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监督“组合拳”办好民生“关键事”

作者: 肖朝红 刘策 崔璐璐 赵群怡

打好监督“组合拳”办好民生“关键事”0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关乎家国。每年年初的市、县、乡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一人一票,选出当年的各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2年,浙江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人大票决(票荐)产生民生实事项目近1万件。

为民办实事,重在落实,贵在坚持。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成效几何?推动民生实事从愿景到现实,各级人大又有哪些实招硬招?

杭州:高质量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推动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10个市人大代表监督小组,通过“部署会”发动、“监督周”推动、“报告会”问政、回头看跟踪、满意度测评,高质量推动项目实施。

“组拳出击”显力度

2022年5月7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部署会,明确监督工作安排,落实相关监督责任。

会后,10个监督小组迅速行动,“量身定制”监督计划,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积极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第四监督小组提前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培训会,编印监督手册;第十监督小组组织市人大代表先后赴建德市钦堂乡残疾人之家、市康复医院等进行督查,并提出意见建议49条。

“代表监督周”期间,共有204名杭州市人大代表、155名区县(市)人大代表参加集中监督,开展调研和明察暗访283人次,监督发现问题112个,提出建议意见199条,协调解决问题64个。

深问实答察关切

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承载着百姓满满的期盼。2018年以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规范“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深化“代表问政”环节,明确代表可就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互动交流,提出意见建议。

在2022年8月15日举行的杭州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聚焦民生实事项目办理的“辣味问政”如期而至。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如何‘提档升级’?”“为什么要建‘乡村博物馆’?”……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围绕‘空间有没有,空间在哪里,如何规划利用好老旧小区有限空间’三个问题,扎实推进空地兴建、拆除重建……”“乡村博物馆主要是特色馆,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创新。目前,全市已建成这类博物馆250余家……”

一问一答间,问出了百姓心中关切,答出了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承诺。

数字赋能增质效

“建议对地铁6号线线路进行优化整合。”2022年6月6日,在对地铁接驳公交(新辟线路)运行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日常监督时,杭州市人大代表胡秀华发现,地铁4号线与地铁6号线的换乘站火车东站的换乘方式为“出站换乘”,市民出站后要再进站换乘,十分不方便。她随即在杭州市人大“民生实事监督”应用场景提交了建议。项目牵头部门在收到建议后,第一时间与代表进行沟通,提出线路优化改造设想。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字赋能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成了新常态。“民生实事监督”应用场景包含项目进度榜、专项监督台、代表满意票、实事档案馆等模块,代表可就近就便开展监督,并通过该应用场景上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系统自动生成交办单,直达有关职能部门,部门在线反馈办理情况,代表实时进行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闭环。

围绕代表在监督中提出的意见建议,监督小组会组织代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跟踪监督,并通过听报告、查报表、促回复等形式与部门共同分析梳理难点,推动问题解决。

“这些举措推动形成了年初有票决、年中有互动、年底有测评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完整闭环,有助于政府完善工作举措,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12月19日,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并通过“民生实事监督”应用场景对10件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均为满意。

平阳:联动监督构筑美丽“生活圈”

美丽河湖工程建设是2022年平阳县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包含园林绿化、绿地绿道建设、打造水美乡镇等内容。一年来,平阳县人大常委会全力助推项目落地,把“美丽河湖”变为“幸福河湖”。

履职评议助力擦亮生态底色

园林绿地是一座城市最基本、最直观的生态底色。美丽河湖工程计划建成园林绿化项目15个、新增绿地12公顷、新建绿道10公里。

为切实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细,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平阳县政府组成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职监督评议的若干规定》,并于2022年首次组织开展评议。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被纳入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职监督评议指标体系。

“我们成立评议工作组,一周时间每天进驻一个部门,通过召开动员会、分组谈话、民主测评以及站所走访等方式开展评议摸底,力促评议工作实战实效。”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11月初,工作组在摸底调研中发现,美丽河湖工程分解指标中,园林绿化项目进度相对滞后。工作组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有关部门,同时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监督,持续关注整改情况。

2022年11月底,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项工作评议会,听取部门综合履职报告以及部门负责人履职报告,前期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成为关注重点。

结果令人欣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新增绿地13.41公顷,新建绿道19.6公里,贯通省级绿道3号线,超额完成民生实事项目任务指标。”

数字赋能凝聚治水合力

水环境的高效治理和常态化保护是美丽河湖工程建设的应有之义。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平e近人”应用场景建设,同时联动鳌江镇人大打造“护水e路行”基层单元特色应用场景,同步推进线上“护水”场景搭建与线下“护水”行动开展。

“护水e路行”下创设“e路宣”“e路督”“e路商”“e路护”四大模块,通过增加“宣”的维度、丰富“商”的渠道、拓展“督”的形式,全链条串联起人大代表、选民、政府部门等主体,推动形成全民参与水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2022年,平阳县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条、水美乡镇4个,完成水上碧道建设11.098公里;累计治理河道16.14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02.5%。

专项监督按下危废治理快进键

“净土清废”是美丽河湖工程的“源头”项目之一。2022年,平阳县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净土开拓战”“清废规范战”行动,全力确保土地安全利用。针对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费用高、处置难等历史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小微危废收运处置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小微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体系。目前,全县实现统一收运全覆盖。

在平阳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无废城市”创建按下快进键,同时打出了积分制评估、助企惠企性政策等“组合拳”,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桐乡:靶向监督打造人才“蓄水池”

在桐乡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桐育工匠”被票选为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桐乡市人大常委会紧盯进程,全程监督,助推项目高质高效实施,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

专项监督,全方位做好人才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常委会领导领衔、市人大各委室协调、市人大代表参与的代表监督小组。2022年4月20日,代表监督小组到市人力社保局听取项目推进情况汇报。9月9日,前往桐乡技师学院和相关企业,实地察看技能培训开展情况。12月8日,赴市人力社保局开展项目督办活动。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查找技能人才就业方面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解决。

建言献策,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桐育工匠”代表监督小组的人大代表来自不同行业,日常工作即履职现场,他们深入企业、车间倾听呼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我认为当前仍缺少一线工人自我提升的平台。”“要凸显技能人才价值,完善评价奖励机制。”……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代表们持续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巩固成效,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

“截至目前,已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74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880人……”在“桐育工匠”民生实事项目督办会上,代表监督小组听取了市人力社保局关于项目落实情况的汇报。成效值得肯定,但监督小组也指出了存在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不够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桐育工匠’民生实事项目的圆满完成是我市技能人才培养的又一新起点。”在今年2月上旬召开的桐乡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桐育工匠”再次入选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细,探索更有益于技能人才能力素质提升的途径,助力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D:\2021杂志\202109\shu.tif>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