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辜负”阅读

作者: 罗伟章

阅读对生命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它能让我们从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进而发现自身的美好和局限。

但有些时候,我们虽然做出了阅读的姿态,心却没有在场。心不在场有多种表现,其中之一是没有把心腾出空间,接受书可能给予我们的滋养,甚至刚读个开头,就急于大发议论,说它如何不好。

我念大学时,就有过这样的读书阶段。都说托尔斯泰厉害,于是我去图书馆借了《复活》。读过之后,觉得他也就那样,没什么了不起。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写徐复观和他的老师熊十力之间的一段掌故。一次,熊十力给徐复观推荐了一本书,过了一阵,熊十力问徐复观的阅读感想,徐说还没读。又过一阵再问,依然没读。第三次问,说读了,觉得不怎么样。熊十力听了,很愤怒,说,我给你推荐书,是要你汲取其中的营养,不是要你告诉我那本书不怎么样!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想想熊十力先生,国学大师、哲学巨匠,而他对书的态度和对弟子的要求,竟是这样的。他让我明白,阅读之中,鄙薄容易,但又是多么无知。

优秀和平庸,很多时候只有半步的距离,能否跨出那半步,考验着作家;而能否读出那半步,又考验着读者。

如契诃夫的《小人物》里写道,在复活节这天,低等文官涅维拉济莫夫代人值班,为的是多挣几块加班费。他利用这段时间,给上司写信:“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近十年来,他写着同样的信,目的都是想把自己的工资提高两个卢布。从他对上司的称呼,看出这是个卑微的人。身份卑微,精神也卑微。惯常的套话说完,接下去却不知道说什么,于是起身走到窗口,看着热闹的大街。他看见了骗子,看见了盗取公款的将军,看见了告密者……这些人都裘马扬扬,过着体面的生活。他也想跟他们学,可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些能力。百思无计,唯一能做的,就是坐下来,继续给上司写信。

小说到此,已十分完整,但契诃夫并不满足,他提起笔,又写了下去:正在涅维拉济莫夫痛苦不堪的时候,一只蟑螂跑过来,他愤恨地一掌拍去,蟑螂仰面朝天,拼命蹬着细腿,他“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觉到略为轻松些”。

我们发现,正是这个结尾多走的半步,开辟了小说的另一个维度:前面是社会批判,后面是人性批判。

当我们抱怨、指责、抨击社会和别人时,是否想过自己?社会的不公让我们愤怒,可我们不同样在欺负着那些比我们更小的弱者吗?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也一样,阿Q觉得,他就可以欺负王胡,也可以欺负小D。我们常说的“阿Q精神”,不仅指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指他这种对弱者的态度,这与那所谓的强者有更多的区别吗?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里面,写一匹耕地的马死了,主人用车把马拉回来,就这么个事,简单交代即可,然而哈代这位大作家知道,写作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多看一眼正描写的生命,于是他又接着写道:“马的四蹄伸向天空,铁蹄在夕阳的余晖里熠熠闪光。”这句话,春风化雨般呈现了哈代的情怀。显然,没有对卑微生命的感激和观照,就无法产生这一句。这是注入我们内心,让我们变得尊严、柔软和慈悲的光。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时代全民阅读服务路径探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