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民阅读 暨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
作者: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北京全民阅读暨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自2011年举办以来,坚定不移、坚毅前行,着力于培养阅读风气,引领阅读时尚,增强首都城市文化底蕴和品质,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市作为文化、政治中心,全民阅读工作一直处在领先地位,近年来紧紧依托“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品牌优势,在打造 “一个高效率组织机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个立体式推广体系、一套科学评估办法”的全民阅读模式上可谓尽心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业界支持、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
● 北京全民阅读工作发展探索
其一,北京市全民阅读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成立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小组成员包括全市20余家成员单位和16+1区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局等,形成了职能明确的阅读推广机构,打造了“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包括了公益活动平台、媒体平台、资源平台、引导平台、服务平台、新媒体平台等,汇聚了北京乃至全国最优秀的阅读资源,有效地保障了北京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其二,每届(每年)北京全民阅读的方案设计都进行了详细周密的部署。方案设计是品牌设计的重要阶段,是方案的具体化操作过程。“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方案设计把每年的阅读活动主题、具体指导方针、实现的主要目标、如何实施等进行了详细周密的部署,具体到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主办或承办单位等,既有常规项目,也有每年根据活动主题增减的特色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方案设计已经形成了六大板块,分别以“启动篇”“引导篇”“体验篇”“示范篇”“展示篇”和“传递篇”命名,每个板块又分为若干项活动。
其三,北京阅读工作注重加强标识系统元素的综合应用来展示品牌形象。标识系统是用户对品牌外在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它包括品牌名、商标图案、标志字、标准色等品牌设计的外观。“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中的“书香中国”表明是国家级层面主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北京阅读季”表明是在北京市举办的一个长期性的活动;就商标图案而言,左侧一部分是隶书书写的“阅”字,体现活动的实质在于阅读,右侧部分有中英文书写的“北京阅读季”,中间数字表明届数,十分醒目;就标志字而言,商标中篆书书写的“阅”字特别大和醒目,显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阅读传统;就标准色而言,全部图案呈现红黑两种颜色,对比突出、简洁明快。这些标识系统元素的综合应用,直接展示了“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品牌形象。
其四,北京全民阅读注重推广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阅读推广即为促进大众阅读而开展的相关阅读引导活动,专业化的阅读推广队伍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培育和管理阅读活动队伍就成为阅读推广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回顾最近几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实施“领读者”计划,来培育和扩大阅读推广队伍,从全市各行业中选拔有文化层次和实践经验,有志于全民阅读的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领读者”可以在诸如社区、企业、机关、图书馆、书店(含特色阅读空间)、益民书屋等北京阅读季的合作网点开展免费阅读推广活动。这些领读者来自全市各基层单位和企事业组织,他们参与实施阅读推广活动不仅形成了稳定的阅读推广队伍,而且提升了活动的专业化水平。
其五,北京全民阅读注重加强品牌组合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品牌组合战略就是用战略管理的视野和方法来管理和控制品牌组合。在品牌组合中包括主品牌、担保品牌、子品牌等,这些品牌之间通过建立强势品牌、配置品牌资产、协调、平衡和指导未来发展等五大原则来实现品牌组合的最优化。“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活动中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如“名家讲堂”“书香北京系列评选”“全城尚读”“读书形象大使”等,这些子品牌、担保品牌与“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主品牌共同构成北京阅读推广品牌体系,在强化阅读品牌的同时,不断推动北京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其六,北京全民阅读注重品牌传播。品牌传播是通过广告、公共关系、新闻报道、人际交往、产品或服务销售等传播手段,以最优化地提高品牌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通过媒体宣传、活动仪式、体验阅读、形象大使等活动对品牌进行传播。“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设立专门的媒体工作小组,一方面和中央及市属各大电视、广播、报纸等平面媒体联手宣传;另一方面与新浪、腾讯、网易、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合作,通过“两微一端”立体推广;此外,通过在公交车厢、地铁沿线、户外广告栏等张贴海报、赠送画册、发放活动手册等进行全方位覆盖。全媒体宣传使得全民阅读深入人心,成为市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其七,北京全民阅读注重“形象大使”的人际传播。“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第一届活动开始就聘请了梁晓声、蒙曼、毕淑敏、苏士澍、周大新、周国平、白岩松、春妮、李杨薇、冯远征、徐则臣、俞敏洪等知名人士作为读书“形象大使”。随着时间发展,根据社会关注点的变化,每届活动均不断更新形象大使。他们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为阅读代言,吸引了一大批潜在读者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对品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 注意处理全民阅读的四种对应关系
第一,高度和厚度。近年来,北京市的全民阅读发展规划既要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也就是要站在全国的高度、全球的意识来加以认识和规划,但同时它更应该具有北京特色,就是要有厚度,即让人们通过阅读认识北京。因为有厚度,也才可以让其他城市去学习,也就是真的起到引领作用。换句话说,如果通过阅读可以很好地认识北京,那么,其他城市也可以去挖掘各自的内容与特色,通过阅读认识各自所在的城市与乡村。
第二,国际和国内。北京的阅读发展规划,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有国际意识,要面向国际。因为北京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有众多的市民时常往来于世界各地,还有众多的国际人士长期在北京生活与工作。北京的全民阅读,应该考虑那些国际化阅读视野与眼界的读者,也应重视那些生活在北京的国际人士的阅读需求。因此,北京需要了解全球的阅读情况,并借鉴其他国家的阅读推广与发展经验。
第三,经典与流行。阅读发展规划,一定要有阅读经典的阅读品牌。唯有经典,才可能有阅读的可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推荐好的流行作品,或者说普及性的作品,去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一座城市的阅读发展规划,应该更多的面向青少年读者。引导并吸引他们进入阅读世界至关重要。
第四,长期与短期。近年来,北京市的全民阅读发展规划既要有长期的发展思路,但也要意识到这只是个5年或10年规划,不要试图通过这5年或10年规划去确立终极发展目标,也就是不要幻想把所有的目标与计划都压缩在这5年或10年之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 汇聚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建设
全民阅读推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社会力量:一是阅读行业的力量,如出版社、图书馆、书店、阅读电商平台等;二是知识界的力量,如高校、科研院所、数字出版、知识付费平台等;三是跨界融合的力量,如旅游、环保、金融等行业衍生出来的阅读类活动或产业。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开展12年以来,正是融合这“三股力量”,目前已拥有33家市级成员单位,100多家合作机构;联结超过400家公共阅读空间、300位社会知名人士、300家民间读书会;汇聚了500多家出版和文化单位、1000多家社会机构、100多家主流媒体和万余名专业阅读推广人,年均阅读活动落地30000多场次,覆盖和影响市民超过2000万人。
政府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的本意,是为了借用其更加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方式,以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的效能。政府“以空间换服务”,力求让阅读产业资源效能最大化,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资金、资源、人才等,构建多元的北京居民阅读体系。
此外,“北京阅读季·书香北京”通过评选金牌阅读推广人,构建民众阅读生态。近年来,从群众和基层中评选优秀阅读人、“书香家庭”、“书香之家”,对北京的全民阅读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在一些金牌阅读推广人的影响下,一些社区成长为区域内卓有活力的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区域。当前,阅读推广人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成长,北京阅读季以每年培育2000名阅读带头人的发展速度,充分利用文化志愿者的力量助推全民阅读。
针对残障人士,北京各区持续完善特殊人群阅读服务平台。西城区第一图书馆、海淀图书馆、朝阳图书馆专门设有盲人阅览室。中国盲文图书馆通州区支馆内设视障阅览室,专门服务于弱势群体。视觉障碍人士可语音控制电脑,通过“盲人数字图书馆”获得与普通读者一样的数字信息资源,还可免费收听有声读物、音乐欣赏、在线讲座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资源。近年来,门头沟区图书馆联合首都图书馆与影院合作,为残疾读者带来无障碍影片,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 “书香社会建设”的北京实践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以“北京阅读季”中的典型活动、典型人物、典型场所、典型机构推广示范工作为切入口,全市统一部署,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把全民阅读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让更多市民走进书店,走进图书馆,让阅读成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
第一,搭建多级综合服务平台。北京市专门设立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搭建起了“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由书店、图书馆、益民书屋、大中小学校、市直机关、各类企业和社区文化中心等构成的全民阅读公益活动平台;由50多家媒体和网站参与的全民阅读媒体平台;由200余家出版和文化机构参与的全民阅读资源平台;由上百位阅读推广人和资深书评人引领的全民阅读引导平台;“北京阅读季”官网、微信、微博、短视频号、活动手册等自媒体组成的全民阅读服务平台;由数字阅读机构、阅读类新媒体机构、知名阅读推广人等微信公众号、APP组成的全民阅读新媒体平台。
第二,创建各方参与服务模式。“北京阅读季”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核心,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村委会和各种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并引入志愿者服务,创新全民阅读服务保障模式。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金都杭城社区“全职妈妈读书会”,拥有“70后”和“80后”的全职妈妈会员近250位,通过好书分享、亲子互动等方式,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推广阅读,得到许多妈妈的充分认可。
第三,细分不同群体阅读需求。把读者细分为大学生、青少年、儿童、妇女、公务员5个类别,相应地举办了“北京大学生读书节”“北京少年读书节”“亲子阅读活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的人群阅读,提升了阅读活动的实效性。针对女性人群阅读需求,围绕“阅读与城市女性”“家庭阅读”“职业女性阅读”等话题举办多场“女性读书活动”,帮助女性通过阅读学习新知识,提升自信心与幸福感。
第四,拉动出版与消费同增长。通过推广全民阅读,培育读者市场,引导出版选题,拉动出版产业与文化消费同增长,大大提升了全民阅读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仅2021年“北京阅读季”活动中,全国200余家出版机构向社会推荐优秀图书400余种,根据读者反馈意见和市场调研组织策划图书近百种,组织主题活动2000余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