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作者: 王宏斌

民政工作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成都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质幸福成都,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抓好民政改革任务组织实施,凝心聚力,实干笃行,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一是立足促进共同富裕,围绕主责主业谋改革,扛起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政治责任。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多元参与、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化制度,构建“动态监测、需求评估、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监管有力”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运行机制,推动实现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的救助需求。2025年,将持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孤儿保障水平,实现散居孤儿和机构养护孤儿同一标准。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开展特殊群体儿童关爱结对帮扶,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立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重大课题谋改革,不断优化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建设不少于40个复合型开放型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机构“走出去”、老人“引进来”的方式,将机构服务与社区、居家服务相融合,让机构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健全城区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有为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有为老服务站、小区有为老服务点、家庭有为老服务项目的五级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县有失能照护养老院、镇有区域养老服务院、村有养老服务互助点的三级服务体系。建立老年大学专业、学位设置标准,构建区县有老年大学、镇(街道)有分校、村(社区)有教学点的老年教育体系。实施银龄行动,推进“3+3”银发经济发展格局,助推抗衰老、生物制药、适老化产品三个产业建圈强链。

三是立足群众身边事,围绕民生福祉谋改革,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推动区(市)县公园式婚姻登记便民场所建设全覆盖,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线上预约办理”。落实惠民殡葬基本服务补贴直补政策,加强补贴资金发放执行力度,让惠民殡葬政策更加利民便民。加快构建殡葬领域跨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聚焦减项降费工作重点,规范殡葬中介行业秩序,着力实现服务回归公益属性、收费回归合理区间,促进全市殡葬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四是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围绕中心工作谋改革,引导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基本服务清单试点工作,编制2025年全市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荐目录。实施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头雁”计划,开展社会组织助力“立园满园”行动和社会组织服务保障民生相关活动,促进社会组织服务保障民生,助力经济发展。开展全市社会组织“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专项工作,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建立部门、区(市)县之间信息双向互通共享机制,推动形成分级分层分类的综合监管体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