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爱无“碍”更有温度
“无障碍”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出台,令无障碍环境建设更添法治保障力量,也开启了城市进一步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和“高度”的新局面。无疑,被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赋予重任的杭州,有理由通过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的发力,展现样本意义。
一连串数字足以说明杭州在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出行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据报道,三年以来,杭州改造提升14万个无障碍点位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对亚运场馆、亚运村、定点酒店以及机场、地铁、火车站等1800多个项目开展竣工前体验督导;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121个,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1.5万户……
这些设施,从点到面,从一个领域到全领域,“铺陈”出一个城市满满的善意和暖意。它们的出现和普及,既能满足赛会之需,以“无声的语言”为参赛运动员和相关需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也能在“后亚运”时代中,继续发挥作用,造福于这个城市的市民和游客。
众所周知,残疾人容易在城市生活中遭遇细节上的挑战。聚焦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无障碍需求者”的痛点和难点,以全要素、全体系的视野,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好,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杭州下足了功夫。
同时,杭州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还有升级、补漏的考虑。改善无障碍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是建设无障碍环境的重要一环。为此,杭州全力推进政府网站、办事窗口、公共服务机构网点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创新研发“无障碍服务在线”平台,可提供无障碍交通出行、24小时智能在线手语翻译、无障碍旅游、观影、生活、检察院无障碍公益诉讼等一站式集成服务,有效破解特殊群体出行难、沟通难、融入难等问题。
总之,打造无障碍环境,要从人的感受出发,以硬件和软件的系统性建设为要旨,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在这个命题上,杭州行稳致远,展示了独特的风采。
上一篇:
“软硬兼施”建好和美乡村
下一篇:
绍兴市:出台意见完善与公检法司联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