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德:从“一元村官”到人大代表黄巧艳

他以军人本色扎根基层,以代表担当践行使命,用十年如一日的为民履职书写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一元村官"重燃村民希望

2017年,离乡20余载的周春德带着“为家乡做点事”的夙愿,高票当选蕉川村村委会副主任。上任初期,面对村集体经济负债高、村庄基础设施陈旧、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他主动承诺:任职期间1年只领1元工资,其他工资收入全部捐献给村老人协会。

铿锵承诺化作实际行动。上任首周,周春德便提出“我们得有个正式的商议场地”,他与村支部书记张建宏自掏腰包10万元整修村委办公楼,半个月后,原本破败的办公楼便焕然一新。

再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大家看着亮堂的会议室,纷纷感慨道:“这届村两委干部来‘真'的,‘一元村官'值得信任。”

如何迈出乡村振兴第一步?周春德将目光投向那些“搁浅”的小项目。

蕉川村曾多次规划修建溪边游步道,却因沿溪土地为村民宅基地,征地工作困难致使项目停滞不前。周春德率先示范,不仅主动拆除了自家的院子无偿给村里修路,还自掏腰包修整路面。面对部分不愿拆的农户,他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宗亲族友、左邻右舍,运用“地缘、人缘、亲缘"工作法,不断上门讲政策、做宣传、疏思想、解心结。

情理交融的沟通终于化解了坚冰,停工多年的游步道修建项目在期盼中重启。如今,这条溪边游步道已成为蕉川村最美的风景线。

俯身听民声献良策

2021年,周春德当选县人大代表,身份的转变让他深感责任重大:“过去是为一个村谋发展,现在要为一方群众传心声。”

为精准捕捉基层声音,周春德将蕉川村的村民议事亭打造成“民意情报站”,不论春夏秋冬,他时常来这里听大家聊家长里短,从牢骚话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公交都停了3年了,我们去趟遂昌不容易啊。”“山岸源那个山塘,夏天存不住水,干得厉害。"“现在山上都不让建私墓,这人的后事总得办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村里村外的零碎小事,一旁的周春德拿出笔记本,一字一句地记录问题和诉求。4年间,他共梳理出90余条民生诉求,形成15份高质量代表建议。

2022年,蕉川客运公交恢复运行,优化后的班车每日2个班次循环发车,沿途增设5个候车亭,覆盖蕉川、胡家、夹路畈、马埠等行政村,构建起“村村通县镇、半小时达城区”的交通网络。2023年,山岸源山塘清淤项目、罗坪山塘漏水点修复工程启动,解决了附近村民汛期担心山塘安全隐患、夏季干旱担忧农用水问题。

今年初,周春德在与村民闲聊中得知,蕉川岭后桥头至山岸源路段没有路灯,有人晚上经过该路段时被蛇咬伤,还有人因看不清路踏空摔伤。为此,他立即向新路湾镇人大反映相关情况,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目前,蕉川村路灯提升改造已纳入2025年度新路湾镇民生实事项目,预计年底前完成安装。

从捐资纾困到便民兴村,周春德始终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坚持当好群众的知心人、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72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