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作者: 颜晓峰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新征程、进军新目标的关键时刻,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此确定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本质要求。这些本质要求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具有纲领性意义。全面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全面体现和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一、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探索中理论思考和实践开拓的结晶,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反映,内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之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民族复兴不是要回到“汉唐盛世”,而是要追赶世界潮流,实现现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效仿西方的现代化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践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原则,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开创出来的,与西方的现代化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凝结着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性实践的宝贵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根本之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目标、方向、道路、原则、内涵等,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大实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掌舵者,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体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重点,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决定了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最重要的要求,是从党领导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和实践中得出的最为重要的规律性认识。
二、从本质要求上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独自探索出反映现代化一般规律、符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模式和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实践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深层内涵。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为根据,将二者统一起来,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之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实现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决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提供的中国智慧,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集中概括,是从文明成果形态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个凝练表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是对西方现代化老路的摒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从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作出了中国贡献。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凝结着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体系。
全面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政治要求。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处于统领地位。
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深化拓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领域展现其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党和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持胸怀天下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经历了不同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实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步前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创造的是高于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实践成果中体现其本质要求。
四、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重大原则之中
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条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实践要求,体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准则。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的是人民利益。中国式现代化,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迈上新征程,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攻克中国式现代化的困难挑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作者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刘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