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源于用心
作者: 穗歌11月算是一年中忙碌得“顺理成章”的一个月,前承一年辛勤收尾的千头万绪,后启来年宏伟蓝图的布局谋篇,最是奋斗好时节。
作为机关工作的青年同志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一年的工作在年终拨云见日、有所收成,一想到政策出台、展会活动的背后都有自己奋斗的身影,便觉得获得感十足,仿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但在经验尚缺的年纪也为此忧愁,评判好坏的标准不够全面,谋事创业的方法也不够熟悉,想要改变得更好,却时常感到不知从哪里着手。
创新工作谈何容易?
年少时常满怀雄心,随着年岁渐长,慢慢懂事了,何为懂事?可能便是渐渐懂得事情的难处。创新工作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充足的预算、得力的人手、高效的协调等各方面的平衡,这些因素缺一不可。随着对工作深入的理解,往往更倾向于信赖“前辈们的智慧”,因为这些是经过岁月沉淀、在漫长实践中被反复验证过的成功之道。于是,每当一个新点子涌出,便会反复斟酌“究竟可不可行?会不会有风险?改变能不能接受?”
一筹莫展之时也有好事发生。最近我发现绕城高速成龙入口没有那么堵了,这给我的通勤带来了不小的改善。以往需要45分钟才能开上高速,现在能提前15分钟。仔细观察,是龙城大道附近的道路情况发生了一些“小变化”,地铁13号线施工打围区域向后退了两米,拓宽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有效改变了原来三方并行的混乱局面;高速入口处增加了交警同志站岗,排队实线上增设了几个路障,“劝离”了妄图越过规则变道插队的车辆。看,也许只是方式方法简单改变“一小点”,却为附近居民纾困解难推进了“一大步”。
创新工作如此简单。
回想起在第十届成都农博会后的座谈会上,参会同志热情洋溢纷纷献计献策,旨在为本届展会增添更多实效。在实地逛过展会之后,一个显著的痛点跃然眼前:那便是购物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由于展会停车场距离会场尚有一段距离,加之农产品尤其是米面油等均是重物,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即便有心采买,也往往因无力搬运望而却步,大大降低了囤货意愿。针对这一痛点,座谈会上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诸多创新解决方案:可以与物流公司携手合作,设定一定的消费金额,凡达标者即可享受一次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可以租赁一批购物车供消费者使用,这样便无需时刻手提重物,轻松在各个展位间穿梭选购;或是邀请参展企业开发小程序,让消费者享受展场优惠的同时也能享受包邮到家……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不仅惠及民生,同时也能促进消费。工作创新其实并不用大动干戈,也不经繁复流程,我想真正需要的是精准捕捉的慧眼和换位思考的诚心。
在工作中写好创新这篇文章的核心要义不在于脑,而在于心,心里装着对待成果的期待,明白我们服务的人们真正需要什么。润物细无声,等到蓦然回首,奋斗长存于雪山之下,创新诞生于烟火之中。
(作者系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