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高”联动共进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武侯实践

作者: 许兴国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总抓手和总思路。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实现高效能治理作出系统部署。武侯区委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部署,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结合武侯实际,确立了“一个目标统揽、三高联动共进、四个重点协同提升”的工作路径,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武侯实践,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武侯发展新篇章,努力为成都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武侯力量。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更高能级的城市发展极核

高质量始终是推进发展、赢得主动的关键。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武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提升城市功能、产业能级和经济形态入手,加快形成服务全市“四中心一枢纽一名城”建设的极核支撑。

坚持以“三个做优做强”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重点片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重点、做优做强城市功能的关键支撑。按照片区化、集群化、项目化建设思路,围绕“三个做优做强”优规划、聚产业、强功能、塑形态、出形象,统筹推进太平寺现代都市工业谷1个市级重点片区和5个区级重点片区建设,形成“1+5”开发格局。全面对照《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市上要求,精心制定6个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产业发展规划。立足片区发展定位,加快聚集高能级平台、标杆性企业和重量级项目,精准导入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在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绿色低碳、智慧治理等方面形成引领示范,为做优做强城市功能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先悦湖新城、次川藏路沿线、再聚力开发太平寺片区的时序,每年集中力量办几件关乎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重点片区建设加快起势、成型成势。坚持以重点片区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三甲医院、品牌学校等优质资源向悦湖、她妆等片区布局,完善道路、管网、电力等基础设施,统筹解决好“南强北弱、南高北低”问题,促进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功能结构。

坚持以产业建圈强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是城市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认真落实制造强市战略,依托华西“一校四院”资源和区内电子信息企业集聚优势,瞄准消费电子和数字健康两大产业方向,加快构建以智远大道为轴,串联悦湖科技城、西部智谷、太平寺片区的“一轴三片”都市工业发展格局。坚持“链主举旗”,武侯“出政策、建载体、搭平台”的合作思路,加强与华为、小米、正威、京东、华西等链主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建成投运,积极推动华为信创中心、京东工业西南总部基地、小米生态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威集团西部区域总部等落地见效,加快打造华为(成都)企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微波射频产业集群、航空创新设计产业园,形成“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的聚集效应。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业融合”,以软件开发应用、航空设计应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为重点,提质发展科技、流通、信息、商务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价值延伸,更好服务于产业建圈强链。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围绕重点产业方向突出建圈强链逻辑,又推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金融业提质发展、建筑业转型升级、房地产业巩固提升、批发零售业提振活力,筑牢经济稳定发展基础;加快提升高端新材料、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前沿医疗等新兴产业,积极抢占优势赛道;推动鞋业、家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坚持以重振楼宇经济提升现代化经济形态。楼宇是向空中延伸的开发区,是破解发展空间受限、产业经济低效的重要路径。坚持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推动都市工业上楼发展,大力发展税源性总部经济。坚持用好“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两个法宝”,重点关注业主方、运营方、入驻方“三个主体”,聚焦策划新建、加快在建、盘活烂尾、利用闲置、提升老旧,不断完善楼宇经济政策。实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着力提升楼宇品质、彰显楼宇特色、培育楼宇生态,推动楼宇升值、租金升值,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物业价值最大化、单位产出最大化,加快构建产业集聚、特色鲜明、高质高效的楼宇经济格局。

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幸福城区样本

城市现代化建设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武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质幸福武侯。民生是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接续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面提质幸福城、提升幸福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普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加快推进健康武侯建设。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让市民生活更舒心更美好。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武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围绕“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形态,支持企业建设绿色工地,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施“百个公园2.0”示范工程,推进绿道成网成链,着力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实施“天府蓝网”工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宜居水岸、水系连通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实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提升“智慧河长”大数据平台,不断完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着力建设天蓝清新、水润灵动、清洁净土的美丽武侯。

坚持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打造魅力武侯。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是武侯的鲜明特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三国、芙蓉、丝竹等武侯文化特质标识,精心打造音乐坊文创总部基地、三国蜀汉城、天府芙蓉园二期等文化地标,全力助推“三城三都”建设。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入开展提标贯标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倍增计划,全面优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高质量服务成都大运会筹办,办好大型体育、音乐等赛事节会,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市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围绕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更高质效的现代治理体系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武侯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片区发展不平衡,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交织叠加。必须不断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加快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治理更加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

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健全完善智慧蓉城武侯城市运行中心功能,推动综治维稳、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多网合一、一网统揽,夯实“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持续做实人口基础信息,巩固试点成果,保持信息准确性。加快“报表通”应用,推动政企、政社数据融通共享。强化社会诉求“一键回应”,推动城运中心与12345热线、智慧水务、小武生活等相互贯通,及时响应群众诉求,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敏锐、更精准。

以民主法治建设为基石。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一体推进法治武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武侯。

以“微网实格”治理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构建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和专属网格“3+1”网格体系。坚持把微网格建在楼栋上,不断完善楼栋长制度,从居民党员骨干、退役军人中发现培育楼栋长,发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向所居住的楼栋长报到,不断强化微网格治理力量体系。建立完善楼栋长反馈问题解决机制,构建“网格发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解决反馈”工作闭环,形成“群众有事找楼栋长”的习惯自觉,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以守牢城市安全为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统筹推进燃气消防、智慧安防、地下管网、应急避险场所设施建设,加大自建房、危房和消防最不放心场所整治。深入开展“拆违促安全”行动,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切实夯实城市安全基础。全面推行仓库托管制、积分制,严格落实负面清单。以租代补调动商家改造积极性,持续推进“液改气”工程。统筹做好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十件实事”,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武侯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武侯实践,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武侯发展新篇章,为成都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多武侯力量!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书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