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等(3则)

作者: 魏哲哲 李心萍 李洪兴

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与平台企业之间能构成劳动关系吗?2024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作出回应,树起劳动者权益保护“风向标”。

新就业形态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引发全社会关注。

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必须抓住劳动关系这个关键,其对劳动者的权益有重大影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法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获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一系列权利。在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用工模式呈现灵活性、多元性、技术性等新特点,造成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所涉情形复杂多样,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判定困难。

实践中,有的企业将业务、劳务“连环外包”,有的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并以订立合作、承揽协议等方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无论手段如何翻新,根源是个别企业逃避用人单位责任,设法降低用工成本,试图通过“障眼法”在劳动者权益保障上“偷工减料”。因此,应有效打击规避用工责任的行为,准确认定劳动者与平台企业或者平台用工合作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扣紧“安全带”,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多环节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方面,相关执法司法部门应加大对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畅通维权渠道。比如在个案办理中,发挥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和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建议书的作用,推动用人单位规范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法律支持。目前,多地已将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群体,把确认劳动关系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帮助权利受损者得到及时救济。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不断织牢法律“保护网”,依法保障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就能让劳动者体面劳动,进一步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

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民企信心

“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中,不少都指向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一句“自己人”,给出了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的“金钥匙”。

对待“自己人”,首先要做到机会公平、竞争公平。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准入壁垒正被逐步破除。

重大项目,民企可参与。位于广东的中广核集团控股的陆丰核电站1、2号机组,总投资449.9亿元,民营企业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占比5%。

重大任务,民企有贡献。火箭转运索具、总装索具、分离钢索,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民营企业巨力索具提供了多种专业索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发布,各地各部门依法依规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准入环境。更多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将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当作自己人”也意味着“要办自家事”,当民营企业遇到困难时,政府部门理应靠前服务。

有效沟通有助于有力行动。民营企业希望加强公共数据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迅速将涉及自身的数据上传门户网站供各方查询……一桩桩案例,让民营企业真切感受到政府部门的关心、真心。从多地相继组织政企“早餐会”面对面话诉求,到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政企形成合力,有助于识别堵点、破解难点、维护秩序、激发潜力。

成长会有烦恼,而成长中的烦恼,要靠更好的成长来解决。支持企业健康成长,政府牵好线、搭把手,义不容辞。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就启动了“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活动,嘉兴、温州、台州三地组织上百家企业组团参展抢订单。靠前一步,多想一层,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持久仗,巩固正在提升的信心,稳定正在改善的预期,我国民营经济必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让一体化绘就大写的“一”

一张社保卡,能办多少事?在长三角,65个居民事项支持一卡通用,2800余个文旅场馆支持一卡通游,2.4万家医院和6万余家药店支持一卡通结……

一卡通用,“一”展现了一体化水平,“通”彰显了融合程度,长三角居民日益成为“一家人”。

长三角一体化,何以为“一”?地理上彼此相连,发展上协同联动,这是“一”的底色,是一体化的基础。

一体化不是同质化,要有区域的“一盘棋”,在统一目标下,各尽其责、打好配合。下好这盘棋,就要有打破行政区划、跨越自然阻隔的整体意识。

因为同下“一盘棋”,长三角各地原来相对分散的产业形态加快聚合、加力强链、加速延链,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形式上“有界”,实践中“跨界”,让“我的优势”成为“你的资源”,便能从协同联动中实现共赢。

一体化,“化”是关键动词,既是理念上的“心往一处想”,也是行动上的“劲往一处使”。

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稳步壮大。看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展新貌……以高质量为追求,推动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机制创新,理念上的一以贯之、落实上的一抓到底,为推动一体化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区域能级的跃升,离不开日积跬步,这也是“长三角人”拼搏实干的每一步。一体化发展,人人可为、人人作为,无数小写的“一”,助力一体化绘就大写的“一”。

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区域发展协同联动、积厚成势”。这为推动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指明了路径。相关各方要乘势而上,继续下大功夫、久久为功,不断破除壁垒、推陈出新,强化机制协同。这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待我们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