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时代使命 奏响民主强音
作者: 陈波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具体安排。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深化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扎实推进和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各级人大的职责使命,也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结合,出台《关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的决定》,推动打造了一大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品牌,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切实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让每一项立法都满载民意、顺应民心
法者,治之端也。立法是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让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民智?在浙江,遍布各地的26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让民众的“金点子”搭上立法“直通车”。
2024年7月1日起,《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施行。“在条例立项、起草、审议、评估的各环节中,都饱含着来自鄞州的基层民意,不少条款都充满了‘鄞州味’,可以说是把法真正立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宁波市鄞州区人大常委会法制监察司法工委主任曹明艳说。
近年来,鄞州区人大常委会紧盯民意民声,在参与立法工作中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把“群言群语”变为群众认可的“法言法语”。如重视用“接地气”的立法意见征集方式,引导更广泛的群众参与到立法相关活动中来;对各立法联系点进行“差异化”定位,重视听取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更好提升立法征询的针对性、专业性;积极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站点融合”,拓宽全社会参与立法的途径和触角。
2024年1月26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于这部条例,温岭市温峤镇的人大代表们感到尤为亲切:“我们可以说参与了条例制定的全过程。”
温峤镇人大主席团是2020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发布后,温峤镇人大多次进企业、访市场,最大程度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特别是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草案第四条表述过于笼统,建议明确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优化营商环境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的具体行政部门或者联席机构。”“第二十二条建议改为‘依法探索长期(三年以上)吊销未注销企业的强制注销制度’。”……
一场场“头脑风暴”中,温峤镇人大最终整理上报26条意见。条例正式发布后,大家发现有8条意见被不同程度采纳。
自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丽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探索建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广泛收集和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立法的“主角”。
如在制定《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过程中,在原有的20家静态基层立法联系点基础上,又在遂昌县王村口红色遗址群、龙泉住龙红色小镇等红色资源集中地,设立5处动态基层立法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充分吸收基层意见和建议。
推进监督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洋山镇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较少,请问镇政府下一步是否有规划新建新能源车公共充电桩?”“目前正在建设的充电桩有8个,下一步还打算在华荣商务楼停车场、隆城花苑停车场等公共区域建一批充电桩。”
这样的“一问一答”,发生在2024年9月12日举行的嵊泗县洋山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大会问政”现场。近1个小时时间里,12位镇人大代表围绕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民生实事、基层治理、生态环境、共同富裕等议题发问,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诚恳应答。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拓宽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和空间,优化公开对话、直接问询等流程环节,使监督更加透明、更加有效。嵊泗县洋山镇开展年中人代会“大会问政”就是典型案例。
在宁波市象山县,则建立起“代表督事”机制。通过建设督事智治平台应用,推进代表全程监督、群众全天候参与,实现“一线问情—调研合议—跟进督办—部门领办—公开评价”的“问议督办评”完整闭环,推动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赢得了群众赞誉。
“打造‘三联三督’品牌,去年开展活动2704场次,参与群众41048人次,解决问题3983个。”在9月26日上午召开的庆祝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暨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上,海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时表示。
“三联三督”指以联企业(项目)督营商环境提功效,以联民生督实事项目和代表建议办理提功效,以联网格督基层治理提功效。今年以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三支队伍”、三个“一号工程”建设,推进“两去两回”,联企业项目1200多个,上报清单834项;近5年联督民生项目36个,使项目更合民意、更惠民生。
“涉及整街搬迁,沿街的铺位该怎么安排?”“修补摊位要聚在一起,分开伤人气。”在温岭市,当面对整街搬迁、老旧小区改造等牵涉方面广、“众口难调”的事项时,有一套自己的特殊“啃法”,这就是“民主恳谈”。
温岭市委民主恳谈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民主恳谈”将基层协商民主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相结合,实现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全方位参与、全过程监督。最近两年,通过“参与式预算”推动政府吸收意见建议193条,调整预算资金达9543万元。
“为推进开门监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现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度监督工作建议议题。”自2024年10月以来,我省各地人大纷纷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地方媒体等发布下一年度监督工作议题征集公告,从源头上扩大人民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
用好代表家站,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阵地
2024年10月16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走进拱墅区半山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就10月底召开的常委会会议有关议题,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13名杭州市、拱墅区人大代表,以及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和群众围绕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法规草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等议题,提出了50余条意见建议。
目前,覆盖浙江乡镇街道的5000多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已成为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
2024年,来往于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和嘉兴市桐乡市河山镇之间的两地群众终于实现了期盼多年的愿望——善琏含山大桥建成通车。原来仅能步行通过的小桥,升级为双向通机动车的大桥。借助于代表联络站的撬动,“民意民情的及时收集、人大代表的及时跟进、两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最终让民生问题变成了民生实事。”南浔区人大代表沈虹说。
浙江各地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代表联络站建设。人民群众通过扫“代表码”了解代表信息、反映意见诉求,打破沟通的地域、时间壁垒;代表通过扫“代表活动码”登记履职情况、汇集履职成果、提出问题建议——“代表码”和“代表活动码”的相互配合,使得联络站“24小时不打烊”成为可能,一大批“民生小事”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各地注重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财经工作基层联系点贯通融合,打造群众身边的“民意窗”“连心桥”“直通车”,“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成为新常态。近两年,共有399件地方性法规、1691项监督事项进站(点)征求意见,开展民主恳谈、“代表有约”等活动8.6万场次,收集民情民意168万条,引导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建议7063件。
各地加强代表家站等平台载体建设,不仅为基层民主实践提供便捷、高效途径,还催生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绍兴市柯桥区,“代表问诊议事”活力迸发。今年4月,柯桥区华舍街道组织社区开展外墙脱落安全隐患摸排,发现有14个建造较早的小区外墙面出现裂缝、脱落、破损等问题。获悉情况后,柯桥区人大常委会华舍街道工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会成员实地走访,并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召开“外墙脱落整治”专项问诊议事座谈会,形成意见建议后转给相关政府部门处理,推动问题解决。
台州市黄岩区重视并发挥人大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要渠道作用,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进代表联络站,掌握第一手社情民意,在全区推广人大“回音必”应用,近3年收集民意2.9万余条,转为政策举措566项。
永康市人大联合当地法院创建“龙山经验”人大代表联络站,集体研究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请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中群众信得过、听得进的“自家人”参与诉前调解、执行监督等工作,推动“法、理、情”深度结合,让人民群众在联络站“找到说法”,将烦心事“做个了结”。
健全制度机制,筑牢现代化先行民主基石
2024年9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的决定》。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创新举措。
决定共四条,主要包括坚决扛起人大使命担当、依法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丰富发展基层民主实践等内容。比如,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决定明确“拓宽公民知情渠道”,健全人大信息公开制度,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公开信息;在保障公民参与权方面,决定明确“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依法抓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健全立法工作征求意见和反馈机制,完善基层人大协商邀请公民参与机制;等等。
“出台这个决定,既是溯源溯史的重要过程,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更是深入推进我省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民主基石的现实需要。”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在作决定草案说明时说。
在基层民主实践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提炼、系统集成,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机制,有些还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推动实现“一地创新、全域共享”,不断夯实基层民主根基。
如宁海县在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过程中,形成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三阶段六环节”工作机制。2017年以来,省委、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指导意见,在全省全面推广票决制工作。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又制定出台全国首部票决制地方性法规,使票决制运行更加规范,推动“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诠释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真谛。
街道人大工作是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范畴,是人民群众最能直接感受当家作主的重要阵地。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从法治上对基层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街道居民议事制度等作出规范,明确在街道建立居民议事组织,让社区居民有地方表达意见、反映问题、参与治理、行使权利,畅通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
省人大常委会还根据实践需要,于2023年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的实施办法》,完善公民旁听组织方式,扩大公民旁听范围,让民主更直观、工作更透明、参与更有效。把乡镇街道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沿阵地,2023年6月召开全省基层人大工作座谈会,推进基层人大“四主八好”规范化建设,使基层民主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2024年5月,首次召开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部署推进两码、双联、团组、站点等“四建设”和服务保障水平、代表作用发挥等“两提高”,完善代表工作体系,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10月,制定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立法联系点的构成和布局,持续推动规范化、数字化、体系化建设,让“家门口”的声音更好直通立法机关。
改革风劲乘势起,奋楫扬帆立潮头。踏上新征程,全省各级人大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持续绘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人图景,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