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绘就温暖画卷
作者: 杨敏2015年7月,暑气正浓,我站在了大学毕业的岔路口,作为四川省第一批农村定向医学生,紧攥着入学时“为家乡服务”的初心,选择踏入成都基层医疗卫生这片天地。那时的我,怀揣炽热梦想,响应组织召唤,扎根乡土,渴望用知识的笔触,在成都画卷中绘就属于自己的一抹色彩。
2018年规培结束以后,抱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我成为了成都东部新区清风卫生院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初来乍到,卫生院里,硬件设施陈旧简陋;软件条件也跟不上时代步伐,诊疗流程、管理模式也都滞后。乡村与城市,用药习惯大相径庭,乡亲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更是缺乏。虽说我是从高校走出的医学生,满肚子热忱与学识,可一碰上那横亘在面前的沟通“高墙”,一腔热情常撞得七零八落。患者寥寥无几,诊室里常常冷冷清清,让我倍感无奈与焦急。可“退缩”从不在我的选项里,在与领导多次深谈后,我沉下心来,重新审视这片医疗阵地,决心在这“困局”里寻出一条路来。
每一位患者走进诊室,于我而言,都是一场郑重的托付。我认真检查、详细解说,每一个诊断都倾注着全部心血。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微笑与温和言语是我的“良方”,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下班前巡房查看病人,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已成铁律。
同时,我积极投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带领团队,走村入户,宣传健康、医保知识,扶贫政策,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指导用药,用脚步丈量土地,让关怀抵达心间。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我也未敢懈怠,积极总结临床经验,学习、吸收新理论,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积累新经验。坐门诊、管理住院患者、担任家庭医生团队长,通过多岗位历练,逐渐收获同事和患者的认可。
2021年9月,6年服务期满,我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选择继续留守基层。依旧扎根临床一线,每日查房,悉心指导年轻医生成长,带着科室团队,一点点梳理、健全规章制度,从医疗核心制度严抓落实,到服务流程优化重塑,再到服务态度暖心转变,每一处用心,都换来辖区群众满意度逐年攀升。
下村入户的时光里,我结识了冯大爷。他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纠缠十余载,卧榻难起。我带领团队多次上门,细聊病情,制定详尽科学的治疗方案,经过数月悉心照料,冯大爷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冯大爷送来的锦旗映红了我们的笑脸,那是汗水与付出的勋章。
在成都东部新区慢性病防治中心,身为党员的我临危受命,迎难而上,以慢性病患者管理为突破口,带领团队深入宣讲医保政策,开通特殊门诊,新增药品种类。此外,我们还通过电话随访和入村义诊等多种方式,将关怀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用多样化的服务织就一张紧密的健康关怀网。近两年万余人次慢病诊治,是沉甸甸的数据,更是乡亲们看病减负的见证。
在成都东部新区这片热土,我以医针为笔,以心作“墨彩”,绘就成都基层医疗的温暖画卷。不负青春,砥砺前行,我扎根基层深处,诠释“健康守门人”的使命与担当,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成为成都奋进路上,那抹温暖而坚定的光,未来之路,继续以行动添彩城市新画卷。
(作者系成都东部新区清风卫生院医务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