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助力全省首个老旧小区自主更新
近日,走进杭州市拱墅区浙工新村施工现场,只见塔吊高耸,挖掘机轰鸣。这里是全省首个以居民为出资主体的危旧房改造项目。2023年,548户居民经过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最终达成共识,“自掏腰包”实施小区内13幢老旧住宅拆除重建,为城市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蹚出了一条新路。
今年4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意见于2024年5月1日正式施行,该项目受到全国及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首个老旧小区自主更新的背后,有拱墅区人大常委会朝晖街道工委和人大代表的一份努力。
代表访民解困送上“及时雨”
浙工新村内有13幢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住宅,台风天气,居民就要连夜转移入住酒店。为此,拱墅区相关部门曾尝试进行改造,但居民一直未能对方案达成共识。
2023年4月,拱墅区委、区政府牵头再次对浙工新村全体居民开展拆改意愿征询问卷调查。
“党委、政府正在研究城市危旧房居民自主更新的试点方案,以一幢楼一代表为原则成立居民自愿更新委员会,代表多数居民行使权利,采取委托政府部门的形式实施项目改造……”拱墅区人大代表、朝晖街道大木桥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宫艳,正在向居民详细解释着试点方案。而像宫艳一样,在浙工新村全程“驻点办公”的人大代表共有7位。
在项目征求民意之初,人大朝晖街道工委就迅速行动起来,创新建立由属地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及工程领域工作的代表组成人大代表工作组,在现场每日驻点办公,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入户收集民情民意,帮助居民协调解决了过渡房、家庭财产纠纷等问题30余件。工作组还在现场专门设立人大代表接待点,半年接待群众上百人次,收到意见建议20余件。
在人大代表助推下,居民对自主更新方案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创造了85天完成99.82%签约率,66天完成腾房的“奇迹”。
人大协商议事搭好“民主平台”
“从多层住宅变成小高层,公摊面积增加了,如果按照现有方案通过建筑面积折算,新房的套内面积会小很多,建议通过套内面积折算。”宫艳在参加“居民自更会”协商时,将居民这一呼声记录下来,带到了第二天的专班会议上研究,最终把民意写进了方案。人大代表工作组还与“居民自更会”建立“定时通报、定期例会、定向联系”等工作机制,确保信息畅通、运转高效、协同作战。
为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直延续下去,人大朝晖街道工委还创办了“新村新未来”议事平台,组织人大代表、居民“自更会”代表、居民代表一同就居民关切的问题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共召开各类别、各层面议事会议10余次,有效构建民情民意“收集—议事—解决—反馈”闭环机制,让项目方案更符合居民利益,更满足居民需求。
2023年11月28日,浙工新村城市危旧房自主更新(试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人大代表的履职也随之进入新阶段。“项目实施推进、民情诉求收集、开展协商协调这三个方面将是我们今后发挥人大作用的重点。”人大朝晖街道工委负责人说。 宋玉凤 裘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