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立法破解企业人才困境
作者: 刘城竹
法治保障“加”活力
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我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相关法规制定和执行情况检查,并以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法治服务,进一步夯实护航三个“一号工程”的法治体系,以“法治力量”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以来,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立法民意通”数字化系统、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广泛凝聚代表智慧,相继对扩大技术工人中等收入群体、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立法,破解长期困扰当地企业发展的人才困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代表参与立良法
“民营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而人才一直是台州民营企业发展的短板。”“建议进一步加强企业技工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将制约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台州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围绕助力三个“一号工程”纷纷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扩大技术工人中等收入群体”“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内容列入台州市人大当年度立法计划。
自那以后,台州市各级人大代表依托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立法民意通”数字化系统、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贡献智慧力量,部分相关专业领域代表深度参与两部法规的立法全过程。“台州技术型工人依然较为紧缺。”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时,很多人大代表反映:“推动三个‘一号工程’,必须着力为民营企业解决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人才这一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拓宽代表参与立法的渠道,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实现全市132家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合共建,为全市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提供平台。
在《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时,针对校企合作要求条款,台州市人大代表、台州学院创业学院院长周瑶提出了“要发挥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主导参与”的建议;针对教师人才引进条款,台州市人大代表、杰克科技股份公司财务副总监刘慧建议:“可以让企业的专业人才围绕技术、营销、财务等方面到学校讲课。”此外,市人大代表中的很多一线技术工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也深度参与《台州市扩大技术工人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草案)》的制定全过程,力求有效破解当地企业技术工人短缺困境。
法治保障助发展
目前,《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已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台州市扩大技术工人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草案)》也已通过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
要想留住人才,提高人才获得感很关键。据介绍,《台州市扩大技术工人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草案)》总结了全省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对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薪酬分配等方面措施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进行固化,切实解决技术工人经济待遇、落户、医疗、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
人才要招引,加强本土培养更根本。《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聚焦本地人才培养,从“谁来办”“怎么办”“支持办”三方面着手,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对单位职责、校企合作形式、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定,着力破解企业用人与职业院校育人标准不契合、资源信息共享不通畅等问题,通过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全市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高质量法治体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三个“一号工程”走深走实。
法规实施后,台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监督主体作用,监督推动法规在地方的正确实施,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共同凝聚起助推三个“一号工程”的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