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莲花别样红

作者: 汪灵犀

盛世莲花别样红0

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这一切都归功于“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1999-2024,弹指一挥间,25年倏然而过。

25年前,一句“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曾让多少人潸然泪下。1999年12月20日零时零分,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冉冉升起,阔别已久的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继香港回归后,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又一个历史丰碑。伴随着新千年的曙光,澳门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传承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促进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回归祖国怀抱的25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曾经历挑战,也曾面对风雨,但以祖国为坚强后盾,澳门在向阳而生中穿越风雨,3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发生着数百年来最辉煌的巨变,波光潋滟的“濠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一国两制”展新猷

澳门的历史,一度刻写在光怪陆离的地名上:苏亚利斯博士大马路、罅些喇提督大马路、嘉乐庇总督大桥……历史上,葡萄牙先后委任了127任澳门总督,直到1997年,才有一位华人在澳葡政府中担任司级职务。

这一切,从1999年5月15日那一天起得到根本改变:伴随着190多名推选委员的掌声,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依法选举产生了第一任行政长官。  这是“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重要实践,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澳门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回归25年来,澳门依法顺利进行了六任行政长官选举和七届立法会选举,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且重在配合,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今天的澳门行政主导体制运行顺畅,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良政善治的澳门实践逐渐成型。

国家主席习近平深刻指出:“澳门地方虽小,但在‘一国两制’实践中作用独特。”澳门特别行政区自成立开始,就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持特区长期繁荣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中央全面管治权得到有效落实。25年来,澳门特区制定、修订了《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了军事设施保护的法律,在立法会选举法修改法案中增加“防独”条款,完成对本地立法《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和保护》的修改,设立由行政长官任主席的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保障了对“一国”之本的有效巩固。

“经总核算委员会进行总核算及确认,岑浩辉获得394票,超过选委会全体委员的半数,当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候任人。”2024年10月13日,位于澳门的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会议厅,在澳门特区行政长官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宋敏莉宣布选举结果后,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整场选举井然有序。

此次行政长官选举圆满顺利举行,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有力维护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确定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和生动体现,为澳门加快发展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澳门群力智库理事长何润生表示,这是按照新修订的《行政长官选举法》举行的首场重要选举,社会各界对选举热烈关注、积极参与。“爱国者治澳”原则得以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对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意义重大。“选举进一步促使澳门社会形成‘奋发同行’的社会氛围,凝聚‘持正革新’的强烈共识。”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何雪卿说。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地标性建筑。每天,这里充满了游人的欢声笑语。它就像澳门的一扇窗口,见证着澳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一个自由与欢快、美丽与舒适的澳门。

“自从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年比一年好,市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加。”澳门仁协之友联谊会理事长招银英回忆说,回归前澳门人最怕家人生病,因为看病难、费用高,许多家庭无力支付教育费用,儿童只得早早辍学。“现在,澳门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招银英说,从幼儿园至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看得到“真金白银”的现金分享计划,长者、婴幼儿、中小学生、孕妇纳入免费医疗,青年创业获得免息贷款……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一国两制”在澳门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加快建设,给澳门居民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4000套住房、超过200套人才房、约60个商业铺位、4000多个汽车车位,配套学校、卫生站、长者服务中心及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不久前,“澳门新街坊”项目迎来了首批澳门居民入住。这是粤澳两地携手合作、首个为澳门居民建设的综合民生工程,融合了优质居住空间、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完善横琴岛内及琴澳跨境公共交通线路、推动设立具有澳门特色的医院和学校、建设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一系列措施的推出和落实,都将让澳门居民在横琴工作、生活更便利,不少人直呼“横琴就是自己第二个家”。

“国家好,澳门就好。”在澳门同胞心中,爱国情怀亘古不变。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澳门能有今天,祖国是坚强后盾。”这是澳门同胞自豪的心声。

在澳门,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祖国内地送去的温暖。回归25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雨酷暑,每天都有数百吨鲜活产品、数十万吨淡水源源不断地从珠海流向澳门,这样的供应从未中止过。每四年一次,8月底9月初,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来不及洗去征尘就飞赴澳门,以各种方式同民众亲密互动,分享胜利的喜悦、拼搏的艰辛、成长的心路历程。

不久前,由澳门市政署和澳门口述历史协会主办的澳门国庆牌楼回顾展在澳门市政署画廊举办。展览通过展现20世纪40年代末起澳门为庆祝国庆而建的牌楼发展及变迁,带领观众探寻澳门居民的爱国爱澳情怀,感受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成就的逐渐提升、人民生活迈步向前的景象。澳门市政署表示,透过这次展览,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加深对澳门这段历史的了解,加强了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与此同时,回归祖国的25年间,澳门同胞一直积极参与内地扶贫开发和社会公益活动。澳门基金会每年向西藏、甘肃、青海、重庆、陕西、广西等地的贫困地区捐款人民币数千万元,支援当地建设妇幼保健院、购置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建设“健康快车”白内障治疗中心。澳门青年远赴贵州、广西、吉林等地支教,将青春挥洒在祖国大山深处。“身为中国人,能尽自己绵薄之力为祖国做些事,此生无憾。”马万祺先生这句朴素的话,已经成为所有爱国爱澳人士的共同心声。

“身为澳门青年,我们对国家的发展感到十分振奋和自豪。”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澳门青年联合会副会长周永豪表示,澳门与祖国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在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澳门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澳门的发展越来越好,共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他说。

小城盛开繁荣花

从空中俯望,澳门半岛宛如一朵莲花,伸展在万顷碧波之上。25年来,濠江流彩,莲花盛开,澳门在传承中成长,在创造中发展。1999年到2024年,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盛世莲花”向着世界绽放。

难忘回归前夕的愁云密布,澳门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1999年入境游客不足800万人次,失业率达6.4%。25年来,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一改颓势,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已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加至2023年的3795亿澳门元,人均GDP在世界名列前茅。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初见成效,博彩、旅游、会展、餐饮、酒店及零售业欣欣向荣,一个生机勃勃的澳门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南海之滨。

如今,“一国两制”事业进入新时代。澳门积极把握国家所需、发挥澳门所长,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等国家重大举措的陆续出台,赋予澳门一次次发展机遇;港珠澳大桥等跨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工,为澳门内引外联架设了更加便捷的平台。

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昊任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澳门人。2023年,张昊任将企业总部搬到横琴,并入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上市后备企业”。“乘着合作区建设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选择在横琴工作、生活。可以说,横琴为澳门居民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未来,张昊任信心满满,她期待在琴澳两地推动更多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引进转化落地,也为澳人澳企在横琴创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经验。

2024年10月10日, 内地与澳门签署《关于修订〈CEPA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订将进一步深化内地与澳门经贸交流合作,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支持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秘书长余渭恒注意到,新修订内容涵盖了数据跨境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举措,将极大激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相关行业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促进澳门与内地在多领域的技术融合与创新,共同拓展新机遇。

2023年10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了《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表示,这是澳门特区首个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以“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为依据,对各产业未来5年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及居民发展方向。

“能做到的,都写进规划;写进规划的,都要做到。”澳门特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张作文说,规划涵盖规划期内综合旅游休闲业、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会展商贸及文化体育产业等重点产业板块,并以专章明确重点项目部门分工和实施主体责任,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早在2015年,澳门就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中葡双语、简单低税制、没有外汇管制、专业服务等营商优势,与内地省市共同开拓葡语国家市场。此后,历年澳门特区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都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支持澳门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入新时代。

不久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4)》指出,澳门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增长显著。2023年,澳门输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值为7.7亿澳门元,同比增长47.8% ;进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值为309.2亿澳门元。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开发。产业园通过发挥澳门中葡平台的作用,以葡语国家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不断拓展与葡语国家周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关系,成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之一。“产业园以澳门为窗口、莫桑比克为试点,创新了‘以医带药’的国际化推广模式,并开始在佛得角及周边国家复制推广。”产业园负责人杨晓辉介绍。

澳门大中小企业对“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投资兴趣也在持续攀升。澳门中华总商会策略研究委员会此前公布的“澳门中小企业信心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澳门中小企业希望采取合作模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盼望澳门特区政府多推出引导性政策,让中小企业有更多机会“走出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