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三力 助三变 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党员经常性教育走深走实
作者: 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组织部锦江区坚持“政治统领、守正创新、分类施策、全面覆盖”工作思路,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固化机制,将党员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2022年被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员教育工作“十佳区(市)县”。
创新形式提升“吸引力”,推动“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一是“影音+”让党课声入人心。用好成都伽地社区音乐厅等在地资源,开展百堂音乐党课、百场红色观影“双百”活动,吸引1万余名党员群众在红色影视作品中凝聚初心。用好红色主播资源,创作非遗、天府文化等短视频2000多条,播放量累计5000万次,有效扩大天府文化影响力,上榜第六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
二是“竞赛+”让学习掀起热潮。广泛开展“党课开讲啦”本土讲师赛课、“蓉城先锋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等竞赛类活动,吸引全区3万余名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是“榜样+”让党员学有标杆。深入挖掘榜样故事,承办省委组织部举办的成都平原片区“喜迎二十大·寻找党员好榜样”故事会展播活动,“小牛哥·先锋车手”榜样故事获全省260余万名党员收看关注。组建“春熙嬢嬢”“小狮妹”等21支宣讲队,进楼宇、进院落、进学校、进机关、进“两新”组织宣讲党员榜样故事200余场次。抗美援朝老兵贾汝功、救火英雄赵明阳等党员故事先后在各级媒体展播17次,《党建引领“小牛哥”跑出治理“加速度”》入选省委组织部《基层党课报告汇编》。
丰富载体提升“整合力”,推动“碎片化”向“常态化”转变。
一是“历史课堂”情景演绎学。开发以历史名人李劼人为主线的《烽起锦江》等9部原创红色剧本,开设“红色剧本情景演绎”培训课程,将其纳入党员教育主体培训班、社区党员普遍轮训课程计划,让百年党史教育常态长效。
二是“公益课堂”换位体验学。通过“党建+公益+社会化”运营模式推出“星空里”等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开设13节陪伴式互动式党课,吸引56家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加入“星空里”党建联建,让扶弱助残教育常态长效。
三是“共享课堂”云上随时学。启动“濯锦讲堂·云课堂”共享党课,链接“家庭教育红云课堂”等资源,推出“领导干部上讲台”等精品云课61期,开发党课彩铃、微视频、优质课件等23部,推动党员日常教育常态长效。
固化机制提升“执行力”,推动“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
一是标准化管理确保党员教育有形有效覆盖。固化“三会一课”推式卡片、党员述学评学等学习制度,用好共产党员网、“四川党建”智慧云平台、“蓉城先锋·党员e家”等三级线上平台,将学时考核与评先评优、述职评议挂钩,有效实现培训轮训全覆盖。
二是精细化制度确保学习触角有质有力延伸。试点推进党员教育“一卡通”“驾照式”扣分制度,发放《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登记卡》、推行“月扣分、季公示、年考评”;打破职务、岗位、资历限制,深入挖掘一线党员、专家学者、领导干部154人组建本土讲师团,以“人人讲党课”制度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三是规范化建设推动红色研学有序有态发展。建设盐道街小学红色体验馆等14个区级微党校中心校,有效链接春熙路商圈、“小牛哥·刹一脚”驿站等各类型党群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4条红色研学路线、研发10部本土教材,打造党员教育培训红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