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招投联动助推国企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 陈军

以招投联动助推国企产业转型升级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3年10月23日,江苏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统揽,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走在前、做示范。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盐城经开区”)近年来坚决贯彻盐城市委“把产业方略转化为强市支撑”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敢闯敢拼,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投资大潮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初步形成了以投促招、招投联动、投招双赢的投资模式,为盐城国企抢抓产业投资新机遇,激活新动能、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增创工业化发展新优势提供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样本。

一、坚持“以投促招”,取得不俗的投资业绩

盐城经开区设立了东方投资开发集团(以下简称“东方集团”),在经历以增强造血功能为追求的财务投资阶段、财务投资兼顾产业投资阶段后,将产业投资作为第一主业潜心深耕,实现集团转型发展“提速蝶变”,在产业强市中发挥了国企的中坚力量,成为盐城经开区产业提档升级的一张名片。

成为助推盐城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一张王牌”。东方集团先后协助和自主招引了21个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盐城,包括摩登汽车、麦腾物联、汉思科特、翔宇汽车配件等8个汽车产业项目,润阳光伏、捷威动力(威蜂动力)、阿特斯、威普储能模组、云杉光伏等7个新能源产业项目,邦瓷电子、罗化芯显示、IA(爱微)汽车电子等4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中联即送、宽泛科技等2个数字经济项目,成为盐城经开区“四大园区”外的第五支招商力量,助推经开区成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溢出、科创溢出和人才溢出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

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着妙棋”。东方集团参投的润阳光伏公司已发展成市场规模全球前三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企业,预计在创业板上市后,将成为盐城市第一家上市公司,集团持有的超6%的股权将实现25倍左右净收益。自主投资并招引的平台经济项目中联即送的全国总部落户盐城经开区,不到一年已累计纳税超8000万元,拟于2025年申报港交所上市。集团追加投资的邦瓷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高可靠性多层压电叠堆量产技术和工艺的高科技企业,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前景无限,在其面临项目转移还是在盐扩大再生产的抉择时刻,东方集团以专业高效的贴心服务和睿智果敢的追加投资决策打动了企业领导人,最终坚定了企业在盐城技改扩能、做大做强的决心。邦瓷和东方投资的另一家企业汉思科特2021年均入选盐城市潜在“独角兽”企业。

成为全国投资界的“一匹黑马”。凭借在产业投资领域一系列成功实践,东方集团在资本市场和投资领域都得到广泛认可。在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等发布的《江苏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报告(2022)》中,东方集团产业投资转型业绩跻身江苏省160多家地级市投融资平台榜单第五位,成为盐城市唯一连续两年榜单排名前十名的企业;在LP智库对外发布的《2022年VC/PE A股退出白皮书》暨GP/LP“真金白银退出榜”中,东方集团位列“2022年国资LP TOP50”榜单第17位,是盐城市唯一连续两年荣登该榜单的国企。

成为盐城国企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个样本”。东方集团投资的项目中已有中微半导体、澜起科技、海尔生物医疗、拓荆科技、富创精密、星环科技、云天励飞等7个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已通过退出股权或分红获得收益累计约37亿元,归母净利润连续3年超7亿元,位列盐城市同类国企第一方阵,2020—2022年上缴税收和国有资本收益分别达5.82亿元、6.19亿元、7.37亿元,位居全市同类国企前列。参投的康希通信已获IPO注册,另有季丰电子、中润光伏、中鼎恒盛、硅谷数模等20多个储备上市项目,将来退出后预计还可获得超百亿元收益,为集团持续推进产业投资提供有力的现金流保障。

二、推进“招投联动”,探索国企投资招商的成功实践

东方集团以市场化股权投资为抓手,深度融入盐城经开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运用“基金招投+资产招商”叠加优势布局产业投资,取得较高的上市成功率,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化投资回报率,从“投界小白”一步步成长为“投界新星”。

进军上海,登上风险投资大舞台。2016年,东方集团投入42.6亿元购置了位于上海北外滩的中信广场、静安中心、保利绿地广场6.7万平方米房产,积极打造“上海研发基地+盐城产业基地”的“双基地”招商模式,一举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多重叠加收益。凭借这一举措,东方集团被上海企业贴上了“有财力、有能力、有魄力”的标签,寻求合作的橄榄枝纷至沓来,为集团送上了上海投资市场的“入场券”。进军上海,等于进驻了全国风投、科创的大本营;融入上海,与先进的投资理念、规范的制度流程、高效的办事作风无缝对接;扎根上海,东方集团在产业投资上刻下了与其他地方平台国企不一般的市场基因。“双基地”招商模式对带动上海项目落户盐城作用显著。

广结人脉,赢得招投联动制高点。积极融入上海私募股权投资“朋友圈”,与东方集团合作的上海资本有国内集成电路投资领域排名前十的君桐资本、以上海知名产业研究院为背景的上电科资本、以复旦大学校友会为背景的玖弈资本等。同时不断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合作伙伴和人脉资源,包括南京的南创资本、深圳的拥有“国企+以色列”特色资源的英飞尼迪资本、北京的专注于集成电路设备投资的浑璞投资、有央企背景的银河资本等。与高手同行、与强者过招,东方集团从投界的“小学生”“跟班生”逐渐成长为“好学生”“优等生”,其专业、务实、真诚、高效的竞合风格赢得合作投资机构的赞赏和信任,进而获得了上百个优质项目标的。风口信息、项目储备、沟通密码,叠加投资带来的话语优势,为东方集团实施“招投联动”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合优势,深耕细作产业主赛道。在产业投资端,东方集团紧扣开发区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2021年至今先后设立了东方中润产业基金、东方电科产业基金、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基金等一批产业引导基金和东方浑濮半导体产业基金、嘉兴芯徵程基金、久奕志睿基金等若干小的市场化基金,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开展了近20场基金招商活动,招引了一批产业项目落户经开区。在园区服务端,集团在积极配合、强强联合经开区“四大园区”开展产业招引的同时,陆续建设并持有近350万平方米厂房、写字楼、公寓等各类资产,拥有了资金服务、载体服务、平台服务、人才服务、专班服务等多种服务能力。根据园区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需求,累计投资了60亿元,优质高效代建了SK二期30GWh动力电池和双晶25GW大尺寸硅片共计60万平方米定制厂房。在载体运营端,集团积极响应经开区开展“百万平方米载体招商”战略,整合集团一半以上的招商力量主攻未来科技城楼宇招商,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计注册入驻190多家企业,并带动10多个商业品牌入驻,近两年分别实现税收4.83亿元、5.14亿元。开辟数字物流产业新赛道,聚力构建数字物流产业园,力争在3年内引入5家数字物流产业优质项目入驻,实现园区300亿元开票销售和10亿元税收。

人才为基,打造最强产投人团队。风险投资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独到的眼光、专业的打法和对“刀尖上的艺术”的敬畏。东方集团产业投资的成就靠拼搏不靠赌博,靠手艺而不是靠手气,靠的是一支从实战中摔打成长起来的产业投资人队伍。集团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招引了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金融、投资等专业“名校优生”,面向社会招聘一批高技能、高职称、高素质的法务、财务等实用人才,在集团范围内优选了懂市场、善投资、会招商的员工,组建起一支共有22个“最强大脑”的招商队伍。这是一支有梦想、有风险意识、有创新精神的团队,一支具备交叉的专业知识、拥有组织协调沟通判断和决策能力的团队。正是有了这支用心打造的优秀团队,东方集团才能进入更高维的竞争格局并迅速成长。

制度为本,筑牢风险控制防火墙。东方集团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国企规定,适应市场要求的全过程风险防控机制并不断完善。一是做实“三个尽调”。财务尽调和法务尽调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或委托知名会所和律所开展第三方尽职调查,业务尽调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法务、财务组成尽调小组进行现场尽调,每年有60%以上的项目在尽调过程中就发现问题并及时终止。二是做精“三个评审”。首先由基金管理公司对拟投项目开展内部研讨,通过后提交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其次由集团内部评审小组进行讨论,对项目是否继续推进进行讨论;最后由在外部专家库中选取的5名专家集中评审,全票通过后拟投项目才能进一步实施。三是做严“三个决策”。首先是在集团内部决策层面,领导班子全部同意后才能进入下一程序;其次到区“三资办”决策层面,单笔3000万元以下的需审批通过后才能继续推进,单笔超过3000万元的要先报区主任办公会审议;最后到市国资委决策层面,获市国资委批复同意后方可实施项目投资,并根据其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流程。近三年,集团跟进的项目信息源约270个,平均每年跟进的项目信息源约90个,经过多维度论证决策后,最终实际投资项目只有23个。科学的风险管控机制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投资决策理性,最大可能地降低了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党建为魂,保证国企投资不偏向。转型发展的东方集团展示了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即党委政府有号令,国有企业就坚持执行,勇闯产业强市、招商引资第一线;体现了实干争先、勇立潮头的工作追求,不是坐而论道、徘徊不前,而是干字当头,在实战中学会打仗,在真金淬炼中锻造队伍;彰显了开放合作的气质胸怀,善于与强者为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为全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招商引资上蹚出了一条新路径。东方集团深刻认识以党建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主业、党建融入主业、党建保障主业”党建促主业“333”工程。在东方集团,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班子队伍建设、考核用人导向深度融合。持之以恒地开展“知廉守廉、倡廉践廉、崇廉敬廉”专项行动,释放纪律检查、专题监察、专项审计职能,严苛检查合规管理和风控工作,确保以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推进产业招投工作。

三、顺势而为,推动国企产业转型升级

掀起思想变革的“头脑风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纵观东方集团的产业投资实践,他们面对转型阵痛,有“醒得早”的自觉,率先意识到只有抢抓先机开展产业投资和项目招引,才能不断拔高转型发展的“上限”;面对路径选择,有“选得准”的睿智,不自满于财务投资获得丰厚收益所营造出的“舒适圈”,而是立足长远发展,选择竞逐产业赛道,招引项目落户;面对项目推进,有“常态抓”的机制,出台了《投资管理办法》《投后管理制度》等系列文件,并形成周项目过堂、月专题会办、季督查通报、年考核奖惩的组织推进机制,倒逼产业招投项目优质高效推进;面对决策风险,有“敢担当”的胆魄,在发展中必须去除“苏北”观念、“低人一等”的潜在意识,敢于同苏南等发达地区在同一条赛道上竞争,选准赛道、发挥优势、讲究方法,主动闯、大胆试、求实效。

积极应对产业投资时代来临。近年来,风险投资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互联网不再是投资主题,热点变成能源、材料和人工智能,投资主流从纯财务目的转向强调产业理解、构建产业链条、赋能产业升级的产业投资。当下主流的产业投资主要分为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大消费、医疗健康和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而东方集团在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投资正是契合了这一主流产业投资方向。开发园区、招商机构和国企平台应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加强重点产业发展变化的深度研究,抢抓产业投资新机遇,抢占细分领域新赛道。

突出明确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方向。从东方集团“以投促招”实践来看,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项目是“根本支撑”,营商服务能力是“关键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是今后产业投资的主打方向,国企平台改革转型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前进方向和动力,对产业投资方向进行细分,围绕未来产业发挥各自优势,开展错位投资,实现竞合发展。如以金融为主营业务的国企应发力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以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国企应在科技农业上大有作为,以城市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国企应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建设上积极行动。

积极拓宽国有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近年来,地方国企在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上挑大梁、担重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同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企债务压力加大、资金链紧张,致使错失了参与一些优质项目的投资机会。要集中力量支持有实力有能力的国有平台率先做大做强。对内协调财政、国资等部门单位,对外联系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拓宽产业投资融资渠道,通过基金债或专项债、贷款或债券等形式支持国企产业投资。进一步提升产业投资审批效率。建议在严格履行各项审批程序基础上,相关国资部门按照轻重缓急,优先审批产业投资类的报审项目。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委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梁曙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