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接力守护“母亲河”

作者: 梅露

清溪,是三门县的主要水系之一,发源于天台县苍山北麓,流过宁波市宁海县,再经沙柳街道,并由此注入旗门港,与大海相拥,是沙柳街道2万多人的“母亲河”。

2014年以来,三门县人大沙柳街道工委聚焦清溪流域生态保护各环节、各领域,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连续三届、持续十年精准监督,有力推动清溪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年一议题,持续守护“不断档”

“清溪这一江碧水,我们一定要守好它,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财富。”2014年第一届街道选民代表会议上,时任人大沙柳街道工委主任张学法在谋划工作时,立下了“规矩”,每年开展一次专题护水活动。

会后,他带着部分选民代表,走访清溪沿线村庄以及沙塘、旗门塘等养殖区块,先后召开3场座谈会,征求水利、环保等部门意见,结合《三门县清溪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划定的重点,制订长期监督计划。

视察清溪综合治理项目、调研河道“四乱”治理工作、检查《浙江省河长制规定》落实情况……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人大沙柳街道工委坚持“一年一议题”,从不同角度,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解决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张主任虽然退下来了,但他的初心,我们要坚守下去。”2021年,新任人大沙柳街道工委主任梅式业接过接力棒,将守护清溪升级为一项“规定动作”,每年听取清溪保护任务清单、代表相关意见建议办理清单落实情况的报告。

闭环式监督,紧盯项目“不松劲”

“老百姓都很关注清溪,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要回应他们的呼声。”10年时间里,在沙柳的县人大代表围绕河道整治、景观修建、水土保护等,提交建议13件,推动了清溪流域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及休闲景观带提升、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4个项目的建设。

为确保各个项目有序推进,人大沙柳街道工委组织沿线22位代表组成监督小组,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对项目开展常态化、滚动式监督。有空就到清溪边走走看看,成了沿线代表的习惯。

“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分类进行处理。涉及街道的,以书面形式交街道办事处研究解决,并要求在一个月内答复代表;涉及县级主管部门的,我们连续3年邀请县水利部门负责人走进代表联络站,面对面反馈。”梅式业介绍,在清溪综合整治一期项目3年建设过程中,代表小组先后提出了26条意见建议,推动了一批问题的及时解决。

与此同时,代表们积极参与协调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和争议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环境。

水清了、岸绿了、生态更美了,沿溪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多方勤联动,协同发力“不失位”

清溪管理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村和单位。对此,人大沙柳街道工委主动向外借力,积极探索联动监督工作机制。

“沙柳养殖的青蟹品质出众,靠的就是良好的水质。目前,旗门港区块出现了非法养殖生蚝的情况,若不加以规范整治,会影响清溪水质。”在沙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县人大代表俞圣国向进站的检察官反映了情况。

检察机关经过多次调查取证,启动了公益诉讼检察立案程序,并和县人大开展联动监督。在县人大及检察机关的共同推动下,县政府召开相关部门会议,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区域进行依法审批,对不符合的依法清退。

“我们加强县人大及检察机关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清溪流域存在的难点问题;统筹人大力量和纪工委监督专业力量,每年联合开展一次‘巡查式’督查,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落实好工作职责。”梅式业表示,通过多方联动,凝聚起守护清溪的监督合力,推动了一批难点问题的加速解决,清溪水质和整体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成功列入浙江省“美丽河湖”名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