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 全学科阅读教学体系?
作者: 杨明正
摘要:在构建全学科阅读教学体系的目标驱动下,安徽省蚌埠五中积极构建“晨·惜”智慧大阅读体系,在对学校阅读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的基础上,借助省级和市级课题群探索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并将阅读教学从低水平的阅读活动、阅读课程逐步进阶至较高水平的“阅读教育”,以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智慧阅读 全学科阅读教学 蚌埠五中 新课标 新教材 新高考
安徽省蚌埠第五中学(以下简称“蚌埠五中”)在全市智慧大阅读活动中积极构建“晨·惜”智慧大阅读体系,从一般的读书到深入阅读再到全学科阅读教学,学校致力于推动深度阅读和跨学科阅读,把阅读推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全学科阅读教学的迫切需求与现实困境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在其题为《“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的讲座中提出:“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同时指出:“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事实上,随着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深入推进,无论是教育教学理念还是高考命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过去相比,新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体现在各科试题阅读量加大、试题越来越情境化,正所谓“无情境不成题”。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等各个学科都有所体现,而且呈增长趋势,这完全符合当前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考试和命题方向,但恰恰又是当前教学的薄弱点之一。
然而,当前社会各界和家校双方对全学科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仍欠缺认识,重视程度不够。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但随着当前升学压力的加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表现为随着学段的提高,学生的读书氛围在减弱,而更多地深陷题海不能自拔。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正因其“润物细无声”,无法被量化和可视化,且短期内较难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家长和部分老师认为阅读教育可有可无。这是当前推进全学科阅读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困难之一。
解决阅读和全学科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努力。第一,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家长、学生、老师和学校要能认识到阅读和全学科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第二,学校要积极搭建阅读平台,营造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阅读,培养师生阅读兴趣;第三,学校要建章立制,保障阅读活动常态化开展,并通过表扬和激励机制,推动师生共读、家校共读和亲子阅读的协同发展;第四,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推动阅读上台阶、提档次,向深度阅读和跨学科阅读方向突破。
蚌埠五中全学科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全民阅读背景下,蚌埠五中积极构建“晨·惜”智慧大阅读体系,这一大阅读体系立足校情,内涵丰富,涉及悠久的学校历史、精致的校园场域、丰富的校本课程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四个方面。
历史解读:蚌埠五中肇始于1911年创办的清宣统宝阴学堂,意为宝贵光阴读书之意。现学校主教学楼名为“宝阴楼”,一楼大厅悬挂楹联“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意为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
场域解读:蚌埠五中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精致,学校文化氛围浓厚,体育场东北角设有雕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校东北角有花园“悟园”,园中设有雕塑“晨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昔有匡衡凿壁借光、祖逖闻鸡起舞,今有莘莘学子勤勉励志、孜孜不倦。当和煦的春风拂去严寒,当旖旎的晨光照散雾霭,青葱学子珍惜宝贵光阴:读自然,读社会,读人生;悟真谛,悟世事,悟人情。
课程解读:学校有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已经开发编制多个校本课程,其中“华晨善雅” 精致课程体系的“晨”意为晨钟文化(晨钟、诚忠、成终、承中),清晨的钟声,伴随着每位师生的琅琅读书声。“惜”意为珍惜,珍惜宝贵的时间。《晋书·陶侃传》:“(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圣人大禹还珍惜每一寸光阴,普通人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意思是指光阴可贵,一分一秒都不应浪费。
技术解读:学校正在进行基于智慧技术的“双主阅读”电子阅览室应用示范校建设,通过打造进阶式阅读路径,以任务牵引阅读、以数据闭环阅读等方式,解决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合适的内容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如何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基于数据的智慧阅读等问题。
蚌埠五中推进全学科阅读教学体系建设的有益实践
蚌埠五中“晨·惜”智慧大阅读体系将阅读与“五育”相融合,将阅读教学与“三新”相结合,调动各部门力量推动全学段全学科阅读体系建设。
将阅读与“五育”相融合,推动智慧阅读。一是突出阅读实效,推进“德育铸魂”行动。学校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和教师读书沙龙主题教研,组织评选“校园阅读之星”“校园阅读导师”“阅读领航人”“阅读点灯人”。2021年以来,教师阅读成果《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改变世界以教育的方式——蚌埠五中“晨·惜”阅读征文集》《花香书香教学相长》等相继结集成册,还有师生阅读展示交流的阵地——每年四期的校报《逐光》。
二是提升阅读水平,推进“智育提质”行动。为实现“读”“行”一致,让阅读走向百花深处,学校在初一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语文教研组开设四大系列阅读课程,以此促进阅读课程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并使阅读工程建设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行动更扎实。如“花晨月夕”课程。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刻开始晨读,完成自选动作+规定动作,即自由诵读经典+老师指导阅读。课间随性阅读和傍晚校园广播站播放相关经典诗文及歌曲,学生可跟读、跟背、跟唱;“三分钟演讲”课程。“一首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三分钟课前演讲的充分开发利用和有效训练,犹如奏响了阅读课程的前奏。每节语文课(不局限于语文学科)使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演讲,或叙说古今故事,或背诵名言佳句、诗文,或积累“语海拾贝”,或探讨热点话题,或轮流分享一本好书和读书心得,或组织品味一篇短小的美文……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提升阅读品位,推进“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和“劳动促进”行动。学校以全市首家电子阅览室、开放式图书馆、书香班级等场馆建设为重点,坚持开放性、交互性、情境性原则,营造书香氛围。借助校本课程,拓宽阅读视野,深化阅读体系,加强阅读品位,促进五育融合。提供资源,让师生有书可读。学校加强图书配备,图书馆、阅览室和图书角适时添置优秀书籍。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学生志愿者,对阅览室和开放式图书馆的图书进行日常管理,发挥学生志愿者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渗透劳动教育。重视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墨香的味道、文化的韵味。学校教学楼各层设置图书架、建设开放式图书馆,择处建设“晨读角”“朗读亭”。学校建有全市最先进的电子阅览室,配备有50台平板电脑(内含近万册电子图书),其墨水屏具备不发光、不刺眼、低功耗等特点,高度还原了阅读纸质书籍的体验,有效保护学生视力。
学校各部门分别承担“晨·惜”智慧大阅读体系建设相应任务,如工会负责教师阅读、政教处负责学生阅读、团委负责阅读社团指导、教科室负责全学科阅读教学科研支撑等。“晨·惜”智慧大阅读有详细的全年工作计划,按月开展、总结、反馈阅读活动,形成工作闭环。
将阅读教学与“三新”相结合,推动深度阅读。一是以课题为引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全学科阅读教学的科研支撑。为把阅读引向深入,全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学科阅读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先后申报并获批了“新课标背景下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三新’背景下高三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高三数学文化与数学阅读题教学策略研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研究”四项市级课题,以及“‘三新’背景下全学科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研究”1个省级课题。学校形成省市级学科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群,引导老师围绕阅读和全学科阅读教学加强研究。2023年以来,学校已先后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科阅读教学会议20余次,参会人员达200余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20余条。学校通过“三个途径”,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第一,做好资源建设,包括资源内容和学科特色;第二,抓好课堂教学,全学科阅读既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也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第三,落实阅读评价,阅读评价是学科阅读指导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要素,既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阅读质量,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五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是:第一,探讨全学科阅读教学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全学科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评估全学科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际效果,针对不同学科的阅读教学,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第三,总结全学科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如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教学设计、学生阅读参与度与积极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四,提出全学科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第五,设计实践活动并开展实践研究,验证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全学科阅读教学的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是以课堂为阵地开展全学科阅读教学活动,同时做好交流研讨。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落实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推动学校“晨·惜”智慧大阅读工程稳步前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成才,学校于2023年12月举办“学科阅读教学·赋能核心素养”暨首届“阅读专题”教学开放日活动,共有120余位兄弟学校同行参与听课、评课和研讨。活动得到了多方好评和高度认可,也被《中国教师报》宣传报道(2023年12月13日第4版)。2024年3月,学校举办“立足核心素养·共赴阅读教学”暨第二届“阅读专题”教学开放日活动。来自三县一市部分高校和中小学的130余位专家和老师参与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化了与会师生对全学科阅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校各学科组开展校内学科阅读教学主题教研活动,兄弟学校之间开展校际学科阅读教学主题教研活动。各方通力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磨课、观课、议课等环节进行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探索全学科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策略,加强对全学科阅读教学的理解。学校已经积累各学科阅读教学典型课例30余节,供教师观摩、参考和研讨。
实施全学科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实施全学科阅读教学的思考。全学科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样态,其理念和模式都仍需不断探索,问题多、阻力大。未来需要继续深入探讨三个问题:如何操作、如何整合、如何评价,所以推动全学科阅读教学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沉下心来,潜心研究。
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施,对于不同学科来说,应该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定之规。在实施之初,大部分教师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开展全学科阅读教学;有的教师认为就是传统的读书,认识比较肤浅,没有真正理解全学科阅读教学的要义。全学科阅读教学过程中必然涉及本学科以外的知识,因此对老师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有较多的知识储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目前,各学科在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倾向于“孤军奋战”“单打独斗”,较为缺乏整体性、协作性,学校应探索如何对其进行整合。此外,全学科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已逐渐被相关方面重视起来,但同时,如何测评全学科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实施全学科阅读教学的展望。将阅读教学从低水平的阅读活动、阅读课程逐步进阶至较高水平的阅读教育,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校一贯的初心与未来的追求。具体的进阶路线如下:
一般阅读:低年级学生(小学生)阅读;常规阅读,主要特征是简单的读书。
深度阅读:初、高中生阅读追求的方向;大多理解为语文、英语等偏文科阅读。
(全学科)阅读教学:通过全学科阅读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适度推动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通过全学科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而落实新课程理念,适应新高考改革。
阅读教育:从阅读到阅读教育的变革,推动阅读与各学科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阅读教育同养成教育、学科教学、课程改革、教研改进、校园文化等深度融合,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2023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三新’背景下全学科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JK23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颖惠.全学科阅读致力于高质量学习[J].人民教育,2021(20):42-45.
[2]张艳艳,王兆璟.新时代全学科阅读育人的逻辑理路与体系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2(10):1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