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开展专项整治 文明交通增添城市之美
作者: 尹婷婷文明始于足下。2024年3月以来,围绕“文明月月行”文明倡导活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聚焦文明交通,在全市范围开展文明交通专项整治行动,劝导非机动车和行人遵守通行秩序,组织执法队伍、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开展“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文明交通,你我同行”等主题培训276场,引导和推动市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市民、展示文明形象,刚柔并济推动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锚定主题活动“氛围点” 提升文明浓度
文明交通专项整治行动期间,陆续开展4场由市文明办、市公安局交管局、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单位主办的“到成都街头走一走·发现身边文明”——点赞文明践行者活动,先后走进宽窄巷子、金牛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广场、四川天府新区交通节点、成都高新区社区,组织市民游客走进宽窄巷子,聚焦“安全骑行 平安你我”主题,倡议争做文明交通践行者,让文明理念浸润人心。
全市公安交警联动区(市)县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推进“文明月月行”文明倡导主题活动,紧紧围绕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安全文明骑行,在成都重要交通路口、学校、社区、景区、公园等点位,组织“一老一少”、社区居民、即时配送行业等群体,通过游戏互动、有奖问答等寓教于乐方式,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等主题活动200余次。
深化警企联盟,依托成都交警“蓉e行”交通众治公益联盟平台策划开展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公益联盟成员单位自身的运营优势、宣传渠道和公益支持,与联盟企业共同策划开展“文明交通随手拍”“蓉e行·文明行”等系列活动5场,依托全媒体矩阵开展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齐宣传,有效提高联盟企业的知名度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引领新时代文明交通新风尚。
锚定重点群体“关键点” 提升引导精度
聚焦学生培育,强化自护本领。据介绍,结合“3·25”全国中小学安全日,成都交警联动教育局、街道办、学校广泛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让交通安全意识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生根发芽,累计开展“守护者联盟 城市道路安全计划”等线上线下宣讲1674次;组织全市学生、家长观看“知危险 会避险”交通安全主题课,探索交通安全包含的规则之美、科学之谜,增强“知危险、会避险”自护本领。
聚焦老年警示,提高安全意识。以农村地区“防事故保安全”为核心,坚持“源头+路面+宣传”同步发力,精心开展贴近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针对老年人交通事故,统筹农村派出所、“两站两员”等基层宣讲力量,提高多警种合成作战效能,充分借助农村派出所资源、平台等优势,高效推进交通事故警示宣传走深走实。
聚焦骑手示范,推动责任上肩。针对成都9.1万余名外卖快递员,市公安局交管局、市文明办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成都市文明骑手星级评选管理办法》,联合举办以“秩序有礼·文明出发”为主题的文明交通主题活动,通过说、演、展等多形式多角度“织密”文明交通网,示范引领外卖快递企业、骑手积极参与文明交通治理,突出榜样力量。同时,针对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人员,联合企业共同制定“灯塔计划”,对骑手的交通违法行为实施精准化管理和分层分级教育管控。
锚定路面宣教“突破点” 提升警示广度
据市公安局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文明月月行”主题活动,成都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专项宣传行动,针对电动自行车违法特点及安全事故隐患,按照各辖区实际情况,在电动自行车通行量较大的主要出入城通道、主要干道上设置路面宣教点56处,每日配备“一点一警一劝两辅”宣教力量224人,张贴海报5863张,发放宣传资料15568份,开展路面宣讲88828件,切实打好“路面执法+现场宣教+精准七进”的“组合拳”。
依托各重要路口,统一制作“电动自行车安全防范六必知”宣传展板112个,全维度、全方位宣传电动自行车各类风险隐患;积极打造“警政协同、警企联合、警民互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格局,将宣教从路面引进小区、机关,串点成线,由点及面,通过充分挖掘宣传阵地资源,有机融入交通安全宣传元素,利用小区、机关进出人行通道地面,汽车进出栅栏、绿化带、非机动停车场等显眼区域,张贴、悬挂电动自行车“四不出门”、安全文明出行等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标牌,利用电梯、LED屏等传播媒介,滚动播放文明交通宣传短视频,共计打造小区氛围营造1098个。
同时,强化柔性执法,短信提示宣教。遵循“宣传先行、严格管理、多纠多劝、少罚慎扣”的执法原则,依托智慧蓉城和智慧交通,打造“睿眼”非机动车交通安全隐患智慧管控系统,精准发现、主动预警13类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并第一时间向市民发送劝导提示和普法教育短信;以施行新修订的《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为契机,针对性新增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需佩戴安全头盔、禁止非法改装、规范行停秩序等通行安全方面内容,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和交通管理。
锚定共建共治“联动点” 提升协作黏度
统筹协调是文明交通建设的必然过程,也是做好文明交通综合治理的基本方法。据悉,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建立(省、市、县)三级机关事业单位(含国企)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联动长效机制的要求,市公安局交管局加快推进与机关事务局建立市级、区级层面微信工作群,充分发挥宣教基地平台作用,通过公职人员做表率、党政机关成标杆、带动社会齐参与,共计深入机关宣讲100余次。
按照《关于加强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市公安局交管局、成都消防支队联合召开执法宣传座谈会,建立“消防+交警”融媒体联动宣传机制,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发动各方力量,落实群防群治措施,重点聚焦违法改装、乱停放、违规充电、进楼入户等电动自行车危险行为,加大针对性防控力度,共同推动消防、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有效。
强化警保联动,加强与省保险协会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找准交通安全宣传与便民惠民利民的结合点,持续发挥街道、社区(村)、志愿者等基层治理作用,积极探索实施社区、小区,商业街“共享头盔”试点工作,提高头盔佩戴使用率,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人员伤亡率。
“专项整治行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文明交通确实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市公安局交管局和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6月1日,新修订的《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他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宣传普法,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共建共享、同心同向”的社会共识,突出常态长效,让文明交通之花在城市持续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