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雪山与诗意草堂
作者: 申芸“蓉漂”杜甫,落户成都后,他的家一不小心就美了1000多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醒目的意象符号。
意韵千年的唐风草堂,是今日成都最接近当年情景的诗意之乡。
四时不同,三百亩百年草木与水,养成一个小气候。
从清代果郡王题的正门额“草堂”二字,到近代叶圣陶所书“工部祠”匾额,数不清的文人在此观瞻、慨叹、落墨。
而杜甫在草堂的三年多时间里,总共留下200多首诗,平均7天一首,其中写到雪山的就有8首:
草堂遣闷,望见“西岭纡村北,南江绕舍东”;泛舟浣花溪,目睹“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出城远眺“远烟临井上,斜景雪峰西”;郊外极目“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为赏夕阳“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前往青城山的路上,不禁感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不在成都时,时常忆起“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回到成都,度过第四个夏季,写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早已是千锤百炼,信手拈来。
当崇高和壮美的维度降临凡尘,突破成都传统的城市美学形象。这种异域维度,甚至不是美,而是一种力量,一种亘古永恒力量之现身。
“成遥雪”,意为“在成都遥望雪山”的群友,是他们给出了户外寓于生活的独特方式。在自家阳台邂逅亿万年前便存于这方天地的玄武巨岩和晶莹冰雪,这是一种何其壮阔的时空失重体验!“在成都遥望雪山”建立之初,许多人并不相信成都望得到雪山,几方网友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于是索性拉群吵个尽兴。此后,加入的人一再增多,群友们每每观到雪山、拍出照片,总要掀起不小的轰动,“成遥雪”们开始变得庞大起来。
子美绝句回响千年,这千山一城的情愫,缠绵至今,在“成遥雪”们的执着中,化作生活方式。他们记录着山与城的凝望,一侧是西蜀雪山起伏的曲线,一侧是承载烟火生活的超大城市。晚霞云海、湖泊绿意,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城市与雪山相生相伴。古今对话,在这厚重的千年旅程中,更让人心潮澎湃。
望“峰”息心,把人或事放到十年的维度会绵长,放到百年会久远,放到千年则厚重。
无数川行华章,让成都成为华夏历代最具诗意的城市;而诗圣杜甫营造的草堂,犹如一方印章,将这诗性镌刻在了千年古都。
一生痴绝处,锦官城里望雪山!
(作者系成都遥望雪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