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历史的大视野
作者: 李奕日月不迟,四时相催。
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历史开创性地再次出发。每一次出发,总会在时代大潮中寻求结构性力量和趋势。
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建设擘画宏伟蓝图。
这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的重要布局,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关键支撑,是提升四川发展能级、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刚刚闭幕的省党代会明确提出,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也对成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格局关系全局。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考验一个城市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成都如何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市党代会已为城市未来发展定准,成都勇担极核主干使命责任,开启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新征程,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建设新篇章,描摹出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的主动担当与奋发有为。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
协调发展内生蓄力,成都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龙泉山从未像现在一样在成都人朋友圈里频频刷屏,兴隆湖畔已经习惯一到周末人头攒动,道明竹里的一盅清茶却也炙手可热……成都人的生活,折射出“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调整下,城市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正在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功能结构。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力之下,激发出厚植当下的城市竞争优势。
协同发展拓展辐射,成都都市圈建设走深走实拓展全省主干。2021年11月29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跨地区、跨机构就医实现“一码通”,全国首创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同城化贷款异地使用政策……成德眉资同城化提质扩面,2021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为46.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主干能级正不断向成都都市圈拓展,为城市群构筑面向未来的战略纵深。
共同发展聚合释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成都着眼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川渝合作框架下,成渝都市圈“1+5”合作协议正在落地落实,推动双核引领、双圈互动。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19.2亿元,同比增长8.5%。重庆和四川共同明确在2022年加快推动实施160个重大项目,今年一季度,已开工项目149个。大尺度、区域级经济圈效应正在显现,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正在成型。
洞穿历史的大视野,引领城市发展方向;回应时代的大格局,激励勇担国家使命。
这是值得期许的未来,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