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光
作者: 李咏瑾但凡宏大的叙事,总要从一些极小的细节说起来才显得真切。
随着国庆主题图片征集展启事的发出,单位邮箱的热度一天比一天高。这些图片,大多是基层员工们用手机所拍,谈不上技巧纯熟,有的全是不加修饰的浑厚感情——他们拍的就是自己的生活,甚至连主角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不太明晰的情况下那些粗糙斑驳的日常。
我所在的工矿企业虽然在成都,但员工们大多工作在那些人迹罕至处。此刻成都夏末秋初,数着日子等炎热过去,馥郁的桂花正迫不及待地准备着灿烂盛开,而那些远离蓉城的游子们,为了各自的工作,抛却了中秋远眺西岭雪山的一轮圆月,义无反顾奔赴远方。在那样的地方,天也巨大、水也浩淼,人的存在柔软而渺小,但其中蕴含着可贵的坚韧,就像野外荒凉褶皱中每年春天绽放的绿色,不起眼,在自然间却显得特别珍贵。随着夏天的勃发、秋天极致的灿烂后,它们在寒冬中也坚持着积蓄力量,就为了在来年春天,又掬一捧动人的绿意。
一张张征集而来的照片,定格一段段鲜活的时光。
这一张,是一对情侣渴望的“团圆”。新疆的晚上10点才天黑,而东北下午4点就天黑,同在一个单位的恋人,恰巧在这两地的项目上,于是在中秋节的夜晚,他俩同拍了一轮跃上山巅的圆月,将图片拼在一起发给了我们。月色照亮的莽莽群山是长白山和天山的叠加,跨越千里的“融合”,就为了成全一对恋人互相依偎,天涯共此时。
细细想来,每年的节日中,中秋是和国庆挨得最近的,也许,正好说明小家和大家的团圆与欢庆原本就是一体的?心中期盼着家之团圆,相隔千里却不忘由己而家、由家而国,这不正好诠释了中国人最为朴实的执着和坚守?
另一张,来自一个“白发苍苍”的小伙子。他所在的东北极寒处,曾在九月迎来了一场大雪。设备因气温骤降而突然警报,师傅带着他冲向雪中,足足从深夜抢修到了黎明。不久后,像老父亲一样带他、教他、处处照顾他的师傅将要退休回成都,以后就靠他在这雪原里独当一面。天亮时,精疲力竭的师徒二人合影留念——一夜顶着寒风,呼吸的热气顺着口罩上方缝隙,爬上睫毛、眉毛、刘海,凝结成白霜,一起“白了头”。所不同的是,拍掉白雪,师傅的头发真的白了,距离他几十年前来到这里、第一次抖掉白雪露出自己原本的黑发,好像只是一瞬间的事……
小伙子在照片下面写了一段感言:“看着你们图片征集的标题《向国庆献礼》,不知为何,就是想把自己和师傅的这张合影寄过来,里面蕴含的情感自己难以形容,但是就觉着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努力、最实在的贡献了。”关于自己的心愿,小伙子又写到:“师傅,等着我,下次回成都,叫上师娘,我们一起去望平街点个干锅,多加土豆和魔芋,不要香菜……”
这样的照片,这样的心愿,无不令人动容。
国庆前,单位准备邀请媒体到基层采风,让我拟一个策划初稿。看了又看这些征集来的照片,我写下这样的文字:“邀请各大媒体记者去那些野外一线艰苦的重大工程现场,与我们的一线员工共迎国庆那一天初升的太阳,记录下那一刻朝阳的绚烂、机器的轰鸣,以及我们那些朴实的员工们最想冲口而出的真挚感情……”
(作者系青年作家、文艺评论家、第九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