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品位锦江·幸福城区”

作者: 陈志勇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一年再次来川视察,出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对新时代治蜀兴川作出“三个牢牢把握”“四个发力”等重要指示,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锦江区坚持从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锦江落地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重要要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取得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锦江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战略科技资源,以科技创新促进发展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一是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以锦江软件园为“主阵地”,大力推进白鹭湾科技生态园、中国生物科创谷等重点园区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科技专业楼宇;以春熙路商圈为“主窗口”,建设智能生产、智慧生活等应用场景,推动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市场化应用。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契机,强化与四川大学、电信五所等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智慧医学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链主企业搭建行业数据应用平台、技术共享平台等,携手攻坚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应用。二是提升要素集聚水平,大力实施“五级企业培育计划”,助力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加快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完善“双招双引”引才机制,深化“濯锦工匠”锻造行动,筑牢科创人才支撑。三是健全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四进三就地”成果转化服务机制,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班,推动“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依托“一道九园”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平台。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的重要要求,全力推进“1+3+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锦江区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赋能产业发展,持续提升“1+3+3”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一是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推动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二是引优育强企业主体,引导链主企业投资具有总部职能、资产管理、财务结算等功能的项目,鼓励中国五冶等链主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带动更多链属企业入驻锦江区;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实体经济15条”直达快享、精准滴灌,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三是推进数实融合发展,依托“一道九园”产业布局,以“智慧大脑”新基建为着力点,积极布局5G网络、物联网等新基建,加快促进智慧商业、数字智造、数字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

锦江区将坚持把乡村振兴摆在工作突出位置,立足区域实际,采取更加有力举措,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一是坚定扛起耕地保护责任,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田长和网格员责任体系,持续加强国家、省市督察检查反馈问题专项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全面提升粮食、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二是持续推进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美丽街区”创建为重点,组织实施背街小巷、水环境、扬尘、违建、油烟治理五大行动,以“六美”标准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空间,全力推动三圣花乡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公园+乡村”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三是倾情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持续抓好炉霍县、简阳市对口支援,深化“鲜水首城·锦绣炉霍”携手同行行动和“飞地+众筹”产业帮扶模式,加大高原特色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22个重点项目支持力度,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的重要要求,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锦江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努力在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中争当示范。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抓好央督、省督环保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切实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生态空间、留下宝贵资源。二是持续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大力实施“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织密公园、绿道、小游园、微绿地等生态网,加快推进锦江公园、环城生态区建设,深入推进白鹭湾等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精心打造更多“金角银边”微场景和花重锦官特色场景,绘就城市最美风景线。三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布局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深化工业企业“散乱污”专项整治,试点建设“零碳”楼宇、小区,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风尚。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要求,全力推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锦江区将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增强承担、分担、共担城市功能的能力水平。一是聚焦唱好“双城记”,加强与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区域规划对接和政策互动,持续发布“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共同打造消费促进活动平台、美食特色品牌,联合开展“川渝双城艺术季”、双城投资推介等交流活动,助力共建现代化国际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二是聚焦建强“都市圈”,强化与德阳、眉山、资阳相关区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作,加大与都江堰市等市域合作,探索共建工作交流、信息共享、项目推进和“存量不动+增量分成”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构建“总部营销在锦江、生产配套在周边”区域新型合作关系。三是聚焦建好“示范区”,坚定落实“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高质量建设春熙路时尚商圈等重点片区和锦江城市会客厅等项目集群,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国际交流交往引领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成都加快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贡献更多锦江力量。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要求,全力推进天府文化传承创新取得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来川视察期间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特别提及巴蜀文化,深刻揭示出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锦江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放大“后大运”效应,持续擦亮“三城三都”锦江品牌。一是深入挖掘“濯锦之江”历史文化,系统梳理街巷肌理和历史文脉,利用大慈寺、水井坊等历史遗存,推动交子文化、码头文化、酒肆文化等创新发展,精心打造华兴街、四圣祠等一批具有独特乡愁记忆的特色街区,让老建筑变成新景观,让老文化焕发新活力。二是加速引育集聚文化品牌, 依托春熙路国家级“老字号”集聚优势,推动亨得利、赖汤圆、江旗袍等一批本土品牌焕新升级、成长壮大,不断扩展“四川产”“成都造”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加快构建“买全球卖全球”体系。三是创新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等品牌效应,依托“成都新十二月市”等IP打造体验型文化展示新场景,提质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户外经济,持续推出“美好生活·品位锦江”系列活动聚人引流,让市民游客真正感受天府文化、成都消费的活力魅力。

初心如炬践使命,感恩奋进谱新篇。锦江区将以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希望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高质量建设“品位锦江·幸福城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贡献更多锦江力量!

(作者系成都市副市长、锦江区委书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