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企业工会精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杨滨珲

党建引领企业工会精准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企业工会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建立“党工共建”智慧平台,实现精准服务供需对接。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可以精准收集和分析职工的需求信息,全面掌握职工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所思所盼。同时,平台还可以将工会的服务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智能匹配,实现服务供给与职工需求的精准对接。例如,通过设置服务需求采集端口,鼓励职工主动表达诉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分析职工反馈的信息,自动归类和提取关键词;再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职工需求与工会的服务项目、资源进行匹配,推送最契合需求的服务供给,确保服务精准触达。在此基础上,平台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根据职工的个人特征、行为偏好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让职工享受到“私人订制”般的贴心服务。比如,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职工,推荐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关爱活动等,满足职工的差异化需求。此外,平台还应设置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动态调整服务策略,不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党员服务先锋岗”创建,打造精准服务示范点。企业可以在服务需求比较集中、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岗位或部门设立“党员服务先锋岗”,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服务专员,为职工提供“一对一”和“面对面”的精准服务。服务专员要深入一线,倾听职工心声,关心职工冷暖。要聚焦职工最急最忧最盼的现实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帮扶和解决方案。例如,服务专员可以通过定期走访、蹲点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对于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服务专员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工会反映,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同时,服务专员还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提炼服务模式,打造精准服务的品牌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员服务先锋岗”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党员投身其中,促进工会服务体系提质升级。先锋岗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不断扩大精准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下企业工会精准服务的生动局面。

实施“党建+工会”服务联盟计划,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企业工会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牵头成立服务联盟,广泛吸纳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外部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优质服务资源加入,形成服务合力。联盟成员要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加强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要针对职工的共性需求,开展联合服务项目,集中力量解决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开展职工关爱帮扶行动,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助业等服务;开展职工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帮助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时,还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联盟成员可以按照职工需求,相互开放服务场地、师资力量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服务创新,鼓励成员单位积极探索服务新途径、新方法,协同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要定期召开联盟会议,交流服务心得,研讨服务难题,不断提升工会精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实施“党员服务责任区”制度,构建网格化精准服务网络。企业工会要在全企业范围内划分若干“党员服务责任区”,充分考虑企业的地域分布、部门设置、人员构成等因素,做到责任区划分科学合理、管理服务全面覆盖。每个责任区由1-2名党员担任“责任党员”,负责联系服务责任区内的每一名职工。“责任党员”要通过经常性的走访慰问、谈心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掌握职工的所思所盼,并认真收集职工对企业发展、权益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收集到的问题和诉求,“责任党员”要及时反馈,并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和工会的关怀温暖。同时,责任区内的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工会工作,引导和带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党员服务责任区”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将工会服务延伸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精准服务网络,推动工会服务做到职工“零距离”、全覆盖。

(作者系蜀道铁路运营集团党委委员、职工董事、工会主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