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守,“非遗”终成共富路
作者: 钟玺嘉
“户均增收万余元,大家在游山玩水中就把钱赚了,小日子就像这花轿,喜气洋洋!”临海市小芝镇人大代表、龙岙村党总支书记毛方先热心介绍。该村的“毛家班”花轿抬出了年入150万元的乡村共富路,获得了新华社关注。而这,源于小芝镇人大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纾难解困,打开共富小切口
临海市小芝镇龙岙村花轿班成立于清朝末期,曾小有名气,但随着婚俗习惯的改变,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15年,“毛家班”非遗技能人才毛武顺立志返乡重振花轿班。然而,办公选址问题却成了他的“拦路虎”。
临海市人大代表毛小连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联系沟通。最终,在毛小连的牵线搭桥下,“毛家班”共富工坊在下里村的闲置办公楼安了家,并第一时间对外开张营业。
本着既传承弘扬又不落后呆板的出发点,“毛家班”的迎亲队伍进行了简化革新,由17名平均年龄近60岁的轿夫、媒婆队伍组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家班”开张后,来自各地的订单蜂拥而至,甚至出现了人手不足的“甜蜜的烦恼”,需要经常对外“招兵买马”。
为此,小芝镇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向群众宣传“毛家班”花轿,和他们讲致富经,号召他们参与免费培训。当下,已有下里村、龙岙村、罗上宅村等100多名村民参与了非遗技能培训,随时可以加入迎亲队伍。
为了让这个非遗“小项目”发展成致富“大产业”,小芝镇人大连续多年就此开展专题调研。在当地人大代表的助力推动下,2018年毛家班花轿直播间开通了,2022年非遗传承班成立了,2024年“民族婚俗体验馆”建成落地了……
双向奔赴,共拓村民致富路
“我们小芝的桔子皮薄、汁多、甜度高……”毛家班花轿直播间里,毛武顺卖力吆喝着。谈及花轿直播间里卖橘子,还得从小芝镇人大说起。
龙岙村附近有2000亩左右的蜜橘种植地,虽然品质不错,但销量和售价一直上不去。去年秋天,小芝镇人大锚定“共富”选题,邀请毛武顺参加了一场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座谈会。
“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路”“‘毛家班’名气有了,是否可以联合打造特色品牌”……在代表们的建议下,共富思路被打开了。为了帮助村民增收,“毛家班”工坊借助各大直播和电商平台,打造“毛家班蜜橘”等农副品牌,多渠道拓展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我们将持续关注‘毛家班’的发展,并以此为支点,撬动更大产业发展。”小芝镇人大主席李凌勇表示,他们要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助力开辟更多产业共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