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作者: 王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提高“政治三力”,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作为县区干部,要自觉把锤炼“政治三力”贯穿到政治能力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把“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落实在具体工作和实际行动上,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内在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沭阳新实践。

一、提高政治判断力,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把握大局大势中增强对信仰至真的政治自觉

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政治判断力作为“政治三力”之首,是政治实践的重要前提,决定着行动的方向,是党员干部必备的首要能力。县区干部处于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必须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大局、把握形势、辨别是非、处理问题。

在深学笃行中紧跟核心。核心的引领,是最有力的引领;思想的主动,是最彻底的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层出不穷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

在对标对表中把准方向。理论上的追随是最内在的追随,思想上的看齐是最根本的看齐。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要把“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指导一切工作的“指南针”、破解一切难题的“金钥匙”、保证事业行稳致远的“定盘星”,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眼睛明亮,以准确的判断力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时刻把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国之大者”放在心中,抓在手上,认真办好。

在牢记宗旨中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员干部要善于从人民立场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明白,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研究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标准,判断是非以人民群众的态度为标准,判断得失以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依据,判断进退以人民群众的向往当准则,大力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扎扎实实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踏踏实实解决好一个个“急难愁盼”,尽心尽力做大“收入”蛋糕,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在应对风险中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我们在提高政治判断力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要增强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居安思危的前瞻性、明察秋毫的预见性、防患未然的主动性,把握好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在大是大非、重大原则问题上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提高防范和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牢掌握维护政治安全的主动权。

二、提高政治领悟力,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锤炼过硬看家本领,在坚持学思践悟中增强对使命至诚的发展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这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明确要求。所谓政治领悟力,就是从政治的高度领会、体悟党中央精神的能力。政治领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淬炼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悟深悟透,融会贯通。

以远大的理想信念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政治领悟力的底色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对党忠诚的“根”和“源”,坚持理想先行、信念领航,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把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以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前提。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提高政治领悟力,必须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就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第一时间”“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身履职尽责、推动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以深度的思考研究为保障。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要自觉融入大局、主动服务大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基层领导干部是各项政策的一线执行者,必须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把“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面透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把思考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做到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善于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注意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规律,有效地指导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保安全、护稳定等各项工作开展。

以不断的实践检验为标准。政治领悟力强,看问题就会更准,办事效率就会更高,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也要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身先士卒带头落实,以上率下带动落实,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真正沉下身子,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亲力亲为,一抓到底,努力把落实“国之大者”的实际成效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具体成果上来,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三、提高政治执行力,必须扎扎实实踏踏实实,主动作为敢为善为,在履行职责使命中增强对责任至重的担当自觉

政治判断力是前提,政治领悟力是关键,政治执行力是根本。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最终要落脚到政治执行力上。政治执行力体现的是“怎么干”,必须坚持敢字当头、干字为先,以“钉钉子”的精神实打实干,才能更好地将战略意图、决策部署变成现实。

把“不折不扣执行”作为基本要求。政治执行力不是一般的具体工作能力,而是领会政治意图、落实政治要求、达成政治目标的实际能力。政治执行力强不强,关键看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不及时、坚决不坚决、彻底不彻底。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善于把县域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闻令而动,令行禁止,紧密结合沭阳实际,坚定坚决、不偏不倚地贯彻落实到位,决不能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低水平执行,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把“走在前、做示范”作为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江苏考察调研,三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明确要求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沭阳作为全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域,必须争先、领先、先人一步,真干、快干、干到最好,要锚定“苏北全面领先”奋斗目标,以干部之为、地方之闯、企业之干、群众之首创,扎扎实实厚植工业、服务业、农业等特色优势,踏踏实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等底线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都交出匹配沭阳地位的完美答卷,努力为全省“走在前、做示范”多作沭阳贡献。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沭阳必须抢抓机遇,深刻理解把握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要素”,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立足“3+3”主导产业体系和17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有选择地打好“特色牌”,走好“创新路”,奋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县域阵地。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对党员干部既是督促,也是警示。我们要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更加自觉将政治纪律等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要坚持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和治理,严防“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沭阳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梁曙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