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用微笑服务传递城市文明
作者: 尹婷婷 蒲吉妹 杨小秋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在成都,不论是交通枢纽、服务窗口,还是城市的大街小巷、商业街区,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为市民和游客带去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让城市更具温度和魅力。
端午节前,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出通知,从2024年5月下旬开始,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 端午”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联动交通、餐饮、旅游等窗口服务行业共同开展“微笑行动”,设置“微笑示范岗”,倡导礼貌用语、微笑待人、热情服务。届时,将在景区景点设置志愿服务小站,组织志愿服务队为市民游客提供指引讲解、物资补给、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设置“点赞微笑”、全家福打卡等互动小游戏,向参与互动的游客赠送文创小礼品等纪念品,用微笑服务,让文明“起飞”。
而笔者通过连日走访发现,不管是地铁的工作人员、世园会的志愿者,还是外卖骑手,玉林路上的商家,他们都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地铁工作人员:
“红马甲”+“蓝精灵” 用微笑温暖乘客的旅途
清晨5时50分,地铁成都东客站的工作人员已站在各自的岗位上,微笑迎接来来往往的乘客。
这里是成都地铁2、7号线的换乘站,也是高铁、地铁、汽车及公交换乘的枢纽。每天无数乘客在这里通勤中转,在这里开启成都印象,也在这里结束蓉城之旅。车站客流量保持成都地铁线网前列,从早到晚川流不息的人群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城市的蓬勃气息。
“节假日大家肯定比平时更忙、更辛苦,但看着那么多人安全有序地乘车,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车站工作人员蔡道安说,她是一名站务员,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对节假日坚守岗位早已习以为常。车站会提前联动铁路等单位,针对节日情况制定周详的客运组织方案,采取铁马绕行、增开安检机等措施保障乘客安全出行。与此同时,车站还通过开展“情满旅途”志愿服务等形式,及时为乘客解决出行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客流越大,遇到的突发情况也越多。这时,蔡道安和同事一起穿着红马甲成为了人群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一到岗位就会开启“忙碌模式”,提供特殊乘客接送、大件行李捆扎等特色服务,为乘客准备热水、针线包、捆扎带、医药箱等暖心服务物资,用贴心、细致的工作带给乘客满意的服务,用心用情当好市民乘客的“守路人”。
不仅有“红马甲”还有“蓝精灵”会在站厅里、站台上随时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站务员孙婷帮助老人收拾好散落一地的行李;值班站长姚明磊和同事在人群中“捡”到一个娃,不到一小时就帮其找到妈妈;站务员肖代建快速完成遗失物品交接,顺利帮助农民工找到了手机;护送特殊乘客换乘地铁或者高铁,更是常有的事情……许多温暖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每一次都传递着地铁的温度和城市的温情。
端午假期,成都地铁将进一步提升线网运力,优化客运组织,加强设备保驾等,持续以微笑服务温馨守护乘客安全绿色出行。
骑手:
平台褒奖文明先锋 用微笑传递“温度”
微笑在脸,服务在心。
“这是您的外卖,祝您用餐愉快”“谢谢”“不客气”……
这样的对话场景对已经干了7年美团外卖骑手工作的刘勇来说看似家常便饭,但每每却都能给忙碌的他注入新的能量,“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虽然每次送餐跟客户的接触时间很短,但这些一点一滴加到一起就让人很暖心。”
刘勇是四川安岳人,在成都已经生活了20余年,并在新都买房安家。作为一名新成都人,他熟悉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对这里和这里的人有着掩饰不住的喜欢。“我记得有一次是下雨天,正担心订单可能会延迟的时候,收到了客户发来的信息,说下雨天注意安全,晚点送达没关系,后面还附了一个笑脸的表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微笑是一缕阳光,温暖了自己也照亮他人。“送餐时,只要消费者看向我,我都会习惯性地露出微笑。”刘勇说,笑容是可以感染人的,所以他希望将“微笑服务”渗透到工作的每个环节,“让正在等餐的客人不仅拿到带着温度的食物,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温度’。”
不仅如此,刘勇还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一“温度”传递下去:2022年3月,他在下班途中帮助一位迷路老人拨打了报警电话,协助警方找到了老人的家人;2023年3月,刘勇在春熙路送餐时突遇一名女孩因为低血糖晕倒在奶茶店门口,他立即放下餐品对其施救,直到女孩醒来才赶去送餐;一个月后,刘勇在送外卖途中发现一老旧小区住户厨房起火,他奋不顾身,攀梯而上将火扑灭……他的见义勇为,一度引起热议,“如果你的外卖还没送到,可能是外卖小哥正在灭火”的评论收获无数点赞。为此,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平凡之善·寻找身边的成都温度”城市公益宣传系列活动将“平凡之善卡”送给刘勇,以褒扬他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用爱心描绘出城市文明美好的模样。美团外卖也为他申请了“先锋骑手”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金、锦旗和证书,还为中专学历的他申请了“免费上大学”名额,这是美团配送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的项目,有职业深造需求的外卖员可以通过约两年半的学习,拿到大专或本科文凭。
“不仅是我,我的很多同事都和我一样喜欢成都。”刘勇说,端午节很多游客来到成都,会在这里下单点外卖,平台也发出了微笑服务的号召,“我们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微笑服务让更多人感知成都、爱上成都。”
玉林:
成都嬢嬢营业到凌晨 用微笑“烹饪”成都味道
赵雷的一首《成都》不仅唱火了玉林路,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打卡。来到玉林路的游客,通常第一件事就是去小酒馆感受“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我的店也从主要接待周边的‘老成都’变成了现在本地人和外地人各占一半。”玉林东路上,距小酒馆不远处有一家名叫“脆绍面·海味面”的面店,老板袁阿姨总是挂着成都嬢嬢标志性的热情笑容。“我们的店面不大,也不花哨,做的就是有温度的小馆子。开了这么多年,只涨过一两次价。店里所有的配料都是自制的,干净、健康、无添加。”每个来店里吃面的人,袁阿姨都会给足分量,还会附上一份免费的特制泡菜和原汤,既清爽又解腻。
袁阿姨的店里常常挤满了人,不仅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有许多附近的居民。他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享受着美食和温馨的氛围。袁阿姨也总是穿梭其间,笑呵呵地和每一位顾客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她说:“我们店里的顾客很多都成了老朋友,每次见面都像是家人一样。”
“目前我们是三个人每天两班倒,早上六点开工,营业到凌晨两三点,面店是很多玉林人的深夜食堂,也是小酒馆散场后的暖心选择。”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袁阿姨从不抱怨,“看到大家吃得满意,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人情味是玉林的“底子”。在这里,你会经常碰见像袁阿姨这样笑脸迎人的老商家,他们不仅是生意人,更是玉林的“住家户”。端午假期,何不一起去玉林感受这份独特的烟火气呢?
世园会:
志愿服务覆盖园区各个角落 用微笑装点飞扬青春
2024成都世园会园区内,活跃着一支青春力量——志愿者,他们被亲切地称为“小青椒”。
在成都东部新区主会场,“小青椒”在园区内的两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提供热水服务,有不少来来往往的市民在此歇脚,喝一杯热水。他们还会给大家提供失物招领、咨询引导、应急充电等服务。“为别人提供帮助时,从对方的笑容和感谢中能感受到做志愿服务的意义。”谈起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曾经服务过成都大运会现在又加入世园会志愿者队伍的张一楠充满感慨。
漫步世园会温江分会场花卉艺术园园区,身穿绿白相间制服、面带微笑的“小青椒”是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热情洋溢,持续提供游客咨询、线路指引、文明劝导、流量统计、秩序维护等服务。面对采访,他们说“当看到游客在我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内心会很骄傲。”“希望成为一扇窗,让各地游客通过我们喜欢成都、爱上温江。”
世园会郫都分会场的“小青椒”同样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在馆内入口处,他们为游客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帮助游客了解园区的布局和各个展区的特色,提供详细的路线指引,确保游客顺利参观。
世园会新津分会场分布着众多志愿服务小站,均配备园区导览图、世园会宣传资料、城市宣传手册,以及应急救援包、消毒液等物资,“小青椒”驻守在志愿服务小站,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帮助,确保游客获得舒适、便捷、高效的游览体验。
在世园会邛崃分会场,志愿者李小玉被安排在园区入口,负责检查游客的预约码以及帮助不会预约的游客进行扫码预约。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开始,自己对这个岗位还有些不适应。每天面对许多游客,不仅要迅速、准确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还要时刻保持微笑和耐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每一次成功地帮助游客解决问题,都会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世园之美,美在风景,更美在人。5月1日,新华社刊文描述说,“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园区各个角落,为成都世园会增添了一抹亮眼的‘志愿绿’,他们的笑脸如繁花一样温暖明媚。”面对端午假期,“小青椒”们用自己真诚的微笑、热情的姿态和专业的服务,为飞扬青春书写下精彩一笔,为这场国际盛会,为成都增光添彩。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成都日报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