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竹”成金 逐“绿”前行

作者: 黄秋月

点“竹”成金  逐“绿”前行0

群山涌翠,竹海茫茫。百丈镇地处余杭区西北部,拥有5.5万亩竹林,森林覆盖率达86%,被称为“浙江毛竹之乡”。近年来,百丈镇人大聚焦这片竹林,履职尽责、解题破难,助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实“借绿生金、添绿增金”乡村低碳发展新路径。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竹林流转补贴!”在收到一笔近2000元的打款后,百丈镇泗溪村村民老李第一时间向亲朋好友分享好消息。此时,老李最想感谢的是百丈镇的人大代表。

竹产业是百丈镇重要的富民产业,然而近年来,受到市场环境、人力成本、技术壁垒等多重影响,竹林收益逐年下降,万亩竹林大面积抛荒。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刻不容缓。2022年,泗溪村率先启动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试点。

“首先要摸清‘家底’,全方位排查竹林面积、流转情况、农户流转意愿等。”百丈镇人大主席陈源杰说。

为摸排数据,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收集意见,并做好竹林流转政策的宣传。在人大代表的努力推动下,仅一个月时间,泗溪村流转签约率达99%以上,流转毛竹林5721亩,涉及农户418户。

在试点成功的带动下,当地群众振兴竹产业的热情被激活。围绕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镇人大组织开展了主题接待活动,代表们共提出10余条意见建议,涉及企业补助、加工点用地、收购补偿等多个方面。在代表的建议下,百丈镇联合企业通过开展培训班、组建直播室等方式,打造“共富工坊”,有效激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竹林激活了,镇人大探索的脚步却没有停止。

“2021年,在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百丈镇半山村首创村级尺度碳排放碳汇测算,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2020年、2021年半山村连续两年实现碳中和,还有多余的14601吨碳汇可供其他地方抵消碳排放,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村’。”区人大代表、半山村党总支书记洪秋平介绍。

从2022年开始,百丈镇积极开展竹林碳汇经营项目开发工作,探索竹林碳汇增量的可持续经营和竹产品储碳量的市场交易,构建竹林低碳发展新格局,让竹林里的空气也能变钱。镇人大将“低碳发展”作为新课题,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中动员相关企业研发低碳桌签技术;开展“落实‘双碳’行动 共建美丽家园”人大代表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议事会,邀请人大代表联动助力,携手浙江农林大学以半山村为研究对象,将“零碳”“碳汇”融入村规民约。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助力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落地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竹产业全面提档升级,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陈源杰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