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夯实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基层基础

作者: 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

基层党建成都荣誉

成都市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示范城市,被中央党建领导小组秘书组确定为城市基层党建联系点。郫都区战旗村党委、新希望集团党委、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2021年被党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村政学院入选中组部首批“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蒲江县铜鼓村、邛崃市高兴村列入中组部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成都高新区、交子金融科技园、国航世纪中心入围中组部基层党建备案点位,“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流动党员“两地四方”共管机制、基层党员“微党校”中心校建设、蓉城先锋骑手“小牛哥”、“蓉城先锋·暖心物管”、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等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

进入新时代,成都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关于“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好、共产党人作用发挥好,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等重要指示精神,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以实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主线,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目标,以加强基层各领域党组织“两个功能”“两个覆盖”建设为重点,以“蓉城先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行动为牵引,以党支部“三问三亮”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制度规范化、队伍专业化、阵地体系化、平台智慧化建设为支撑,组织动员全市4.8万余个基层党组织和96万余名党员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新思想凝心铸魂,实施理论武装提升行动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型’,更要‘铸魂’”的重大要求,围绕学习贯彻新思想主题主线,全面完善工作体系,全域集成学习资源,全员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建立健全新思想常态化学习体系。巩固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成果,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级党组织“第一议题”、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课题”,以组织化方式确保各级党组织做到第一时间深学细悟、传达落实。建立“主题党日”基层党委点题机制,推广联合式、开放式、体验式组织生活,持续深化“党课开讲啦”“初心讲坛”等学习平台,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宣讲团51支开展定期巡讲,不断拓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

建立健全新思想全覆盖培训体系。完善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兜底培训三级培训机制,建立市级“中心校”、区(市)县级“中心校”、基层党员“微党校”阵地6400余个,2021年以来已完成党员轮训50万余人次。创办成都村政学院、城市社区学院、社会组织学院等特色院校10所,成都村政学院入选中组部首批“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以提升“六种思维”“七种能力”“八大本领”为重点,深入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创新举办“订单式”“专班制”培训60余期,培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骨干5000余人,帮助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

建立健全新思想多场景教育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成都足迹”为起点打造12个市级党史党性教育现场,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等党性教育基地448个。立足党员群众就近可及,升级打造战旗村“初心馆”等党员教育场景30个,规划建设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等特色公园(街区)20个。用好用活“学习强国”“蓉城先锋”等学习平台,开发“蜀都约课”教育系统,动态组建“市级百名讲师队伍”,集成各类课件2.1万余门,有效打通优质培训资源共享渠道。

聚焦加强党的领导,实施领导能力提升行动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的重大要求,围绕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决策、日常运行和领导作用发挥制度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工作的政治领导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

着力巩固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创新优化街道内设机构“6+X”模式,健全街道职责事项下放、事权财权匹配机制,完善街道职责任务、公共服务、属地管理“三张清单”,赋予街道对派驻机构调度权、考核评价权、人事任免建议权等“五权”,推动街道更好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坚持“减量、赋能、增效、便民”改革方向,全面开展乡镇(街道)、村(社区)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全市调减乡镇(街道)114个、村(社区)1327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比例达100%。

着力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领导作用。推行市县两级党委常委兼任本级机关工委书记,健全机关工委和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党委抓党建分工履责制度,突出政治建设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成立市委教育工委,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市属高校党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领导向二级院系延伸,67%的公办中小学校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党委议事规则等5项制度,推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立市委国资国企工委,全面落实“一肩挑”“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要求,深入实施“强根铸魂”系统工程,市属国企1130余个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动态保持100%。

着力优化新兴领域党组织领导方式。健全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建立市县两级“两新”工委直接联系指导重点非公企业、枢纽型社会组织制度。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实现“党建入章”,稳妥推广企业党组织、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市“民营经济100强”企业中党组织书记由高级管理人员担任的达80%。成立市县两级社会组织综合党委53个、行业(综合)党委11个,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政治把关制度,确保社会组织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聚焦优化组织形态,实施组织体系提升行动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的重大要求,围绕织密建强基层党的组织体系,持续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基层末梢、重点领域和国家战略承载区域延伸,健全完善以党组织为重要纽带的经济社会网络,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不断满足超大城市发展治理需要。

积极推动党组织“两个覆盖”盲点清零。开展小区(院落)党建“四有一化”建设,全覆盖选派党建指导员2300余名,新培育居民小区党组织书记2310名、小区后备干部4117名,推动6517个物业小区、1.1万个老旧小区(院落)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100%、90%,相关做法被住建部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持续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常态化开展党组织与党员“双找”工作,建立健全各类产业培育空间“两新”组织和党组织“双孵化”机制,2020年以来新建“两新”党组织4400余个。

积极探索重点领域党组织设置方式。依托县域片区发展优化党组织设置,以中心镇为主建立镇级片区大党(工)委16个,以中心村为主建立村级片区多村联合党委42个。探索城乡网格党组织建设路径,建立乡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80个、城乡接合部集中连片安置区党组织45个。针对新业态新领域新群体,探索行业、属地、企业三方联动的党建管理模式,设立互联网、快递、“小个专”、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党委11个,在园区楼宇、商圈市场建立综合党委500余个,成都高新区、交子金融科技园、国航世纪中心等13个园区楼宇入围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示范单位。

积极构建“全域党建”互联互通格局。推进市、区、街、社四级党组织联动,全面构建以161个街道党工委、1753个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多主体党建联席会议为平台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架构,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通。加强成德眉资毗邻区域组织链接,建立成都都市圈“两轴”“三带”党建联盟5个,助力构建协同联动发展共同体。在川渝合作机制下,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商圈、高新园区、医药基地等重点合作领域党建联盟30个,推动成都在渝商会、重庆在蓉商会互动建立党组织,合力推进“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建设。

聚焦激励担当作为,实施骨干力量提升行动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队伍必须过硬”的重大要求,围绕提升基层骨干能力素养,持续优化结构、补齐短板,着力提升干事创业的视野格局,激发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涵养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过硬基层队伍。

聚力培养素质优能力强的镇(街道)骨干队伍。开展镇(街道)领导班子分类管理,优化镇(街道)领导班子配备年龄、能力、经历、来源结构模型,开展“四好”镇领导班子创建。制定加强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若干措施,从全市统筹调剂2224个编制下沉镇(街道)。探索建立从“五方面人员”中常态化选拔镇领导干部制度,构建年轻干部发现培养储备机制,本轮换届时择优选拔115名“五方面人员”进入镇领导班子,换届后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本科以上学历占85%。

聚力培养想干事能干事的村(社区)领军队伍。启动新时代担当作为好支书“双千”培育计划,优化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本轮换届后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降至39.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1.8%。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回引优秀农民工3.2万余人,其中担任村干部5916人,返乡创业就业1.12万人。开展“千村万人村(社区)后备干部孵化行动”,吸纳928名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优秀年轻干部和2311名具有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专业背景的干部下派联系社区,选派驻村干部553名、金融助理226名、科技特派员209名,基层组织活力进一步提升。

聚力培养走在前做表率的过硬党员队伍。聚焦优秀农民工、“蓉漂”人才、新就业群体等重点领域实施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动态储备入党积极分子3万人。深化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扎实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稳妥有序完成中央、省属国有企业6万余名退休党员组织关系属地管理。健全流动党员“两地四方”共管机制,在北京、上海、深圳和西藏成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综合党委。深入推进“蓉城先锋”示范创建,全面开展“三问三亮”实践活动,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积极搭建党员创先争优平台,14.2万名党员在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

聚焦服务中心大局,实施党建引领提升行动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的重大要求,围绕推动基层党建融入中心大局更加紧密有效,持续推进基层党建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有效打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提升党建赋能产业建圈强链质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工作,首创“蓉漂”人才综合党委,搭建“新兴向蓉·红色引擎”校院企地四方合作平台,推动信息共享、资源融合、精准对接,2020年以来共促成合作项目29个超5亿元。创新“党建增信”“党建优贷”金融服务项目,开展律师、会计师“党建惠营商”活动,引领构建市场主体全周期服务体系。开展“党旗领航·聚力发展”政企互动主题党日,创新链主企业“对话书记”专题活动,推动职能部门现场解决问题诉求6000余个。

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质效。按照“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思路,因地制宜创新党组织建设模式,吸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等6509个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聚集在党组织周围,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能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强村”攻坚,市级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高质量推进蒲江县铜鼓村、邛崃市高兴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和19个中央财政扶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建设,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5.85亿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