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里的中国》:戏曲进校园的优秀读本
作者: 王语菲
《戏曲里的中国》是2023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许石林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区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许石林先生从小热爱戏曲,乐于向大众分享自己对戏曲的理解与感受。本书作为“戏曲进校园”的推荐教材,旨在裨益师生和读者,从戏曲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启迪。
《戏曲里的中国》以中国经典戏曲为镜,映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性哲理和社会风貌。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千年舞台,使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中国戏曲背后的文化意蕴与人文精神,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本书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书中所编排经典剧目的戏曲音频,让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戏曲唱腔,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戏曲里的中国》内容特点
《戏曲里的中国》涉及数十种中国戏曲的经典剧目。作者以散文笔法、导赏式评论,用文字营造出戏曲演出的氛围感,将读者带入戏曲中的故事情节与声腔抒情。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搜剔挖掘,探幽发微,阐释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该书避免学术式评论、教材资料式介绍,文字力戒做作矜持,追求自然松弛的状态,凸显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既深入到细微精神处,又浅近生动地表达。
一是对经典戏曲的大量引用。《戏曲里的中国》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对经典戏曲作品的广泛引用与深刻解析。许石林先生选用了51个中国经典戏曲进行介绍和剖析。从《焚绵山》到《文昭关》,从京剧的《马鞍山》到昆曲的《千忠戮》,许石林先生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以文字为笔,以戏曲为墨,绘制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戏曲长卷。
该书由多个优秀剧种和经典折子戏组成。例如,昆曲中经典的折子戏之一——《千忠戮》,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情感冲突而著称。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戏曲文学及舞台演出的价值,对后世艺术创作及观众情感都具有重要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出和传唱。书中还选用了梅派最经典的剧目之一——《贵妃醉酒》,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琢与改编,是梅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这些经典剧目不仅是中华戏曲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它们通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独特的唱腔与表演形式,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许石林先生善于引经据典,不仅丰富了书籍的内容,更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品味戏曲之美,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是对故事哲理的深刻挖掘。《戏曲里的中国》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对戏曲故事中哲理思想深刻的挖掘。戏曲,作为一种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其故事情节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观念。许石林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从戏曲的细枝末节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反省。
书中,许石林先生通过对戏曲人物的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与道德选择的艰难。他让读者看到,无论是忠奸善恶的激烈冲突,还是爱恨情仇的缠绵悱恻,都是人性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实写照。例如,在分析《杀狗劝妻》这出戏时,作者借着夫妻矛盾差点误伤人命的戏言简意赅地指出:“钢刀向你砍过来,未必有条该死的狗正好仰起它倒霉的脖子。”同时,他也通过戏曲故事中的善恶有报等情节设置,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正义与良知,激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秉持善念、追求真理。例如,在解析《捉放曹》这出戏时,作者认为曹操行事残暴,选人只重才智不讲德行,导致社会风气大坏。作者指出曹操毁坏天下士心,败坏天下美俗,是后来“五胡乱华”间接的祸根。
三是对社会现实的深情关怀。在《戏曲里的中国》中,许石林先生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流露出他对社会现实深切的关怀之情。他不仅精妙地引用诗词歌赋和历史典故来丰富文章内涵,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戏曲里的中国》中,许石林先生不满足于仅叙述戏曲内容,他更关注社会道德风尚。他的笔触充满了对当下社会的人文关怀,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交织,书中不仅涉及了历史上的各色人物和典故,更将帝王将相、文人武夫、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一一展现。他通过幽默调侃古人、智慧戏说先贤的方式,不仅表达了对社会状况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对人性善恶的敏锐洞察。他运用短小精悍的文风和辛辣的笑骂之笔,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许石林先生运用修辞手法,将戏曲中的场景、人物、情感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亲临其境,与剧中人物共呼吸、同感受。这种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使得《戏曲里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戏曲的著作,它更是一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力作,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状况的深情关怀和责任担当。
《戏曲里的中国》出版价值
凭借《戏曲里的中国》一书的出版发行,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戏曲艺术在塑造民族性格、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让我们意识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戏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
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石林先生在书的序言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之魂。”这句话道出了戏曲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承载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既是历史记忆的传承者,又是道德教化的有力工具,更是社会心理的直观反映。
在《戏曲里的中国》这部作品中,许石林先生以戏曲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他运用细腻的笔触,对戏曲的起源、发展、经典剧目、表演艺术,以及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阅读此书,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戏曲艺术的瑰丽,还能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底蕴、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民俗风情。《戏曲里的中国》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读者在品味戏曲之美的同时,对我国民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增强了读者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还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中国。在这部作品中,许石林先生以其独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戏曲这一古老艺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是响应国家实施“戏曲进校园计划”工程。近年来,“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旨在通过戏曲教育,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戏曲里的中国》的出版恰逢其时,为这一教育政策提供了丰富的教材资源和理论支持。它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为国家实施“戏曲进校园计划”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多年来,许石林先生身体力行,应邀走进无数校园,担任戏曲讲解推广的重任。他巧妙地将教材中的文史知识与戏曲剧目相结合,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场戏曲与课文贯通式的精彩讲解。许石林先生在讲解戏曲时,尤为注重挖掘戏曲中那些动人心弦的主题和细腻的情节,同时以丰富的文史掌故穿插其中,兼顾戏曲的表现形式。他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一篇篇精美的赏析文字,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追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许石林先生决定将这些文字集结成册,命名为《戏曲里的中国》,并将其作为“戏曲进校园”的推荐教材。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为师生和其他读者带来裨益,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是向戏曲大家致敬。中国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戏曲人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要坚守传统,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又要勇于创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同时,加强戏曲教育与普及工作,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也是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书中,通过描写多位戏曲大家的精彩表演,并深入地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他们超凡的艺术才华、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不懈的艺术追求。这些戏曲大家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精神的灯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戏曲艺术的真谛,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例如,作者在书中提到唱《闻太师显魂》的段快车,看上去是一个身体瘦小柔弱、说话小声小气、走路都贴着别人走的一个胆小的小老头,但是他一张嘴:“哗啦啦云雾起我空中立站,吾身后倒拖着雌雄二鞭。风摆动五缕须面似金染,大红袍外套着锁子连环。”其霸悍苍劲,如大海怒涛,全场为之气夺,根本想象不到那是走路都没有声音的老段唱的。在《戏曲里的中国》中,许石林先生以崇敬之情,向为戏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是引发读者思考戏曲将何去何从。在肯定戏曲艺术价值的同时,《戏曲里的中国》也敏锐地触及当前戏曲艺术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戏曲艺术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让戏曲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石林先生在书中给出了答案:“及至当代,传统戏曲遭遇了发展和生存困境。这种困境,是戏曲本身承载的文化价值落后而导致的吗?抑或传统戏曲的艺术表演方式跟不上时代?戏曲又该如何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需要对经典戏曲剧目的内涵义理、表现形式、表现细节、唱念做打程式的细致分析与讲解,解析戏曲艺术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魅力后,才能做出回答。”
《戏曲里的中国》不仅是一部关于戏曲的著作,更是一部引发思考的启示录。它让我们在欣赏戏曲之美的同时,也深刻反思戏曲艺术的未来之路。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戏曲艺术一定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结语
《戏曲里的中国》不仅是一本关于中国戏曲的介绍书籍,它以戏曲为窗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以深刻的哲理思想为灵魂,引导读者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反省;以独特的文笔风格为载体,传递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戏曲艺术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致敬。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戏曲的多样性和深厚文化内涵,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无论是对于戏曲爱好者还是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这部作品的出版,无疑是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了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