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党建视角下推进“两新”群体党建的“润州路径”

作者: 徐燕

全域党建视角下推进“两新”群体党建的“润州路径”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快递业、道路货运、外卖送餐、网约车等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催生出一大批“网上注册、平台派单、线下干活”的新就业群体。近年来,镇江市润州区高度重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以下简称“‘两新’群体”)党建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调查走访、发放统计表等形式,对全区“两新”群体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积极探索全域党建视角下“两新”群体党建工作的“润州路径”。

一、润州区“两新”群体及其党建概况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灵活多样的新型就业形态,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网络写手、电子竞技员等新的行业和就业岗位不断涌现。“两新”群体是指借助网络平台,以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方式谋生的新型群体,这类群体依赖“个人+平台”模式发展,具有职业流动性高、时空界限模糊、队伍年轻化、工作时间长、去雇主化、劳资关系松散等鲜明特征。

润州区“两新”群体基本情况。润州区“两新”群体,主要包括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通过详细摸排发现:全区目前有网约车在镇办事处1个(滴滴出行镇江办事处),司机170人;货运公司3家,司机80人;外卖站点5处(美团3个、饿了么2个),送餐员210名(含兼职骑手);快递品牌12个(顺丰、京东、中通、申通、韵达等),分支机构14个,末端网点105个,快递员635人;互联网企业9家,其中员工100人以上企业1家,10人以上企业8家,企业员工共计918人。总体而言,全区新业态企业规模小,缺乏平台公司、总部公司和头部公司,从业人员数量少、分布散、流动性大。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两新”群体数量将持续增加。

润州区“两新”群体党建基本情况。全区新业态企业主要包括畅安运输有限公司、永畅物流有限公司、佳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第七分公司,共有党员17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5.7%;“两新”群体共建立基层党组织2个,分别为镇江佳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镇江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党支部;“两新”群体共有党员29名,占该群体从业人员的1.4%。

二、润州区“两新”群体党建工作存在

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受行业监管、权益保障、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全区“两新”群体党建工作普遍面临“谁负责”“怎么建”“向心力”“起作用”等突出问题。

管理责任不明确。当前,润州区“两新”群体主要由平台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属地街道社区三方管理,普遍存在“两头不靠”“管不了企业、管不了人”等问题。一是平台“想管不好管”。很多平台企业业务遍及全国,行业准入门槛不受限,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通过平台注册接单,与平台企业没有直接劳务关系。二是部门“能管管不好”。新业态企业受多部门联管,市场监管、网信、人社、公安等多部门虽然都参与管理,但对于县区管还是市管、省管缺乏明确规定,监管空白点、薄弱点较多,存在“抓监管的没抓党建、管平台没管到人”的现象。三是属地“想管管不了”。分散在属地街道社区的新业态企业网点、站点流动性大,“两新”群体党员比例低且分布在各行各业,与街道社区无法形成有效联结。

组织建设不健全。由于新业态企业开放性强而组织化程度偏低,从业人员高度分散、工作时间碎片化、流动频繁快速,传统党建形式和党组织有效覆盖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组织覆盖难。新业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抗市场波动能力较弱、经营规模时大时小,时常存在党组织还来不及组建企业就破产、搬迁等情况。大部分新业态企业党员数量不足3人,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基本条件;已成立党组织的,其覆盖也仅是“有形覆盖”,而未能真正实现“有效覆盖”。二是党员联系难。新业态企业站点职工数量少,与属地街道社区缺乏联系,党员发展指标分不到,入党积极分子想入入不了。部分党组织党建工作力量较弱、水平不高,对新业态企业缺乏必要指导,想发展党员而不会发展。三是工作推进难。“两新”群体党员组织关系大多留在原属地村(社区),党员分布在各行各业,线下难接触,线上难联系,导致党员不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有些甚至成为“隐形”党员或“口袋”党员。此外,由于“两新”群体党组织对党员缺乏关心关爱,导致部分党员缺乏组织认同,党员主动亮身份意识不强,存在“日常工作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等情况。

关心关爱不到位。“两新”群体常常被称为“边缘人”,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常年奔波在大街小巷,为群众提供了很多便利,但社会关注少、权益诉求落实难,缺乏用心用情的关心关爱。一是劳动保障不健全。新业态企业尤其是平台企业,通常采用合作承包、直接用工、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用工方式,部分企业甚至通过与外省市企业签订外包服务合同雇佣员工。如加盟网点的外卖送餐员普遍没有五险一金,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很多外卖送餐员为不超时、不扣钱经常会闯红灯、逆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急剧上升,同时还会因此失去意外险保障。二是服务保障不到位。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两新”群体普遍面临住房、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现实问题,常常感到无依无助。如网约车司机常常感叹“在家千日好,出门如厕难”;外卖送餐员自嘲“饭点最忙的是我,吃不上热乎饭的也是我”;快递员感慨“没保障,病不得歇不得”。在“两新”群体服务保障方面,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关心关爱、靠前服务。三是沟通交流不顺畅。高强度的工作,让“两新”群体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享受基本的休闲娱乐,与城市生活疏离感较强。如快递员、外卖员虽然平时与客户交流互动频繁,但基本上是点头之交,深入社交的群体基本以老乡、同事和亲戚为主,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党员人数少、能级低、生存压力大,参与经营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能力不强、机会不多,很难精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一方面,由于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对管理层影响力较弱。党建工作很难有效融入新业态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宣传贯彻党的主张力度不够,参与企业重大经营事项更是难上加难。如快递和外卖送餐行业以加盟制为主,总部实行以罚款为主的管理模式,导致加盟企业经营压力大,更多专注于经济效益而无暇顾及发挥党组织作用。另一方面,“两新”群体普遍收入不高、生存压力较大,存在“想发挥作用但找不到时间”的尴尬和无奈。如个体货运和网约车司机劳动强度大、职业病患多,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收入极其不稳定,既不能成为“受益人”,更无法变成“局内人”。

三、全域党建视角下推进“两新”群体

党建工作的路径思考

新时代全域党建,要坚持“全地域有力融合、全领域有效统筹、全要素有序流动、全功能有机衔接”。随着“两新”群体蓬勃兴起,推动党建有效覆盖是深化全域党建时代内涵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润州区积极打造“三融合三工程”模式,推动“两新”群体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全域党建体系。

聚焦机制融合,实施“同‘新’向党”工程。通过政治统领、组织统联,把各类组织从“千条线”变成“一张网”。针对新业态企业管理主体单打独斗、党的“两个覆盖”(即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够深入等问题,润州区坚持目标导向,在组织领导上高位协调,确保条条块块牵引到位。一是建强三级“红色主轴”,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区级层面指导吸纳群众性团体组织,扩容工作联盟;街道层面跨层级、跨领域对上联结部门、平台,获取更大抓手;社区层面“安家筑巢”聚拢“两新”群体,压实兜底责任。二是确保“两个覆盖”,重点开展“双清双建”(即“摸清群体数量、建立群团组织,摸清党员数量、建立基层党组织”)行动。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联建、成立行业党组织等形式,探索建立“云支部”“云上党小组”,构建覆盖全区“两新”群体党员的“云上组织体系”,用“铁打的营盘”兜住“流水的兵”,实现党的组织有效覆盖。三是建立“群团组织成员—企业中层—党员”培养链条。选派行业主管部门、群众性团体组织、街道社区党务骨干担任党建工作顾问,抓实“两新”群体党员队伍帮带培养,积极探索“班前一刻钟”“板凳微党课”等特色化组织形式,确保“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落实到位。

聚焦服务融合,实施“润‘新’守护”工程。通过“区域载体联享、党建微家联心、为民项目联认”,形成全域党建资源集聚优势。针对“两新”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强等问题,通过打造“三个一批”服务阵地体系,进一步融合空间、融合力量,持续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内涵。一是建成一批以“1个市级枢纽型阵地+N个开放共享型阵地”为核心的高水准阵地。二是形成一批街区商户、物业和“两新”群体共商共治的暖“新”街区,在餐饮、药店、便利店、书店等爱心商户设置歇脚点、补给点、援助点,为“两新”群体提供就餐、充电、读书、学习等便捷服务。三是共创一批“两新”群体工作网与社区治理网有机融合、打通“最后一百米”的暖“新”社区,条块联动组建关心关爱联盟,为“两新”群体提供劳动维权、相亲交友、政策咨询、学习培训等暖心实惠“大礼包”,让党的温暖触手可及。

聚焦作用融合,实施“‘新’光闪耀”工程。聚焦“两新”群体治理,推动红色网格联治、党群事务联商,以组织优势有效激活群众优势,变“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针对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党员)参与经营管理、社会治理能力不强、机会不多等问题,润州区坚持实效导向,积极探索新业态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途径、方法和平台,推进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事业发展势能。一是打造新业态企业党建品牌。针对“两新”群体,引导制定《行业自律承诺书》《正负面行为清单》等规范公约,为新业态企业发展加上“红绿灯”,培育快递物流“红运通达”、外卖送餐“先锋骑手”、直播电商“e路同行”等一批行业党建品牌,发挥党组织把方向、守阵地、聚人心作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二是建立“两新”群体赴属地街道社区“一对多”报到、网格员与“两新”群体“1+N”服务联系机制。通过组建“先锋骑手”“红色速递”志愿服务队,变外卖员、快递员为移动的“宣传员”、奔跑的“发单员”、安全的“守护员”。三是建设新业态企业党员突击队、党员红旗车、党员攻坚小组等党员先锋队。加强政治引领,带动“两新”群体参与社区巡防、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基层治理工作,发挥其“流动探头”和“移动前哨”作用,使其既是发展“受益人”,更是组织“局内人”,从社会治理“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将“两新”群体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真正成为“红色新力量”。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润州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官塘创新社区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刘志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