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组织工作高质量
作者: 梁三元
伟大理论在实践中体现价值,伟大思想在行动中绽放光芒。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组织工作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的,根本遵循是党的科学理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自觉用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要求,高举新思想伟大旗帜,切实用好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不断提高新时代组织工作质量,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致力组织工作高质量,必须提高政治站位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部门,必须自觉绷紧讲政治之“弦”,校准讲政治之“标”,落实讲政治之“责”。
强化政治性。把讲政治贯穿组织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基层党建强化政治功能,人才工作注重政治引领,持续不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用好政治监督有效手段,聚焦干部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中的政治表现,做到跟进监督、从严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为党的二十大营造良好政治环境。
增强自觉性。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牢记“国之大者”,站位全局看组工、把握大势干组工,主动把组织工作放在中心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做到中心工作部署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保障到哪里。当前特别要认真抓好“抗疫十条”落地落实,做到主动服务、靠前保障,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振奋精神、担当作为,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提高贡献度。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一切工作都紧贴市委中心、贯彻市委意图,找准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更为科学精准地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精准调配组织资源、凝聚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类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
致力组织工作高质量,必须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新思想的一条红线,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逻辑、鲜明特质。组织工作与民生幸福紧密相连、密切相关,组织部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根本目的还是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聚力增进民生福祉。紧紧围绕泰州市委提出的“做实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文章”,聚焦民生堵点、直击民生痛点,把组织部门、组织工作摆进去,跟进服务、精准服务,全力推动各项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特别是在强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作用、强化作为,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力回应百姓期盼。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鼓励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重点谋划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载体,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组织开展“放样子、亮群像”“迎省运、当先锋”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真抓实干创佳绩。
致力实现群众满意。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唯有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好,把干部激励调动好,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改进工作,执行“四不两直”调研要求,加强与党员、干部、人才的面对面沟通、点对点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把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三个之家”打造得更加温暖温馨。
致力组织工作高质量,必须把握方法规律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致力高质量也是如此,只有把握方法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紧盯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担当,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聚焦组织工作“老大难”想办法、出实招,以求解破难题、以优解促提升,不断开辟组织工作新境界。2022年重点围绕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的突出问题,聚焦人才工作市场化、干部工作信息化等六个方面发力使劲,着力在破解难题中发出“泰州声音”,贡献“泰州力量”。
狠抓重点。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从而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始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注重抓住全局中的重点、重点中的关键,着力创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性事项,组织实施新一批“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双有项目,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比较优势,着力把“工作长板”做特做优做强,真正把作品做成精品、精品打造成品牌,切实提高泰州组织工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聚力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的“关键一招”,永葆创新劲头,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大力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制度机制等创新,打破思维定势,克服工作惯性,摆脱路径依赖,不能凡事循惯例、看周边,切忌“穿新鞋、走老路”。强化求解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因势而变、应势而新、顺势而创,下大力气破解组织工作难题。聚力质量管控,坚持“事事高标准、时时严要求、人人争一流”,做到项目化推进,推动各项工作从“做没做”向“优不优”提升,使组织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致力组织工作高质量,必须弘扬严实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提了一系列要求,如“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等等。组织工作职责重大、组织部门受人关注,必须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突出严的主基调,弘扬实的好作风,建树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的良好形象。
坚持“严”字当头。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政治能力,谋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组织工作行稳致远。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对党忠诚之心,选好对党忠诚之人,尽好对党忠诚之责,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增强让别人“多看一眼”的底气。
坚持“干”字为先。注重“做”,更注重“做好”,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以实践实干实效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干部队伍突出“唯实唯勤”,切实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完善鼓励激励干部工作机制,更好地释放综合考核“指挥棒”效应,让新班子有新气象、新作为。基层党建突出“深化提升”,更优体系建强基层骨干队伍,更大力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更实举措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人才工作突出“做实做优”,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体制机制牵引力,提升服务发展驱动力,增强人才环境吸引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擦亮“泰爱才、最‘州’到”的金字招牌。
坚持“实”字托底。大力倡导、积极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确保组织工作目标任务项项落地、件件见效。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基层实际,认真落实基层减负“136”专项行动,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无法落实的要求,不把“我以为的”当成“你需要的”,确保做了更要做好、落实更要落地。锤炼专业本领,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切实增强加油充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系统钻研组织工作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把握大局、运用政策、知人善任、分析研究、改革创新等能力,与时俱进提升本领,跟紧时代潮流、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做到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坚持务实靠实,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对部署的各项任务,抓具体、抓深入、抓到底,既拿出“一年抓几件事”的决心干劲,也保持“几年抓一件事”的恒心韧劲,不见成效不松手,不达预期不罢休,进而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和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