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研究促进高水平阅读
作者: 苏磊在全民阅读研究年会上,我看到全民阅读志愿者所倡导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这样一种精神,特别感动。我是来自《科技与出版》杂志社的一名从业人员,从学术期刊的视角谈谈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理论创新。
《科技与出版》自8年前开始关注全民阅读理论研究这个板块,当时只是跟进相关热点问题,并没有特别系统和体系化地深入研究。8年来,全民阅读工作的蓬勃发展,使我们意识到对其内在规律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因此决定锚定全民阅读理论研究工作开始持续发力。
学术期刊的基本功能还是学术平台的交流功能,但是论文发表以及为产业服务的高阶目标是服务科技进步、推动科技创新。基于全民阅读的理论研究领域,期刊也在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学术创新贡献力量。尽管创新的主体是作者,但是从期刊的视角看,我们可以策划、推动、引导作者进行学术创新。在这个背景下,杂志社决定开辟一个常设栏目,以此推动和引领全民阅读理论创新。当时对专栏做了十年发展规划和总体设想:一是持续围绕全民阅读理论研究进行主题策划;二是锚定内容建设还有学术传播这两个关键点,与此同时,建设好、充实好作者库、专家库、学者型编辑库,最终体现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科研的四个面向。既定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组刊载的学术成果,为如何科学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怎样引导读者高效阅读等实际问题作出科学解答,另外,也期望为各级政府制定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持和理论依据。
8年来,我们从各个角度诠释全民阅读主题,围绕全民阅读不同的发展阶段提炼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策划,力求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全方位去阐释。在专题确定的过程中,有相关配套制度来保证其顺利出炉。一般是提前半年策划,由责编提出多维度写作视角,编辑部围绕可行性、科学性等展开论证,最终保证专题能从理论、实践双维度探讨,是立足全民阅读活动的实际,回应现实关切的,让文章达到兼具思想性学术性的双重标准。2016年至今,我们一共策划了9个分专题,产生了48篇学术论文,共计40余万字学术成果,包括实体书店、阅读立法、书香城市建设、全民阅读高质量体系化发展等,还从另外的维度切割这个话题,比如围绕乡村阅读、少儿阅读、数字阅读等专题。另外,精选创新型执笔人,全方位组建作者队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是全民阅读科研产出非常丰富的院所,在栏目策划之初,我们就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重点约稿对象,持续跟进、关注他们的原创成果,形成了第一批专家作者队伍。随着对全民阅读活动追踪调研,持续从一些特色案例和活动中挖掘出来一批新的作者,这些作者更多来自实践派,往往在学术研究创作中,学理性、学术性稍有欠缺,编辑会花更多时间引导作者进行提升。同时期刊积极拓展,布局全民阅读各个板块的专家及优秀实践者,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产学研用,并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作者队伍。作者队伍的建立不但有利于丰富不同专题撰写的资源,同时也可以作为同行评议专家,对稿件进行把关,和期刊一起共同为全民阅读的理论发展作出贡献。此外,还要强化对学者型编辑队伍的培养,以此精准服务全民阅读的理论创新工作。一是鼓励编辑通过积极参与全民阅读相关会议、常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进和引领学术研究。二是鼓励编辑参与课题研究,作为科研机构的课题组成员,充分调研优秀的全民阅读推广案例,推动全民阅读理论创新。编辑身份转化了,作为一个创新主体,直接作用在期刊的活动下,其对理论创新方法能作出比一般评判者更加精准的判断。相信我们对全民阅读多维度工作的推进,能够实现对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