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月海:以法律专长书写履职答卷
作者: 宋玉凤
他是一位法律工作者,30年间获得了“杭州市优秀律师”“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全国优秀律师”等多个荣誉称号。当选人大代表后,他又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在立法、监督、公益等多个领域书写着自己的履职答卷。
他就是杭州市拱墅区人大代表、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余月海。2023年5月,他被聘为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
立法前线的“智囊团”
2022年4月,杭天信律师事务所被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余月海迅速成立了立法联系工作室,带领35名律师团队,积极配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调研,认真完成市人大常委会交办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任务。
两年间,他们参与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等24部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征集,召开调研座谈会12场,提出意见建议100余条。
为了更广泛听取群众的立法诉求和立法建议,杭天信基层立法联系点还不断加强信息采集点管理和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2024年3月27日,杭天信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点授牌仪式暨信息采集员培训会举行,拱墅区总工会、拱墅区妇女联合会等12家单位成为立法信息采集点。
这是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指导下,余月海带领杭天信所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又一扎实举措,旨在更好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纽带作用,夯实立法工作群众基础。
法治监督的“吹哨人”
身为一名人大代表,又是一位法律人,余月海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工作监督和司法评议中,总能以专业的眼光、务实的态度,提出切中要害的意见和建议。
2024年6月26日,拱墅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法院关于立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面对区法院立案工作的繁重任务,余月海既肯定成绩,又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立案难”问题,提出了加大诉源治理力度、提升立案工作透明度等建议。
在参与拱墅区人大组织的“两官”评议时,作为评议组成员的余月海,又从专业视角一针见血地提出建设性意见:“要加强业务培训,增强法官的各项司法能力,从根本上保证案件质量。”“要不断完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瑕疵案件的监督和纠正。”
针对日常履职中发现的问题,他还向区人代会提交了《关于建立、扶持“拱墅区运河法律服务产业园”发展的建议》,建议整合现有法律服务中介力量,打造“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区”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他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对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更是对百姓利益的坚定维护。
公益服务的“领航者”
在余月海的心中,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人心的力量。他认为,法律的力量应当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他和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公益法律服务,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社区,从未成年人保护到老年人权益保障,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自2013年起,杭天信所便承担起杭州市12个社区的法律咨询工作,每周定期进社区为群众答疑解惑。2016年,杭天信所又与淳安县6个乡镇结对,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与咨询。
每年的3月15日,他们都会组织开展“3·15”公益法律咨询服务,赴学校、社区、商圈面向中小学生、老年人群体、企业,举办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益保障、新公司法解读等主题讲座。类似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余月海每年都要组织开展10多场。
在余月海的带领下,杭天信所于2016年注册成立了浙江省律师界第一家公益组织——杭州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为经济困难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和社会公益维权工作。其后,又相继设立了景宁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淳安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每年办理各类公益案件1500多件。
2020年,又成立了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免费为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服务,合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做一次公益援助很简单,但难的是一直坚持。我想让杭天信所成为公益法律服务的领航人。”余月海说。
就这样,在立法、监督、公益等多个领域,余月海都以法律之笔,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履职画卷。他的故事,是法治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亮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