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路上“浙”样干
作者: 戴睿云 祝梅 施力维等
6月20日上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幕,省党代会报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代表热议。
报告指出,浙江要勇扛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必须深刻理解把握“5大战略指引”: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守好“红色根脉”;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要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聚焦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宏伟目标,报告要求牢牢把握“11方面重要遵循”。
代表们认为,正如党代会报告强调的,“5大战略指引、11方面重要遵循”纲举目张、相互贯通,深刻回答“国之大者”与浙江使命、理论与实践、战略与策略、目标与路径等基本问题,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生动实践,指引浙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行动指南。
“5大战略指引、11方面重要遵循”,承载着总书记对浙江的殷殷嘱托,也蕴藏着浙江的发展密码,更是浙江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指路明灯。
牢牢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党代会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姚高员代表说。
姚高员代表说,过去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数字化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浙江制造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浙江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两条主跑道上奋力奔跑:2021年,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8%;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5万家。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较2016年实现翻番,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
“报告提到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专精特新’发展,正是浙江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姚高员代表说,浙江正通过“一群一方案”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将集中力量打造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15个优势制造业集群和一批高成长性“新星”产业群,为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增添动力。
强产业,首先要强企业主体。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4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70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姚高员代表说,接下去,浙江将坚定不移走企业领航之路,大力培育雄鹰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同时用好数字经济主引擎,加快建成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让浙江制造主体更强。
强产业,更需增强产业链韧性。“报告提到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姚高员代表说,根据浙江的产业结构特征,浙江要在浙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关键领域创新布局,更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牢牢把握为全国改革探路的要求——
勇当全国改革探路先锋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作为多项重大改革的亲历者,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孔春浩代表认为,报告提到要“牢牢把握为全国改革探路的要求”,既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浙江发展的重大意义,更指明了未来改革的主攻方向。
孔春浩代表说,浙江历来吃的是改革饭,走的是开放路,打的是创新牌。面向未来,要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引领改革风气之先,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报告提到,“这5年,我们把握时代大势、勇于塑造变革,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开创性成效”。孔春浩代表介绍,近年来,杭州从“最多跑一次”到数字化转型、再到数字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中获益良多。杭州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从2018年的全国排名第8,上升到全国第5,并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的数字化改革,掀起了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大潮。孔春浩代表认为,这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按照省委部署,杭州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努力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社会体系。
当前,浙江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孔春浩代表认为,杭州是一个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但又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乡村腹地,包含了各种“共富场景”,可以说是全省的缩影,理应出标志性成果、出可复制经验。
孔春浩代表说,推动共同富裕先行,杭州将深入实施“扩中提低”改革、超常规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布局嵌入式公共服务、开展城乡现代社区建设等一系列“硬核”举措,为取得更多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贡献杭州经验。
牢牢把握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要求——
全方位高水平推进开放
“牢牢把握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要求。”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华富代表在报告的这句话上作了标记。
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智囊和高端智库,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开展我省重大发展战略研究。在众多规划政策的诞生中,周华富代表见证了多年来浙江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也深知浙江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开放。
2021年,浙江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跃居全国第三,实际使用外资183.4亿美元,规模再创新高,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今年1月至5月,即便疫情反复冲击,浙江的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增速仍然分别达到17.6%、21.4%和8.0%。
周华富代表说,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有必要也有能力以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在更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全面开放。
如何更好地“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周华富代表将目光放在了报告中“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等关键词。
他表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当前,浙江应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强有力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以国际循环提升改善浙江的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浙江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
周华富代表认为,报告中提到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他认为,浙江应从问题出发,与长三角成员一起联手打造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和活力市场共同体,积极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要求——
高质高效促进强村富民
“报告提到,牢牢把握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要求,我们要把着力点放在乡村振兴、把主战场聚焦到‘三农’领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代表说。
锚定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正持续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统筹开展产业、建设、改革、赋能、帮扶和数字“六促”共富行动,高质高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缩小地区差距,山区26县是发力重点。“要把更多的产业链布局到山区26县,把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乡村。”王通林代表说,报告提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今年启动了乡村振兴(26县)十大助力行动,在打造共性政策的同时建立山区26县年度个性化帮扶清单,动员社会力量各展其能。
“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报告提到的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也是我们的发力点。”王通林代表说,这些年来,浙江正是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全域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全省要创建378个未来乡村,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共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作为重点之一,要把乡村打造成为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要用好改革动力,更要激发农民创富的热情,缩小收入差距。”王通林代表说,根据实际,浙江已梳理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村蓝领工匠、职业技能农民、进城农民工和低收入农户等农村“扩中”“提低”的重点群体,统筹推进乡村兴业富民改革、赋权活权改革、集体经营制度改革和低收入农户帮扶集成改革。
“聚力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条跑道,浙江将联动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四套组合拳,以改革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拓宽农民农村增收渠道,增强农民获得感。”王通林代表说,浙江将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争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先行示范,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牢牢把握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焕生机
“牢牢把握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要求。”对报告里的这句话,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代表深有体会,“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还广泛凝聚起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他看来,这些年,浙江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作为县域缩影,始终坚持在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嘉善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持久动力的“金钥匙”。
“嘉善持续深化人大代表‘家、站、点’、政协委员‘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等机制,创新‘民情茶馆’‘民生议事堂’等载体,努力为百姓搭建更多行之有效的协商议事平台。”江海洋代表认为,让人民始终“在场”,成为决策参与者、受益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通过不断丰富拓展基层民主实践,浙江从泥土里“长”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基层民主治理实践。
“已在嘉善全域推广的洪溪村村务公决制度,也是其中之一。”看到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江海洋代表很是振奋。从曾经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巨变为如今乡风文明的“幸福村”,已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的洪溪村,去年底又一次获得全国性称号——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对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的目标要求,嘉善将结合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制度实践,努力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焕发勃勃生机注入不竭动力。”江海洋代表说。
牢牢把握让法治这一手真正硬起来的要求——
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看到报告中提到“牢牢把握让法治这一手真正硬起来的要求”,开化县公安局网警大队大队长周翔代表深有感触:“只有沿着法治轨道,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过去5年,法治浙江建设不断纵深推进。“对我们而言,感受最深的是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周翔代表说,正如报告中提到的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这些年开化通过推进“融警务”建设、深化边界警务“六联机制”,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新型犯罪侦查中心,不断健全“以防为主、以打开路”的治理模式,法治水平有了跃升。
如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在周翔代表看来,关键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浙江,“小案不小办、小事不小看”已成常态。一起起小案关联的实际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报告中提到法治浙江建设群众满意度达到92.26%,这背后需要政法机关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他表示。
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还需要健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整体合力。周翔代表说,只有不断加强协同联动,推动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才能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法治风尚。