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驶向下一站
作者: 冷一帅日历翻过,由“大雪”到“冬至”,渐近元旦。每到这个时候,大家会有意无意地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感慨“这一年就快过去了”,继而整理思绪、展望新年,“气迎万物之新”。到了这个时节,清晨的空气仿佛有了别样的气息,于细雨微寒中增添一份暖意,给通勤的路途加上一分热切。
对于车技一般、驾龄不长的我而言,通勤的主要方式是地铁公交单车。乘公交摇晃多一些,马步站不稳、手机可能掉。踩单车要看天公脸色,烈日汗满头、雨季水满身、寒冬风割面。坐地铁是最主要的选择,不会堵车、少有摇晃、风雨无阻。
常听闻早高峰的1号线比较拥挤,但少有直面的契机。前些天来了机会,需由8号线到倪家桥站换乘1号线,到孵化园参加一场培训。我提前一些出了门,前半程路途顺畅直抵换乘站台。入冬渐深,压不住冬装膨胀的趋势。看着每个登车口的排队人数、列车上被迫贴在车门玻璃上的脸庞、每次停靠时艰难下车和用力上车的乘客,我感觉传闻不虚。列车进站,我拢了拢身上臃肿的衣着,取下双肩包拎在手上,手机揣进兜里,把自己使劲塞进了车厢。耳机里周深默契地高呼着《借过一下》,尽力挪动身体,配合着每一位涌向车门或是冲进车厢的赶路人。
满满当当的车厢,似乎有了一股个体难以拒止的力量,依据群体所驱来摆布个体的所在、所见、所为,但行程并不难过,反倒有很多暖人的细节:站台上,大家安静排队,人流密集又秩序井然,流露着一股安定的气质;行车时,每个相互挤靠的陌生人,都用力地站定脚跟,稳住自己也撑住别人;列车开门时,大家在方寸之间默契而有效地腾挪空间,给同行人辟出一条进出的通道,沉默着支持他或她走向车门,下车、出站,到达自己想去的那一站。
通勤的路途一站一站向前,像是岁月的行程,一天一天向好。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开通的首条地铁成都地铁1号线运营;14年后的现在,“新鲜出炉”的27号线让成都地铁开通运营16条线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70公里。
周末看了刚刚上映的《雄狮少年2》,面对大城市的种种,电影里主角阿娟说“大城市里机会多,但是人更多”,说的是竞争很多、立足很难,其实,地铁上满是与阿娟一样坚定努力、踽踽前行的普通人,怀揣着自己的希冀,循着规则去拼争向上,用力撑起人生的一片天。大城市里的人虽很多,但路更多,抵达目的地的选择多种多样。而且,竞争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温情和互助,哪怕身在拥挤的地铁,大家都谨守着车厢里的“社交礼仪”:戴上耳机,给环境一份宁静;管好自己,不给旁人带来困扰;帮助他人,留出彼此出入的通道。
列车向前、时代向前,同路是缘,少不了竞争,更装满了温情。挂着微笑的人、载着时光的列车,驶向新年。
(作者系成都市地志办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