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战役的文学表现

作者: 杨少衡

漳州战役的文学表现0

2022年9月,作家吴玉辉的长篇报告文学力作《四十九个昼夜》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发生在90年前的1932年4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远离根据地,主动东征出击漳州并奇兵制胜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漳州战役。

吴玉辉是福建省东山岛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援疆干部》《平安扣》《守护》,报告文学《香炉》《谷文昌》《七副碗筷》等,其长篇小说《援疆干部》和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十九个昼夜》是吴玉辉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心投入创作的。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如是评价该书:

《四十九个昼夜》是一部关于红军时期的战争故事,那是一段生与死的命运决战,写出了毛泽东的军事天才形象和漳州战役的不朽诗篇,读来惊心动魄、热血燃人!好作品能让历史重现光芒,能让初心复原,更将激励今人奋发图强。

1932年——90年前的“49个昼夜”,因为这部作品或将成为时光中的经典。

毛泽东主席亲临一线指挥,彰显史料价值

《四十九个昼夜》充分阐述了90年前漳州战役的重大意义,作者着重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为争取这次红军东征漳州做出的极大努力,以及他在率领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漳州战役是毛泽东主席军事生涯中少有的亲临一线指挥的战役。红军东征漳州,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张贞四十九师大部,也是执行宣传抗日、筹款、扩红三大任务的胜利,加强了闽南革命武装,巩固了闽西南根据地,极大鼓舞了红军士气和缓解了红军给养困难,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乃至红军长征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红军东征漳州,也是毛泽东反对王明“左”倾错误作出的果断抉择。从参加漳州战役的中央红军东路军中,走出了92名共和国将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时间节点上,漳州战役正处于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和第四次反“围剿”之间。规模虽不算大,却关系到中央苏区根据地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红军的前途命运。这本书通过对其重大意义的全面阐述与表现,让读者充分感知漳州战役的历史地位。

《四十九个昼夜》汇集了大量历史资料,梳理了众多历史线索,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品从漳州天宝大山战斗打响前夕开笔,回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致使红军遭受挫折的赣州战役,表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决策红军东征,以及红军东路军攻克龙岩,决战天宝,再挺进漳州的过程。作者详细描绘了红军进漳之后举行的入城仪式、红军在漳州城内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发动群众、筹款百万、扩大红军、建立小苏区等工作,以及主动撤离漳州等重要事件。除了这一条主线,作者还将闽南地方革命史的大量资料融入书中,表现了中共福建省委在闽南坚持开展武装斗争,配合红军打败敌人,以及红军进漳期间建立的红三团在闽南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革命历程。红军进漳时,漳州籍革命者苏静、高捷成等人参加中央红军的故事和此后他们为革命立下的不朽功绩也汇集于该书中。当我们翻开书本,当我们踏上漳州这方热土,我们都会想到高捷成毅然撇下妻儿跟随革命,携带家族巨款奉献革命,舍弃生命让电话员先行突围的英雄事迹。高捷成在延安写的革命家书字字激情飞扬,在书中全文收录,烈士英魂在书籍中得以传扬,这也是书籍在天地间长盛而不衰的因由,更是书写者的一片丹心。

关于红军进漳前后的大事件,从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福建省委组织的厦门劫狱,到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漳浦事件,也都在书中得到体现。大量、多面的翔实史料使这本书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立体画面,成为那个年代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

重大历史事件充满文学价值

《四十九个昼夜》同时也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这本书在确切史实的基础上,用文学的表现方式描述那段历史,使之有别于历史资料的汇集,成为一部富有特色,生动形象的报告文学佳作。

这本书塑造了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周恩来的运筹帷幄。上至领袖,下至普通战士、人民群众,众多人物活跃于书中,共同组成了一个宽阔的历史人物方阵,也让他们所在的那段历史和事件显得栩栩如生。

在讲述方式与结构安排方面,作者匠心独运,不单纯以时间顺序来描述历史,而从最扣人心弦之处开始,再倒叙描写其前因后果,既紧扣并突出“漳州战役”这一主题,在第一时间让读者感受到冲击力,又让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纵深和横向关联形成有机组合,引领读者去深入感知与认识。这本书中随处可见的大小故事和生动细节,则让作品有了一种灵动明快的色调,有一种独到的感染力,也显现了这部报告文学作品的魅力。该书还以其感情的丰沛让人印象深刻,作者在讲述那段遥远历史时表现出一种激情,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与钦佩,对人民英烈的痛惜与缅怀,对欺压百姓的反动人物的唾弃与嘲讽,全部显现于作品的字里行间,为历史事件的文学表现更添温度。该书文字章节精雕细琢,简洁生动,如第三章《挥师东进》内容梗概:江口会议。毛泽东随红一军团行动。周恩来接受毛泽东意见,决定将中路军改称为东路军,向闽西发展。毛泽东对贺子珍说:“快做几个菜,多放辣椒,我饿了。”

这短短几十个字,传达了红军中路军调整了行动方向,毛泽东成为这支部队的实际领导人,是周恩来在关键时刻对毛泽东的有力支持,也为取得漳州战役胜利埋下了伏笔。毛泽东对贺子珍说的话,则传达出了满心的欢喜,是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解脱到烟火气息中的温情表达。

作者吴玉辉近年佳作迭出,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四十九个昼夜》这部新作既与他的近年创作路径一脉相承,表现出共同的明亮、向上特点,以及成熟的创作技巧,同时也显现他文学创作方面的新发展新开拓。笔者认为,最为难得的是他这部新作的开创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漳州战役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批历史学者、党史专家搜集了大量资料,开展学术研究,有许多研究成果问世,学术文章和书籍众多。这既为吴玉辉创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材料,也让这一创作更具挑战性。一个牵扯许多重大问题,涉及很多重要人物的重大历史事件,用长篇报告文学方式来表现具有很大难度,既不能成为资料的堆砌,又不像小说允许虚构,在吴玉辉之前还没有人尝试过。据了解,比之大量研究漳州战役的学术文章和资料汇编,表现这一事件的重量级文学作品可谓很少。以往曾经有作家做过努力,作品主要是诗歌、散文,亦有一些篇幅较短的报告文学作品,基本都是反映事件的某个侧面或细部。20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位福建作家发表过表现这一战役的一部中篇小说。除此之外,这个重要题材领域还有待于文学开拓。《四十九个昼夜》是迄今为止描绘漳州战役的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它的创作出版让这一战役从此有了一本长篇文学专著,所以格外有价值。吴玉辉选择这样一个具有较大难度的重要题材进行创作,为之付出的努力与辛劳却也更是巨大的,无疑需要大量的资料搜集、田野调查、案头工作,更要有一种使命感,一颗对党对事业对家乡的热爱之心。

2022年是漳州战役90周年,吴玉辉在这一时间节点为这一战役奉献了这本格外厚重的著作,是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曲战歌,为广大读者奉献了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次重大而辉煌的战役以一本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开创性和文学价值值得重视与肯定。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