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奠基教育强国建设
作者: 牛文明
经过多年阅读推广实践,我愈发感受到全民阅读的特殊价值和时代意义。记得自己在十几年前进行阅读推广时经常受到嘲笑:牛老师又来卖书了,出版社给了你多少回扣?而今年4月份在西安参加第二届三秦教师阅读论坛时,很多老师与我交流时不约而同地说:牛老师,有没有最新的图书推荐?这种变化让我感受到阅读推广的力量,感受到时代变革的印记。
朱永新先生多次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更重要的是自己要不断阅读,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推动教师阅读是深化全民阅读的重要基础,对于师范院校教师而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践行。
心怀国之大者
从2005年参加工作开始,我就坚定地认为没有阅读就没有成长,教师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阅读就不能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更不可能为国家文化、经济等高质量发展助力。这些年来,我们举行了很多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其中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倾力打造的“三联动五环节:家校社协同构建小学低段亲子阅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家”是家庭,“校”是小学,“社”主要是指新华书店。为推动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我们在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开展创新实验,大学南路小学与新华书店联合共建“合木书馆”,书馆因学校“独木成才,合木成林”的大树文化而得名,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一馆多用。它既是校内图书馆,又是孩子们和周边群众的文化活动基地。上课时“合木书馆”面对学生开放,放学后、节假日对社会开放。曾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新华书店是盈利单位,学校此举有盈利的动机。经过5年多的实践,大家终于明白了“合木书馆”建设的初心:希望更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全民阅读事业。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阅读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阅读要不断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提升师生适应、引领时代的能力。当今时代存在个别“躺平”“摆烂”现象,青少年在历史人物的传记阅读中体会到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必然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挫折。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有句话:如何成为一名作家?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受伤是生活的常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唯有奋斗不负此生。
我曾经给学生推荐过一本书《追梦天使江梦南》。江梦南半岁失聪,凭借惊人的毅力考上大学,本硕就读于吉林大学,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2023年进入西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江梦南的经历再次印证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古训。学生迅速与江梦南产生了共情。我在培训中多次引导中小学教师关注江梦南,并思考两个问题:面对身体正常的学生,教师有什么理由放弃?和江梦南相比,教师有什么理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和国家将培养接班人的任务交给教师,充满期待。每位教师应该借助专业化高水平阅读,提升综合素养,不辱使命。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借助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载体。《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和节气、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国家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有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活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能总想着“4·23”世界读书日,而是要将每一天都当成阅读推广的日子,“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大学南路小学、社区家庭、新华书店在“合木书馆”常态化开展读书活动:读红色家书、话古今中外、品人间真情,特殊的时间节点开展专题阅读。每周六晚上几乎都有阅读交流活动,阅读活动融入生活之中。
2014年4月,在商务印书馆、央视新闻中心播音部的大力支持下,“放飞梦想的翅膀”阅读公益活动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举行,李瑞英等12位央视主播走进乡村学校——华阳中心小学,乡村儿童的阅读热情被点燃,视野被打开,内心被照亮。10年后的2024年春天,我再次来到华阳中心小学追踪活动成效,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变化,听到了学生的成长。充满诚意、呼应时代的阅读推广活动,其生命力是持久且弥坚的。
聚焦重点人群
阅读推广的重点人群包括家长、学生和教师。青少年阅读与家长影响密切相关,改变家长当然重要,但家长是不太容易改变的变量;而较为现实改变的变量是教师。《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师生共读”,如何做到“师生共读”?让教师知晓教育规律尤其重要。比如,如何正确对待“鸡娃”?通过阅读《读懂孩子》,教师可以厘清“鸡娃”的边界;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教师可以明晰“鸡娃”的危害。很多老师尽管从事教育工作,但是对于何谓好的教育并没有深入思考。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原校长唐江澎曾经在两会委员通道如此描述:“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他在《好的教育》中充满深情地写道:“教育是塑造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教育预示着未来的社会样态。如果我们对明天还有坚定的信心,那就应该让今天的教育发生一些变化。哪怕这种变化不那么惊天动地,甚至微不足道,但只要心怀远方,这样的行动必然会获得历史的意义。”其实对于每位老师而言,对社会的期待和对阅读的期待,都应该是每天发生一些微不足道的变化。一个内心灰暗的老师很难培养出乐观的学生,一个不会写作的老师很难培养出善于表达的学生,一个疏于阅读的老师很难培养出饱读诗书的学生。教师博览群书,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阅读。我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人群是未来教师——师范生。2016年开始,每年毕业典礼上为学生送字典,就是想让未来的语文老师明白:字典是未来安身立命的宝典。
结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其中人才培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怎样的子孙后代。每个人生而热爱阅读,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停止阅读,很大程度上是被周围的人影响的。如果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拥有阅读的姿态,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不再是梦想。
让我们从每一天的阅读开始!
作者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系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培育”、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乡村教师阅读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P0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