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书》:书籍的隐秘魅力
作者: 李丽
《会说话的书》是一本和书有关的童话,作者孙卫卫,2022年1月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书中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本会说话的书之间的神秘友谊。这本书陪伴男孩去经历和认知世界的阔大、丰富和变化,也教他要坚守的原则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男孩长大了,书本却因消耗过度,渐渐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一个略带忧伤的成长童话,将对书本的爱与遐想通过童话的方式表达出来,生动阐释了书籍的隐秘魅力和无限价值。
儿童文学理论经典《欢欣岁月》一书的作者李利安·H·史密斯说:“在儿童看似不加选择的阅读内容中,在他们读着那些童话、历险记、幽默故事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时,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书中找寻永恒的真理,以及能给予他们心灵温暖的答案。”《会说话的书》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儿童隐藏在阅读这一行为下的诉求及书本的力量。
胆小的陶陶有一个英雄梦,但他不知道怎么去突破内心的恐惧。“会说话的书”利用“摩天轮突然停在空中”让他懂得勇敢尝试很重要。在“跟踪遮挡牌照的汽车”中,“会说话的书”带领着陶陶深入体验了勇敢和责任心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的价值。而“发明病痛转移法”赞美了陶陶为张老师分担病痛以使她在校庆中顺利发言的可贵品质。“考场上再次装死”则告诉陶陶,没有原则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对于还没有形成稳定性格的儿童来说,成长就是不断地去和世界碰撞,最后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书籍的意义在于,它通过惟妙惟肖的讲述,呈现世界的复杂图景和各种选择背后的结果,儿童通过阅读去了解世界的真相和那些根植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正确价值观念,并以此形成某种安全感和掌控感。
“优秀的书籍会给予喜欢他们的儿童某种稳固的力量,好像狂风中的备用锚。”(李利安·H·史密斯语)儿童怎样才能从书籍中获得这些呢?
作者在对儿时读书岁月的深情回望中,娓娓讲述了儿童与书建立友谊的过程:踮起脚尖才够得着的相遇、明亮灯光下爱不释手的翻阅,读书前用哗啦啦的清水盥洗双手的好习惯,原来都是书所喜欢的。书也有对洁净的需求,也怕被折损和挤压,也希望被看重、被尊重,尤其是兴味盎然的阅读,就是在为书充电。爱书的作者在和书“晨昏忧乐每相亲”中,真正将书看作了朋友,做到了对“多情故人”的了解和体恤。
“多来翻书,就会储备能量。”《会说话的书》像是书籍的代言人,酣畅淋漓地表达出千百年来这些沉默者、被挑选者的担忧、渴望与期待,并以童话这种温润又异彩纷呈的方式,将其循序渐进地浸润到儿童的心灵。
怎样才能让儿童把书放在心上?这是值得谈论的话题。《会说话的书》是从作者“心底里长出来的童话”,有着浑然天成的艺术美质。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人与物,却营造了强大的吸引力。作品以悬念开头,如:“深夜,谁在书房说话?”,打开灯空无一人,关上灯,声音又起。作者以平凡常见的事物生成幻想,又在巧妙、细小、生活化的情节中制造出新奇的幻想效果,作者运用文字本身的释义功能,让儿童在视觉上接受书会说话这个事实,而后,用探索、交流的方式,逐步引领儿童进入一个崭新的、奇妙的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书本“良师益友”身份意义得以全面展现和确立,“童话的超现实性注重的不是个别的局部真伪,它注重的是整体意义上的合理效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