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 柯卓希 田甜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资源触手可及,给大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同时又带来巨大的挑战。大学生有什么样的阅读观念以及如何指导大学生阅读,是充分发挥阅读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通过研究现下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怎样为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 阅读平台 阅读调研
阅读是获取资讯、解码资讯的精神活动,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阅读的伴随,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人格塑造、能力提升急需阅读带来的精神养料。近两年,WiFi环境的局限迅速突破,智能手机、iPad等具备电子书阅读、视频浏览功能的移动终端迅速流行。阅读方式由单纯的传统纸质阅览逐步向现代数字化阅读转变,虽然传统阅读伴随我们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当今数字化阅读却以其迅捷、便携等特有的优点占领着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市场。本文以杭州在校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为依据,了解当下大学生阅读的基本现状、阅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在全方位把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解答如何引导大学生阅读。
理论与假设
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动机作为一种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内部动力,是一种激发与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法。具有便捷性、新颖性、多元性等特点的数字化阅读逐步成为大众阅读方式的主流,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郑大根博士认为,阅读效果是由阅读沉浸、阅读满足和持续阅读意愿等因素组成,并且大学图书室的作用、阅读榜样和阅读态度对阅读有效性有重要影响。为了完成某一短期目标,如取得某一资格证或某一能力而进行的功利性阅读。以此为动机的阅读由于能带来直接的效益,所以阅读的动力充足。在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相关阅读平台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增加、工作节奏加速导致的巨大碎片化时间和以减压为目的的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加,促使数字阅读行为逐渐变成大学生阅读行为的主导,阅读媒介对于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阅读媒介能促进当代大学生阅读的行动。因此,本文把阅读影响因素分为阅读动机、阅读条件、阅读引导、环境压力、阅读媒介五个方面,并且提出假设H1:阅读影响因素(阅读动机H1a、阅读条件H1b、阅读引导H1c、环境压力H1d、阅读媒介H1e)对其阅读行为有正向影响。
土耳其学者 Hasan Kağan Keskin 等人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阅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证明阅读态度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Slavin(1977)研究认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感以及情感的抒发,会提高其阅读态度,说明合作学习对培养学习者自身价值观以及对阅读的心态有正面的影响。在阅读成本低廉,阅读方式便捷的条件下,中国大学生普遍认为阅读对提升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处于积累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心理动机的读者,对知识有相当的渴望欲,希望透过读书来储存知识,进一步提升能力。Chin-Neng Chen 等人的研究还表明,电子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态度(Chen et al.,2013)。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阅读影响因素(阅读动机H2a、阅读条件H2b、阅读引导H2c、环境压力H2d、阅读媒介H2e)正向影响其阅读态度;假设H3:阅读态度在阅读影响因素对其阅读行为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
研究设计
借鉴陈晓莉、郑大根等相关研究,本文将使用动机分为阅读动机、阅读条件、阅读引导、环境压力、阅读媒介五个方面来测度。利用大学生对阅读的当前使用态度对阅读态度进行测量。通过自身阅读意愿、阅读习惯以及是否鼓励身边人阅读对阅读行为进行测量。
本文选取以杭州10个区40所大学49万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于2021年5月-2021年9月进行实地调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发出了580份问卷,并回收了563份答卷,问卷回收率为97.07%;有效答卷为557份,有效率占回收问卷98.93%。
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信度系数法(Cronbach's α)对影响因素量表、态度量表和阅读行为进行信度分析,得到信度系数为0.922,因此可以认为本问卷的内部信度相当好。
为保证内容效度,进行了KMO与Bartlett检验,得到KMO值为0.894,KMO大于0.5,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并且KMO接近0.9,可进行因子分析;另外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P值低于显著性水平0.05,效度也可被接受。通过以上检验得出问卷的题目与类别合理,问卷的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标准问卷使用。
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阅读平台逐渐由纸质书转向电子书以及各类手机APP。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访谈和调查数据表明和显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手机APP已经占据了大学生阅读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如阅读电子平台微博热搜,知乎问答,网络小说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能否认大学生没有阅读生活,而是说明阅读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其内涵和选择被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其实是有一定的甚至是相当大的阅读需求被满足。
大学生们更喜欢用电子书进行阅读人数占样本58.7%。表明在所调研的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数偏爱电子书,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在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的转变。猜想未来,电子阅读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
阅读方式逐渐偏向碎片化阅读。所调查样本中,61.4%的同学更偏爱碎片化阅读,而38.6%的同学持有否定的态度。可见,碎片化阅读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据重大一部分。碎片化阅读成为了当今大学生阅读的主流,这表明大学生不愿意静下心来花时间去读懂一本书,而是只想了解一本书一件事的梗概。快餐文化使人们的阅读缺乏营养,但也给在这个快速运转的时代里生活的人们填补了阅读的需求和文化生活的满足感。
阅读目的更加趋向于功利性。在阅读目的方面,37.3%的同学们会选择阅读能获取专业知识的内容,23.3%的同学会选择阅读能够获取课外知识的内容,如财会、摄影、高数、绘画等,想要通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同学很少;大多数学生的阅读为完成专业课作业,老师布置的阅读清单报告或者是为参加学校阅读活动而“被迫”进行阅读。
阅读缺乏自觉性和思想缺乏碰撞性。从阅读行为来看,仅有30%的学生会坚持每天阅读,20%的学生拥有鼓励身边人阅读的好习惯。大多沉迷手机娱乐或者自我世界,并不乐意去分享见解,敞开思想去碰撞创新意识的行为。
研究启示与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四方面建议。
社会层面,一方面推出高质量阅读平台,创新科技和传统阅读方式。通过教育部门的介入和引导,互联网公司可以推出更多的适合阅读高质量图书的平台,取代目前市面上一些低质量的平台或内容。另一方面,加强文化输出。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可以将传统阅读融合现代科技,结合VR、3D动漫等,将阅读途径新颖化、多样化。使阅读传统经典成为骄傲,成为时尚,成为习惯。
政府层面,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全方位渗透,将阅读融入日常的文化课,并加强对大学生阅读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对科技阅读文化市场的投入,不断发展阅读科技文化产业,使市场上的科技书籍“不过时、不虚假、不难懂”,给阅读创造一个适宜土壤以使其发芽壮大。
学校层面,一是可以将阅读纳入考核,使大学生的阅读获得专业的理论指导,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关阅读课程。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更多关于阅读的选修课,在以授课、考核的方式引导大学生阅读,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现状的可视化分析。二是,推进阅读小组活动。大学的课堂里可以更多地增加一些小组作业,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和阅读情感因素相关,并能提高认知的有效学习方式。在小组作业里,每一个成员的学习本质上是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的,他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断与他人沟通,既提高自觉性又增进阅读思想火花的碰撞,为创新意识成就基础。
学生层面,一方面明确阅读使命,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使命,博览群书,全面发展,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国强民富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加强自我阅读管理,养成坚持每天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只有将阅读作为生活、学习的常态,一种内在需求,才能自觉的去阅读。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本文系浙江树人大学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习为强国,青春亦无悔——基于杭州市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11184205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洪雪. 大学生阅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研究[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2018.
[2] 房琳, 李晨睿, 惠磊磊. 电子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调查研究——以商洛学院为样本[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10).
[3] 董桂存. 阅读有效性影响因素视角下的我国青少年阅读推广探析[J]. 图书馆界,2019 (1).
[4] 朱万侠, 李肖霞. 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探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6).
[5] 魏红菊.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素养分析[J]. 现代农村科技,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