辣椒驱寒夜读、闻一多醉书等爱书如命的故事。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以立志、修身、立德,可以启迪和滋养心灵,可以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可以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格。总之,大学应大力弘扬崇文尚读的优良传统,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每个大学生尊崇的阅读文化风尚。
加强阅读理念构建,使大学生自觉阅读。一是构建现代阅读理念。首先,认识到阅读是至关重要的。来自国外的多项研究表明:“阅读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表明:“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未来对学生的检验,不再是技能和知识,而是学习能力。”朱永新指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其次,认识到阅读是长期的,明白阅读是为了个人成长的长期价值,大学教育的关键点是教会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兴趣、读好书的习惯和善于读书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分数的短期逐利。再次,认识到阅读是快乐的,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读者获得知识、真理和心灵满足的方法。最后,认识到阅读是需要下真功夫的,阅读没有捷径,需要读者踏踏实实地深入到图书中去读、去思考。二是营造书香校园。自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对其宣传现代阅读理念,如通过在入学通知书上印制读书名言、策划“迎新”系列读书活动等,让同学们对书香校园有一个美好的最初印象。同时,学校领导自上而下率先垂范,大力倡导、宣传阅读,校图书馆制订一系列策略推进阅读等,营造“人人爱读、人人乐读”的校园氛围,使阅读成为大学最曼妙的风景,使阅读理念内驱力和阅读氛围带动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大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
加强阅读方式教育,使大学生学会阅读。一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方式教育要以阅读兴趣为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要鼓励大学生兴趣阅读、广泛阅读,且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引导强化,让大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二是培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培养大学生阅读前制订阅读目标,带着目的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其次培养大学生阅读时定期回顾总结,边阅读边回忆边总结,并在读完后把知识按照自己的框架重新构建,这样阅读效率才更高、效果才更好;再次培养大学生坚持知行合一,对于书中的知识,不仅要深刻领会、铭记于心,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在实践中真正地去践行,正如毛泽东所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5]三是培养阅读习惯。大学要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并将其内化为日常生活习惯,就像吃饭、穿衣、洗漱一样必不可少,才能持续、高效地获得学习效果,并使其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加强阅读环境建设,使大学生爱上阅读。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底蕴”。创设阅读环境,就是要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在阅读环境创设过程中,要突出自然与和谐、人文与特色的协调统一,打造融艺术性、思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阅读环境。二是积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一个书香四溢的校园,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并浸润和熏陶其心灵,使其精神饱满、心有琴弦。大学图书馆要承担起建设书香校园的重任,一方面,通过内部空间再造和精心布置,使阅读环境更加宽敞明亮、绿色生态、幽静舒适和充满艺术人文特色,并赋予更多的现代化气息,如通过引进瀑布流电子阅读屏、AI光影阅读设备等,打开大学生通往新式阅读的大门;另一方面,通过常年举办线上线下双向联动的多彩阅读活动,如读书打卡、名师讲座、阅读分享会、阅读朗诵会、阅读摄影展、阅读马拉松等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再次,通过在教学楼、宿舍楼、餐厅、休闲广场等地设置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或开放式书房等,积极创设便利的阅读条件,给大学生一个书籍的世界,让阅读触手可及。三是积极打造热情、便捷的阅读服务。一方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让学生感受到如家的温馨和如沐春风的温暖;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布置现代化的借阅设备、查阅系统等,以现代化的方式促进大学生便捷阅读、智慧阅读,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意愿和阅读行为。
加强阅读制度建设,使大学生有效阅读。一是加强阅读保障制度建设。阅读保障制度是阅读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校要着重加强阅读保障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大力开展阅读资源、阅读环境、阅读服务等项目建设,注重校图书馆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等的保障,鼓励和支持校图书馆多购买优秀图书及开展阅读推广相关活动,保障大学生随时随地想读、可读、能读、乐读。二是加强阅读指导制度建设。高校要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全校协调配合的大学生阅读指导中心,研究阅读理论、研制阅读政策和阅读标准,策划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阅读稳步、健康、持续地开展。三是加强阅读教育制度建设。首先高校要开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的大学阅读课程,讲解阅读理论、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并最终以阅读素养提升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丰富阅读资源、改善阅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阅读活动等措施助推阅读教育的实施完善。四是加强阅读监测制度建设。阅读监测是了解阅读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高校通过阅读监测,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筛选、整合、阐释、鉴赏、反思与评价的阅读能力,以及大学生是否具备终身学习和现实生活所必需的阅读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规范和指导阅读文化建设。
结语
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6]大学阅读文化建设是关乎大学生素质提升,关乎大学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高校可通过阅读价值引导、阅读理念构建、阅读方式教育、阅读环境美化、阅读制度建设等系列策略,切实促进大学阅读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知识、科技和文化创新的今天,大力提高大学生阅读素养,有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进而全面持久深入地助推大学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价值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NTQL-2023-115)、2024年CALIS农学中心研究项目“农林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朱红叶.重建中国大学阅读文化——中西方大学阅读文化的比较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2).
[2]朱杰人.朱子说:读书需要守住三件事[Z/OL].[2017-01-05](2024-06-18).https://mp.weixin.qq.com/s/jqC8fcEbxVhZc6CwgvdiMw.
[3]杨九俊.教育人该如何阅读?[Z/OL].[2022-02-04](2024-06-18).https://mp.weixin.qq.com/s/lwMJP6Z5dZbNtXLDovh41w.
[4]任翔.中国阅读文化建设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20(10).
[5]熊杏林.毛泽东的读书学习生涯(上)[Z/OL].[2021-07-27](2024-06-18).https://mp.weixin.qq.com/s/_f6Zat1WkW9GgPVRaV9M7A.
[6]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