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打造“县长来报告”品牌
作者: 洪燕波 蔡洋丞
丽水市松阳县,这个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浙西南县城,近期正因一项人大工作创新而引发媒体关注。
为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松阳县人大常委会倾力打造“县长来报告”品牌,将宪法、法律所设定的“政府对人大负责、向人大报告工作、受人大监督”这样一种法律关系具体化、形象化,蹚出了一条适合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人大监督新路径。
一份代表建议催生而来
松阳县人大代表叶春景,是该县大东坝镇大东坝村党总支书记。2023年2月15日,松阳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叶春景提交了《关于建立县政府各职能部门人大联络员制度,落实专人分管和负责人大工作的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对一些县政府组成部门的具体职能与联络方式不太熟悉,在与政府职能部门就选民反映的意见、建议落实反馈过程中,经常来回奔波,影响了办事效率。”叶春景的呼声,也是众多来自基层一线代表的心声。
建议提出后,得到了县人大和县政府的高度关注,松阳县人民政府县长梁海刚领办建议。“代表对我们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代表建议办好。同时,根据松阳的实际,深化建议办理的内容,在自觉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中,切实提高和改进政府工作。”梁海刚说。
根据代表的建议,县政府一方面在各组成部门内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室”,指定专人作为“人大代表联络员”并对外公布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依托松阳县人大常委会开发的“松智汇”特色应用场景,设立“线上人大代表联络室”。
“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路径,实现了群众、人大代表、职能部门的全时段多向互动,让代表和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加畅通、方式更加便捷、流程更加高效。”松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建议办理的拓展,“县长来报告”工作应运而生。
2023年4月,《“县长来报告”工作方案》印发。方案明确,县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相关监督议题、建议办理工作时,由原来委托政府组成部门汇报升格为县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内容不全等问题。
报告主要分专题报告和履职报告两方面开展。其中,专题报告每年由县长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半年度工作、民生实事办理和涉及重大行政决策情况等;分管副县长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监督议题落实、代表建议及重点督办件办理情况。履职报告为县政府领导每年要向县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代表建议办理、年度履职情况。每年确定1至2名县政府领导口头报告,并接受人大常委会满意度测评。一届政府任期内,各县政府领导至少口头报告一次。
三年接待活动奠定基础
2023年8月16日,松阳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共同召开了“县长来报告”工作推进会。会议详细解读了“县长来报告”工作方案,对县直各单位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9月8日上午,在松阳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梁海刚向县人大常委会全面报告了政府半年度工作开展情况,100名省、市、县、乡人大代表(议事会成员)到场听会。“县长来报告”从制度设计走向具体实施。
一周之后的9月15日,在梁海刚带领下,县政府领导班子及组成部门负责人,走进松阳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开展“听民意、连民心”活动。这是“县长来报告”的第二场活动。
“松阴溪绿道是松阳百姓休闲的好去处,部分路段年久失修,这与松阴溪4A级景区建设不相符,政府对绿道提升改造有何措施?”“山区农产品销售存在瓶颈,政府如何拓宽农产品销路?”……
活动现场,代表们“有备而来”,抛出一个个问题,政府班子成员不回避、不推诿,一一认真回应。
“在我发言过程中,梁县长对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仔细询问、详细记录,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孙培是丽水市、松阳县两级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新松阳人”。活动前,她深入调研走访,做了充分的准备,将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农村电力系统维护等4个问题带到了现场。
“这样的活动非常好,人大代表和政府领导面对面沟通,让政府了解群众诉求更加精准,办理代表建议更加高效。”松阳县人大代表,西屏街道城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叶凌霞说。
活动现场,2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代表联络站通过视联网同步开展,共收到相关代表建议107条,当场共交办问题29个。
其实,“县长来报告”虽于今年正式推出,但其孕育萌发可追溯至3年前。据介绍,2021年9月15日,松阳建成丽水市首家县级人大代表联络总站。自此,松阳县人大常委会把9月15日确定为全县“人大代表集中活动日”,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县乡联动、形式多样的活动,县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参与,接待选民和人大代表,接受群众监督。
“经过3年的实践,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成效不断显现,影响力逐步扩大,这为‘县长来报告’工作品牌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松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为民说。
打造人大监督县域范例
长期以来,监督权是人大运用最普遍、最经常的重要职权,对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而言更是如此。如何提升监督工作质效,是基层人大着力思考和破解的课题。
“开展‘县长来报告’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梁海刚表示,通过这种形式,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让各级人大代表了解政府的工作,从而实现更好地监督、推动政府工作,把松阳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以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为例,“县长来报告”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是,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代表满意率与问题解决率直线上升。
“以前部门向人大报告,往往局限于其职能范围以内,内容较为狭隘,对职能以外的情况答复不清,代表难以全面掌握建议办理情况或下阶段工作走势。”松阳县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主任徐发余介绍,“县长来报告”工作开展后,政府领导对分管部门领办的代表建议亲自过问,参加建议面商、签阅办理答复件、修改报告,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办理工作,效果显而易见。
据了解,自4月份启动以来,县政府领导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20人次,报告工作30余项。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民情民意、代表建议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有大量工作需要政府组成部门以外的单位办理落实,在县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报告主体范围从政府扩大到“一府一委两院”。
在徐为民看来,开展“县长来报告”工作,通过县政府负责人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带动监委、两院负责人向人大开展常态化报告,实现“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由被动监督转为主动报告,进一步拓宽了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以及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有利于将人大制度优势、职能优势更好转化为县域治理效能。
为确保此项工作行稳致远,松阳县人大常委会还适时修订、制定了《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松阳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和规范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工作的实施意见》《松阳县人大常委会民情民意处理办法》等制度,指导“一府一委两院”做好相关工作。
“‘县长来报告’让代表履职更加精准到位,让政府工作更加高效务实,让人大常委会监督更加掷地有声。”徐为民表示,松阳县人大常委会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放大“县长来报告”品牌效应,全力打造人大监督县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