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国:一张券一块石富裕一方百姓

作者: 张誉春 徐禛禛

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对应的,是农民劳动就业的“千万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起源于衢州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常山是试点县。2003年7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常山考察调研,对“劳务培训券”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张小小的培训券给常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山县青石镇人大代表、砚瓦山村党支部书记徐卫国说,20年来,常山县始终抓住“人”这一核心,持续深化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从发放纸质劳务培训券到举办各类特色“技工班”,再到成立常山农民学校、常山阿姨学院、常山工匠学院等专业型“乡土学院”,打开了农民提升技能和学历的新通道。

徐卫国所在的砚瓦山村,青石、花石等石资源丰富。依托农民培训,让更多村民成为利用石资源的“能工巧匠”,让司空见惯的石头变成增收致富的“宝石”,这是徐卫国履职的方向。为此,他积极推动开设“红石讲堂”,邀请本地优秀石产业经营户、盆景匠师等开讲授课,“一对一”“手把手”教学。

同时,在村民集聚区设置“石盆景制作流动教学点”,方便村民就近学习小型石盆景制作技能;鼓励村内妇女组成“石头姐妹”组合,通过直播、线上教学,为石盆景“带货”。

2021年,砚瓦山村石产业年交易额近2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175元,实现了“一张券助力一方产业,一块石富裕一方百姓”。

延伸阅读

卢阳春:迭代升级“寀卢经验”

张   平

盛夏,走进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共享田园”生机盎然,连片稻田丰收在望。傍晚时分,紫藤长廊下村民休憩、避暑,欢声笑语不断,闲适中透着和谐。寀卢村是“千万工程”示范村,是“寀卢经验”的发源地。

2003年6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六天便来到寀卢村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

什么是“寀卢经验”?时间回到1992年,寀卢村85%的劳动力跳出“农门”,30%水田出现抛荒。农民减少,今后农业怎么发展?

“1993年的时候,村民卢法素首先尝试水稻直接撒播,取得亩产250多公斤的好收成,村里因势利导,将‘撒直播法’在全村推广,同时投资百万元建设现代标准农田,不仅省工、省力、省本,还起到了高产高效的效果。”寀卢村党委书记、城东街道议事会成员卢阳春介绍,至此,“寀卢经验”初具雏形。

“寀卢经验”可贵之处在于与时俱进。经过多年发展,历久弥新,迸发着强劲动力。在“千万工程”指引下,卢阳春带领村两委班子迭代升级“寀卢经验”,打造4000余亩“共享田园”,形成集生态保育、文化旅游、绿色生产于一体的“网红休闲打卡点”。2019年,寀卢村探索搭建“智慧寀卢”云平台,将1200亩农田纳入5G数字化管理,无人化播种、收割成为现实。

2021年,寀卢村与邻近的单良、徐田等7个村一起成立八村共富联盟,与多家公司合作实施农文旅及现代果蔬基地项目,努力把“共享田园”打造成“共富项目”。

“新时代‘寀卢经验’是更智慧地种好田,向高科技现代化农业迈进,在高效生产和农旅融合中取得双赢。”卢阳春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